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秀袍泽情

这个家教你们请不起

    渤海王几人用过早餐在府上简单处理了一些公务之后,几个人就徒步前往张家,私家宴请当然不用穿官服了。渤海王身着苏州锦绣的长袍,手持精美折扇,玉树临风气场强大。身后的隋强没有携带兵刃,华丽的服饰和姣好的容颜衬托出隋公子的高贵气质。几个人走在大街上,俨然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熙熙攘攘的人群见到四人的到来赶快避让,渤海王很惊诧。如果说是大姑娘小媳妇儿见到渤海王这种人有些把持不住的话到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么多的大老爷们儿见了渤海王也失态啊。

    忽然人群中有人喊道;想必您是渤海王殿下吧。

    自知身份被人认出来,很是不好意思。众人一看这人还真是渤海王,大街上的人立即跪倒一片给王爷行礼问安。

    渤海王赶快喊道;大家快快请起,今天来看望大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了解一下大家买东西方便不方便,价钱贵不贵。大街之上不是公堂,大家不必多礼,赶快起来吧。

    大家起来后都不敢直视王爷殿下了,渤海王满怀歉意的说道;大家不必客气,该忙什么就忙什么去吧。

    王爷虽然这么说但是没人敢先行离开啊。无奈四人急忙给众人作揖,加快脚步快速离开了人群。

    四人走后良久,大家才回过神来,都知道王爷刚来就打了胜仗。没想到堂堂的渤海王居然生的如此的俊俏,连身后的随从都气宇轩昂。

    四个人步行约一个时辰,就到了张府门前。远远望去就被这所宅院的恢弘所折服,周强疾步快走向府上的门童说明来意。门童听说是王爷驾临,立即向府里禀告。另外一个门童则快速打开大门。张凤明听闻贵客来了,立即带着孩子和一众人等前去迎候,终于两组人在前院遇见了。

    老爷子和两个孩子都是第一次见到渤海王,不禁被渤海王的风采所吸引了。没想到意气风发的渤海王风光无两的战神居然是个白面书生,而且还生的如此的美艳。渤海王也很惊叹张老爷子和二公子,辽东有此人物,何愁辽东不兴,何愁大业不成。作为晚辈年轻人,渤海王离张老爷子几步就赶快作揖施礼。而张凤明则带领家人向贵宾施以跪拜大礼。这么大年纪了这么有声望的人,怎么能真的跪下呢。渤海王立即搀扶起张凤明,也热情的招呼别人赶快起身。

    老爷子客套的说道;渤海王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啊。王爷刚到辽东就兴刀兵保家乡打击强盗,给了辽东百姓们很大的精神鼓舞。老朽相信您能给百姓们带来福祉。

    渤海王丝毫没有掩饰内心的孤傲,说道;前几日的葬风岭不过是牛刀小试,接下来还会不断的对异人用兵,一直到强盗不敢踏入我们的土地为止。本王相信有风明公的支持破异人兴辽东指日可待。

