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两年玩遍新疆

KS:男人的动物市场,牛羊大巴扎

    这是我在KS旅行时游览的第一个“景点”。

    就是它,打开了我在XJ旅途中的眼界。

    【特别的巴扎】

    到达KS的那天是周六,匆匆忙忙安置在青年旅舍里。住在我下铺的是一个长头发女生,她兴冲冲告诉我:明天有一个“牛羊大巴扎”,只在星期天开放,一起去吧一起去吧。

    想都没想我就答应了。一个礼拜就开这一次,下个礼拜我在不在KS都说不准呢,那当然要去啊!

    从KS市区到牛羊大巴扎有一趟直达的公交车。第二天一早,我们五六个小伙伴一起,浩浩荡荡登上这辆23路,直奔10公里外的城西方向。

    其实,当时我整个人都是懵的,连“时差”都没倒过来,连“巴扎”是什么都不知道……

    【XJ,就是这样】

    在XJ旅行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不是你找景,而是景“找”你。

    当你到达一个地方、融入一个集体,KS会打消你的所有“顾虑”。很多“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设限,一瞬间全部都不复存在了。

    在之前的游记中我曾经提到过,“巴扎”就是XJ的集市,而在KS,有这么一个专门卖动物的集市,叫做“牛羊大巴扎”。

    XJ这个地方和别处不同,这里物产丰富、畜牧业十分发达。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巴扎:大型综合市场、以乡村里为单位的集市、地摊一条街等等,它们有都着固定的“巴扎日”——即便是每天都开放,也只有其中的那一天最热闹。

    所以到了XJ,一定要培养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旅行作风。有一些特定时间才出现的风景,过了那一会儿,就只能等下次了。

    时光一去不复返,在XJ旅行,这句话感受格外深刻。

    【牛羊大巴扎】

    牛羊大巴扎的全称是“KS活畜交易市场”,公交车吭哧吭哧开了一个多小时才到。一路上路过数个近郊的小村子,它们掩藏在稀疏的高树后面,像小别墅一样。

    我们国家对这个“XJ最特别的城市”是非常重视的,尤其最近的10年,KS的城市风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KS人的生活习惯也在悄悄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比如在牛羊大巴扎大门口,我看到了保险公司的摊位,KS人一改传统的思维模式,开始接受以“新颖”的方式来保障自己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这是一个非常热闹的集市,卖水果、小吃的商贩围在门口,不放过任何一个销售机会,告诉来往的人们:要买就在这里买,“水果的里面没有的”。

    维吾尔族的小孩子们就安安静静地待在车里,等候着自己的爸爸。

    没错,是爸爸,而不是妈妈——你会发现,在这个牛羊大巴扎上活跃着的商贩和买家全部都是男人,这里几乎看不到维吾尔族女人出现。所以我们几个穿着裙子的女生在这一片巨大的卖场里,显得那么地突兀。

    但是不远万里来观光的老外们反而不突兀,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脸,都是高耸的鼻梁和深凹的眼眶。

    牛羊大巴扎里的KS孩子很小就会帮爸爸妈妈干活,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可以一个人牵起一头300公斤的牛。在人生的长河中,他们早早地就扬起了帆,在“生存”这个有点沉重的命题上,他们交出的是和其他地区的孩子完全不同的答卷。

    他们完全不会拒绝镜头,带着一点点的羞涩,和动物在一起的每一天,不需要考虑多余的事情,他们的童年是快乐的。有一些纯净的美好,我们羡慕不来。

    【动物】

    每到星期天,住在KS的牧羊人就会把自己家里可以售卖的牲畜用小车拉到这个市场上贩卖。在牛羊大巴扎,我看到的活畜主要是牛和羊,偶尔也有牵着骆驼的商贩出没。

    骆驼是XJ大沙漠中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它们的驼峰中储存着可以救命的养分。在若干年前的丝绸之路上,骆驼是KS这个位于西域中部的小城中最常见的动物。

