天魔镇诸天

第十六章 刀客的落幕

    “李姑娘,酒肉,赵二要了!”

    第二天,老板一回来就嚷嚷开。

    大厅里吃酒的人都不禁看向了后院,门开了,李秋君走了出来。

    一个布袋被她抛给了老板,老板颠了颠份量,立马喜笑颜开。

    似是不在意所有人的目光,李秋君径直出了门,往赵二家赶去。

    几天前,还有很多小孩在身后跟随,指指点点。今天,他们却只敢远远看着,似乎有些惧怕。

    “你来了,进来吧。”赵二知道李秋君要来,就站在门口,等着她。

    “打扰了。”李秋君抱拳,回了一句。

    孩哥偷偷看着,李秋君与他四目相对,嫣然一笑,孩哥脸红地低下头来。

    “坐。”

    李秋君跟着赵二来到了屋内,赵二示意李秋君坐下。

    她依言而坐,微微转头环视一周,就见屋内很杂乱。

    “喝酒吗?”赵二又问了一句。

    “喝!”李秋君回道。

    三人坐定,孩哥就给两人倒满了酒,他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李秋君。

    赵二没有急着喝酒,思索了片刻,说了一句。

    “我可以教你刀法,但有一个条件。”

    不待李秋君开口,他接着说道。

    “和孩哥儿拜把子。”

    “好!”闻言,李秋君看了看孩哥,笑了。

    “先吃饭吧。”赵二听后很高兴,也笑了。

    就这样,喝完酒,李秋君先和孩哥结为异姓兄弟,之后正式拜赵二为师。

    赵二全名赵无极,他早年闯荡江湖,结了不少仇家,这几年他一直隐姓埋名,因在家行二,故得名赵二。

    孩哥,全名赵海戈,只因谐音被人错当成了孩哥,赵无极将错就错,也未曾纠正过来。

    就这样,父子俩一直隐居此处,也算安生。

    如若不是因为眼前这个少女,也许生活会一直这么平淡下去。

    一个女人要学刀,在赵无极看来,原本是异想天开。

    但见识了那一剑,他有点动心了。这个女人是个学武的好材料,他可以教她。

    赵无极担心自己时日无多,当日就开始將自身所学传给了李秋君,并娓娓道来。

    至此,李秋君方知内力为何物。

    内力一途,需根骨俱佳,需持之以恒。

    修炼紫之镜神功,要先修出气感,此第一难。

    待气自生,气韵醇厚,方可冲穴,此第二难。

    穴位破开,作内循环,内力就可沿着穴位在体内循环往复,冲刷其身。

    穴窍通明时,方能尝试内力离体,待内力可放可收,外循环方成,此第三难,这一步也可谓最难。

    世间多少奇才都止步于此,抱憾终身。

    至此,外循环成,无极刀出,以气推刀,以刀带气。

    正是因为紫之镜神功的特殊性,运功时,人需端坐于地,双手向前伸出,作半握状,按经络穴位运行内力。

    内外两路中,内循环由内力从丹田向椎、脚、肩、手共计三十六处穴位行功,经经络最后再汇聚丹田,称作小周天。

    而外循环则是内力离体,通过双手之间传递,周身运转,以达到循环的目的,称作大周天。

    其中,仅手部就有少商、商阳、中魁、少泽、中渚、阳谷等几处大穴,途径外关、支正、小海、青灵......一直到涌泉,每处穴位都需运转两次,方能汇入丹田,以竟全功。

    第一次接触内力,李秋君整整花了半个月才练出了气感,此后突飞猛进,一个月后开启小周天,两年后开启大周天,让赵无极直叹妖孽。

    赵无极曾说,练成大周天他花了整整十年,孩哥也花了七年,都已算天才,而李秋君只用两年,可谓天人之资。

    在这两年间,李秋君并没有只修内功,关西无极刀她也一直在练。

    无极刀在外行看来,套路好像很简单,既无刀光掠影,又无破风之声,可是行家自会看出它的厉害之处。杀招全在出刀和最后一击,要以气推刀,以刀带气,紧要处,手一抖,嚓,看不见刀出鞘,刀尖已经击中敌手,变化全在一个气字上,没有过硬的内功,学不来这一招。

    无极刀说是刀法,其实是从拳掌中得来,李秋君恰巧学过拳掌,这也让她有了将刀法转化成剑法的心思。

    为了完善自己的剑法,她时常向赵无极请教,也时常游走于生死边缘,通过理论和实践,终是练成。

    这套剑法被她命名为无极剑,不同于无极刀的劈砍为主,无极剑更注重抹和刺,更为狠辣。

    神功大成日,剑法终成时。

    两年的忘我,两年的沉淀,似乎让李秋君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之前的阴霾。

    她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荒漠中感受着那份粗犷,在风沙中绽放出手中的剑。

    可惜,月未缺,花未谢,人已在天涯,赵无极的生命似乎也即将凋零。

    早年游侠西北,常年厮杀终是留下了暗疾,赵无极常常有咳血的症状,近两年却咳的越发频繁,导致人日渐消瘦。

    到这时候,李秋君已经知道赵无极时日无多了,为此她尝试着用现代的药物进行治疗,却无甚作用。

    赵无极只是说了句药石无用,就不再让李秋君浪费。

    终于有一天,赵无极再也无法下床,人也处于弥留之际。

    临死之前,赵无极回光返照,自己坐了起来,他将李秋君二人喊到了床前,安排后事。

    紧紧抓着两人的手,叠在一起,他一一嘱托。

    对孩哥,他念念不忘的,一是早年定下的娃娃亲,二是死后与妻同穴、与刀同葬。

    对李秋君,只是希望以后,她能帮衬下孩哥,就再未多言。

    随后,他最后一次拔出了刀,嘴里念叨着。

    “头不离肩,刀不离身,老伙计,该上路了!”

    说完,刀垂手落,溘然长逝。

    看见父亲病逝,孩哥流下了眼泪,李秋君也面露哀伤。自那日他病倒起,赵无极两人都已经料到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但当这一切真正来临,离别还是让人倍感悲戚。

    赵无极是个纯粹的刀客,生以刀为友,死以刀为伴。

    窗外风沙刮过,呜咽难明,似是述说那首诗:

    魂归九天里,刀离关西镇,昔年游侠客,今立坟冢冠。

    一代刀客,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