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两年玩遍新疆

KS:参加乌孜别克族的婚礼,见识了本地人的豪华酒店

    回顾我在XJ的旅行,之所以一待就是两年,且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南疆的KS,最重要的

    原因是,我发现了在KS旅行的乐趣:有些“突如其来”的人文风情,是可遇不可求的。

    有一次我和两个小伙伴去一家当地的民族特色餐厅吃饭,偶遇一位乌孜别克族的大叔,互相攀谈几句,感觉很是投缘,于是他便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家族几日后的婚礼。

    【乌孜别克族】

    我国有56个民族,XJ就有47个,而乌孜别克族在其中是少数民族中的“少数”。

    乌孜别克族在我国的人口数量非常少,整个XJ只有1万多人。

    在我和乌孜别克族朋友接触的过程中,可以深深感受到这个民族的一些“优越”的气场,我想,这大概也和这个民族的整体“身世”有关。

    宋代的时候,乌孜别克族从中亚迁入中国,KS是这个民族最早到达的XJ城市之一。

    在历史上,很多有规模的民族性质的迁徙多是因为战乱、饥荒或恶劣环境的影响,然而乌孜别克族从另一片土地上“移民”到中国,却是因为经商。

    乌孜别克族人很擅长做进出口贸易,他们经营的也都是丝绸之路上比较抢手的货物:丝绸、瓷器、茶叶等。到了清朝,乌孜别克族的商队依然来往于西亚与XJ之间,一度十分辉煌。

    就这样一直过了四五百年之后,才有乌孜别克族的农牧民和小手工业者迁来。

    直至今日,XJ境内的乌孜别克族也大部分生活在城镇中,在农村的乌孜别克族人相对较少。

    所以在XJ旅行路上接触到的乌孜别克族人,其气质、容貌、家族的整体情况,和其他民族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给人的感觉相当富有,且非常豪气。

    在XJKS的旅行中我发现,越富有的少数民族家庭越“豪迈”,他们会在盛大的节日里大宴宾朋,在婚礼嫁娶等重要的日子里举办华丽的狂欢派对,遇到外地的朋友来“围观”,他们会热情邀请进门,并将自己家的融融之景全盘托出。

    在内地,这样的做法会被误会为“显摆”,而对于XJ的少数民族来说,这是他们展示自豪、美好、幸福、希望的一种方式:看,这就是我的家,它真的很棒不是吗!

    【乌孜别克族的婚礼】

    到了婚礼这一天,我和小伙伴们如约而至。

    原来之前偶遇的乌孜别克族大叔,是新郎官的爸爸。

    他对我们说,乌孜别克族人结婚,男方也要送彩礼,也要准备新房,并且结婚的钱要由男方家里出。这和内地的婚俗传统倒是比较相似的。

    而女方家里可以视条件出陪嫁,准备一些居家装饰品、电器等配件就好了。

    但,乌孜别克族的新人一旦结婚之后,在经济方面丈夫“大权独揽”,财产支配由男方决定。

    在以前,乌孜别克族的婚礼非常繁琐,要接连举办好多天,期间要经历宴友、探亲、互相赠送礼物、跳“集体舞”等很多个环节,流程繁琐,现在则简化了很多。

    我们参加的这一场婚礼,上午是男方家的狂欢,下午是女方姐妹团的相聚,晚上去酒店举办仪式——这酒店让我大开眼界,待我稍后贴图细说。

    在男方家宴客的这个环节中,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乌孜别克族的女孩子聚在一起,她们的相貌和维吾尔族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五官更加立体、精致,脸型更加有棱角,皮肤也很白皙,即便人到中年,已经富态圆润,也依然保持着靓丽的容颜。

    除了容貌之外,他们的家也非常靓丽。

    【乌孜别克族的新房】

    得知新房就在隔壁的小区楼上,我们几个向男主人提出请求,可不可以去他们的家里参观一下,男主人欣然接受。

    新房从外部看起来,和普通的住宅楼房没什么区别,但是一进到屋里,我们当即就被惊艳了。

    这简直就是童话故事里面公主住的房间啊!