    如今在XJ,骆驼很少用来拉货和载人了,他们变成了景区里的“工具”,供人们观赏和旅拍打卡。如今想要领略驼队排成一字的盛景,就只能到那些被圈起来的沙漠景区去看了。

    在牛羊大巴扎,骆驼也成了小朋友的“玩具”,只是作为游客,我们最好离它远一点奥。骆驼这种大型动物,看起来呆萌萌的很可爱,但它们可不是温柔好接近的物种。骆驼一般不“咬人”,但并不妨碍它们有着很强的攻击力。一头成年骆驼一旦奔跑起来,汽车都不一定追得上。

    根据卖家规模的不同,羊群被分成几个区域,头挨头、身挤身地绑在一起。

    一只羊全身都是宝。羊毛可以剪下来下来做成服装和各类纺织用品;羊奶可以哺乳人和小动物;羊肉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美食;羊骨头可以熬成汤;羊头还可以做成装饰品……

    所以在牛羊大巴扎里,羊是最多、最好销售的商品。只是从一出生开始,它们就免不了被屠宰的命运,在XJ,羊这种动物很少有“寿终正寝”的。

    你说,动物是有思想和感情的吗?我认为是有的。

    就像这一头牛,这个维吾尔族大哥要把它从车斗里拽出来,可是它死活都不肯。也许它已经意识到,自己即将离开主人,被送往屠宰场。

    在XJKS,我见过维吾尔族人家现场宰羊。从羊圈被拉往“刑场”的路上,那只羊百般地不情愿,恨不得把脚戳进地里,要么就干脆往地上一躺。不到百米的路,硬是走了一个小时之久。

    然而当人类真的把它摁到案板上放血的时候,它吭都没有吭一声、动也没动一下,不会挣扎,也不会嚎叫——它知道,已经无力回天了。

    在牛羊大巴扎里,我看到的每一只动物脸上都写着不开心,没有一只是雀跃的、“正常”的。就像人也有人的命运一样,动物也有动物的“不公平”。有的宠物出身豪门、一生荣华、寿终正寝,而有的动物则摆脱不了在青壮年“最好吃”的时期就被宰杀、分割、压榨的命运。

    在XJ,杀羊是宴客方式里最盛情的一种,如果你去XJ人家里做客,他们为你杀了一只羊,或者用一大锅羊肉来招待,那么说明你在他心目中已经是贵客了。

    【周边】

    当然,牛羊大巴扎里不是只卖牛羊,还卖有关牛羊的“周边产品”。

    我在这里买到一种KS特有的牛奶味儿的冰淇淋,虽然它没有一个冰淇淋的形状,冰冰甜甜、松松软软的,奶味很足。

    其实后来我在KS的市区里发现很多卖这种冰淇淋的小铺子,但是牛羊大巴扎上卖的这一杯格外大,2块钱。

    还有另一种甜品:KS的刨冰。

    卖冰的师傅先是拿一个小铲子在这一大块冰上铲下一些碎冰碴,然后倒上甜蜂蜜、甜牛奶,就像酒吧里的调酒师那样上下舞动着“表演”一番,做成一碗充满仪式感的“稀碎”的冰粥。

    而就是这些只要几块钱一份的小吃,却成为XJ旅行归来之后时常想起、格外怀念的味道。

    而牛羊大巴扎上最让人满足的是,这里可以吃到现场宰杀的新鲜羊汤。

    卖羊肉的师傅们在露天大卖场的一侧用简单的布围和木杆撑起摊子,在众多围观者的注目之下,将整只羊的羊皮扒掉,把心肝脾肺肾掏出,将羊肉和羊骨分开,再把那些新鲜的肉块割成一条一条挂起来,羊头就扔在脚下。

    到了XJKS,红柳烤肉是一定要吃一次的。如果想要吃正宗的红柳烤肉又不知道去该去哪里,那么就到牛羊大巴扎就对了,这里的肉串都是现场串制的。

    羊肉汤用的也是没有经过冷冻和存储的羊肉,大块地扔进锅里,整块肉浮在碗中,那种新鲜的口感久久不散、回味无穷。

    甚至在KS,很多人都仅仅是为了吃那一口羊肉,而专门赶去牛羊大巴扎的。

    【后记】

    最后给各位热爱旅行的小伙伴一个小小的提示:

    如果你对某种复杂的味道比较敏感的话,建议去逛牛羊大巴扎的时候戴上一只口罩,毕竟那里面有数千只活畜,“羊味儿”还是蛮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