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两年玩遍新疆

独库公路自驾游(二)库车大巴扎(1):维吾尔族集市带给我的一些感想

    继续XJ旅行,本期目的地:库车。

    天山脚下,库车这个“不起眼”的县城带给我两个“没想到”:

    没想到史料中的龟兹文明会那么“震撼”;没想到,这个原本只准备了两个篇幅的临时目的地,愣是拖我在图书馆泡了一个星期。

    在这一个星期中,我整理了(第一次)库车旅行路上所记录的文字资料和摄影集,并紧锣密鼓地浏览了十几本关于龟兹古国的书,内容涉及历史、文化、艺术、佛教、壁画、建筑、考古等各个领域……接下来我会力所能及地把这些营养揉入我所捕捉的风光中,我也会尽量把内容处理得不枯燥,同时结合个人感受,做点儿实用又有趣味的攻略出来。

    希望我的游记可以给各位准备去XJ旅行的小伙伴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喜欢不“表面”的旅行的话。当一个人走的路多了就会发现,带着底蕴的行走比之闲吃闲逛之类的浅游,质量还是很不一样的。

    生活的质量在于物质与精神的契合,旅行的质量在于万卷书和万里路的共鸣。

    好,我们言归正传。

    一如既往,第一次到达这个长得有点像KS的充满了西域风情的小城时,新鲜感是扑面而来的——走过长长的沙漠公路之后,感觉很久没有闻到“XJ味儿”了。

    所以,当我和小伙伴们驾车路过库车主城区的团结新桥、看到一个面积不小的维吾尔族巴扎时,尤其第一次来XJ的几个队友,已经把这车门恨不得立马跳车了,那个兴奋的劲头,让我联想到了达伽马绕过好望角之后“哗啦”一下子打开一个新地球的激动。

    小队人员瞬间四下散开,一秒钟开启“寻宝”模式。

    库车大巴扎

    巴扎,在维吾尔语中是“集市”的意思。

    在XJ自驾游路上,只要看到巴扎,哪怕只是不经意间的路过,我们都会把车停下,进去逛逛,因为这是可以最近距离接触到当地风土民情的地方。

    库车大巴扎所在的位置,是龟兹古国的一个老渡口。在没有桥的那个年代,住在两岸的库车人会在这里汇聚,通过摆渡去过这条库车河。虽然现在早已不走船了,但是能看出,经年聚起的“风水”还在,这里依然是整个库车最热闹的地方。

    细算来,这座桥也有个百余年的历史了。在过去的岁月中,种种原因它曾经塌掉过两次,现在的这座桥是改革开放那个刚刚流行“万元户”的年代,花了百万大价建造的。等下我单出一期游记来写这个桥吧,咱们解决巴扎。

    其实,我很想好好地渲染一下库车大巴扎的生动和热闹——对于第一次见到“巴扎”这个事物的游客来说,它值得用各种“兴冲冲”的词汇去刷屏——可是我发现,我做不到。

    两年的XJ自驾路走过,各类集市见得太多了。

    整理这篇游记时,我努力寻找当初写KS的那份洋溢着荷尔蒙的“初恋”的心情,但是……天山还没过,“生理冲动”已经趋于平缓了。所以你看,咱们广东姐姐说啥来着,旅行就跟人生差不多。KS是兴奋的KS,但如今回头看,写得可真幼稚;库车是平和的库车,可以成熟地去处理脚下的步调,但已经不怎么“激动”了。

    所以我才在游记里反复强调,人要学会珍惜和把握“第一次”的心情,它真的转瞬即逝,错过就再也不会出现了。

    那么既然我很平静,我就平静地处理这些文字好了。假装出来的兴奋是做作的。

    游记嘛,记录的是一份前进中的感受,本就是十分个人的东西,于我个人而言,我宁愿实事求是着去真诚,哪怕——很抱歉,我甚至没有在影像记录里找到库车大巴扎的大门口。

    但我必须得说:到了库车,要去逛这个巴扎,你值得拥有。

    所以已经习惯了逛巴扎的我,其实并没有在集市上逗留很久,匆匆几组照片之后,我就去马路牙子上坐着了——我更喜欢观察这里的“人”。还有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突然想到了巴扎的“两种逛法”。这个事儿下篇文章再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