    圆形的白纱帷幔从房顶倾泻而下,撒向床的四周,床幔镶嵌着粉纱花朵,被四周浓烈的色彩包围,仿佛置身于电影的布景里。

    大叔告诉我们说,房子里的很多装饰品、家居用品都是纯手工的,有一些还是自己家的女人们亲自做的。

    在过去的岁月中,乌孜别克族妇女的手工刺绣久负盛名,她们做出的花边、丝织工艺品,包括手工地毯,具有浓郁的“伊式”特色,精致华美。

    这间房子里看不到一丁点儿的白墙和光壁,壁橱和壁龛铺满四周,色彩搭配富丽辉煌,花纹复杂而精彩,且形式多变。男主人说,他们家里铺的地毯每一块都非常贵,随手一指就是万元以上的价格,此外还有精心收藏、动辄上千元小小一只的琉璃制品。乌孜别克族的装修搭配让人感觉没有规律可循,丰富、斑斓、绚丽是主要的外在彰显。

    【“KS人的五星级酒店”】

    这可以说是我在KS旅行途中最有收获的一天,直到晚上我们才知道,这家人举办新人仪式的地方是KS非常著名的一间酒店:骑士大观园。

    这里比新人的房间更为“震撼”。当地人说,这里虽然没有星级,但它是公认的KS人心目中最好的餐厅,被称为“KS人的五星级酒店”。

    骑士大观园的内部装修可以用“奢华”来形容,金碧辉煌,就像一座巨大的宫殿。

    殿堂里有数根粗柱,柱子上的花纹呈二方连续排列,但是仔细看,每一条花纹的粗细都不同——这是经工匠纯手工雕刻上去的。

    这座酒店有4000多平米的建筑面积,站在二楼的围栏往下看,每一面墙壁的装潢、每一个壁龛里的装饰品都不同,包括天花板的设计都根据区域的不同打造出不一样的形式,每一个细节都独具匠心。凭双手塑造这些装饰,没个三五年,是完成不了的。

    真的没有想到,在KS还有这样的地方,这一份“精心的豪华”,已仿佛不是一个酒店那么简单,而是设计者倾尽一生才华,用成百上千的图案来拼凑成的自己梦想中的城堡。

    【新娘子】

    KS人显然已经对这个地方非常熟悉,他们完全不关注那些锦簇团花,女人们直奔二楼新娘子的“闺房”,小伙子们则聚集在一楼的舞池,开始一轮新的狂欢。

    新娘子一身白纱,显然已经静坐了很久。乍看,我以为她穿的是婚纱,但这件白纱和西方的传统婚纱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它的每一个边角都镶嵌着精致的花边,而且花边格外宽大,在前襟和腰部的花边上,还镶嵌有复杂的钻饰。

    此外,新娘子随身佩戴着多件黄金首饰,据说黄金越多,女子越“贵重”。

    此外,新娘子随身佩戴着多件黄金首饰,据说黄金越多,女子越“贵重”。

    首饰搭配在乌孜别克族习俗中是很有讲究的,佩戴首饰的“规矩”是每一个乌孜别克族女子都必须掌握的礼仪,即使是小女孩子,也都佩戴着漂亮的饰品。

    这个民族的女孩子每一个都非常漂亮,她们头上的小帽子叫做朵帕,有的是四角形,有的是圆形,是乌孜别克族女子的专属配饰。

    据说乌孜别克族没有近亲不能结婚这一说,他们就连表兄妹、堂兄妹都是可以互相成婚的,不知道这个说法是真是假,但是由于人口少,在KS的乌孜别克族多已与维吾尔族通婚,他们有着共同的信仰、相似的民族习惯和饮食文化。

    但是此次我并没有看到传说中乌孜别克族“结婚必吃”的那种抓饭,从桌子上摆放的薯条、饺子、炒菜等餐食来看,他们的餐饮习惯已经逐渐汉化。

    【后记】

    酒店大堂的一楼放起了热烈的音乐,小伙子们围在那里,载歌载舞,他们的舞姿给人感觉爽朗流畅、掷地有声,有几个瞬间,我仿佛不是置身于婚礼上的舞池,而是草原上的篝火晚会。

    乌孜别克族的祖先有着草原民族的血统,在游牧民族的舞蹈中,人们的两只手摆动幅度非常大,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对自由的向往,身体舒展、情绪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