    风明公喜悦的看着渤海王,嘴里念叨道;破异人兴辽东指日可待。我能活八十多岁呢,剩下的时间干嘛去啊,是不是可以在家好好享清福了啊。

    渤海王听到风明公这些话异常震惊,但是没有直接回答这些问题。两人相互对视一会儿,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渤海王很诧异,张老爷子久历江湖,说起话来怎么如此的露骨。难道他老人家是拿这个落魄的王爷调侃吗,还是说他已经看穿了渤海王心中的不甘与豪气。张老爷子虽然远离庙堂,但是一直在洞察着时局,他深知刘玉藩和皇上的脾性。刘玉藩虽然来到了辽东,但是没有失去争夺九五之尊的野心。在刘玉藩的心中辽东只是各过渡,他要把这里打造成争取天下的坚强后方。老爷子自知在三方结盟中张家已经失去了先机,只好首次见面就给渤海王亮出了底牌。老爷子携丰厚家资和广大人脉资源,向渤海王表明了立场—————您渤海王不就是想在三方结盟中占据主导地位吗,兴辽东破异人用得着这么的折腾吗,您想拉张家结盟又不想给相应的好处。哪有这么好的事儿啊。即使您贵为王爷,也不能这么欺负人吧。既然张家在三方的结盟中已经失去了先机,那就玩大的,咱们就弄个加强版的结盟。渤海王倡议的三方结盟以破异人兴辽东为目的,张老爷子倡议的三方结盟以破异人兴辽东为手段,谋取天下为目的。渤海王虽然听出了老爷子的弦外之音,但是不能做出任何的回复,哪怕是暗示也不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老爷子虽然德高望重也不排除他是在试探,隔墙有耳。辽东苦寒之地也少不了皇兄的耳目,张家能耳目遍天下,皇上的耳目自然也可以到张家。所以说,张老爷子虽然暗示了渤海王,但是他不能给与答复。

    渤海王岔开话题说道;您这宅子很讲究啊,辽东苦寒之地,居然还能有苏州园林式的宅院,太不容易了。本王猜测这所宅院一定耗费了风明公很大的心血。这些花花草草和亭台楼阁都是典型的江浙建筑风格,不是光有钱就可以做到的。

    在场的这些人很震惊渤海王的此番见识。辽阳城气候水文根本不适合建造这样的建筑除非建设过程中和建造完成之后再花大量的金钱进行维护。渤海王今天一眼就看穿了张凤明虽然蛰居辽东但是一直没有忘却自己的故乡浙东。张风明一直想名满天下之时,再次回到久别的故乡。想回去又不愿回去,只能把自己的宅院建造成南方园林的样子以慰藉自己的思乡之情。张家两位公子听到渤海王的这些话,很是惭愧。两位公子只知道,父亲从浙东老家到了京城,后来有从京城到了辽东。从没有人问问这个孤独的老者,是否还想念着江南水乡,是否还在想着那些儿时的玩伴和那个魂牵梦绕的姑娘。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家一直没有机会给逝去的亲人上一柱香,在他们的坟前敬上一壶酒。张凤明听到渤海王对宅院的一番点评,不禁潸然泪下。几十年了,第一次被人看出这座府邸包含的思乡情绪。风明公好像一下子又回到了孩提时的浙东水乡。老林和周强还有隋强都没见过南方园林的风采,还以为是渤海王给人家卖弄文采胡诌一通呢,直到风明公的一声叹息。

    渤海王见状很不好意思的说道;不好意思啊,很久没有见到如此秀美的院落啦。不知道风明公能否带我等在府里观赏一番,也让本王领略一下府上的无双风采。

    风明公整理一下情绪说道;王爷客气了,如果您不介意的话,咱们再随便转转吧。

    不知不觉中几个人来到了张家的后花园,辽东这种地方居然可以在池塘里种荷花。渤海王问道;张老爷子,您这池塘中假山上的太湖石是怎么运到辽阳城的啊。

    张凤明笑道;王爷慧眼啊,居然能在十步之外辨别出太湖石。可您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太湖石不假,但是这不是一整块,而是几块拼凑起来的。要不然的话,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根本运不到这里。

    渤海王答道;原来如此。

    几个人接着继续往前走,风明公和渤海王在前面走。两个公子和周强老林在后面一边观赏一边介绍,隋强在王爷的身后独自欣赏着张家的繁华。正当老爷子和王爷进入要进张家学堂之际,忽然一本书从里面飞出来,眼看着就要砸到渤海王的身上。隋强眼明手快,立即伸手抓住了那本书。张老爷子吓了一跳,赶快进学堂。一眼看到私塾先生和小嘉阳在里面脸红耳赤的。隋强打开那本书一看是本(太白诗集)。小嘉阳一看这么多人进来很生气的说道;以后再也不学(太白诗集)了。说着就哭了起来。张老爷子满怀歉意的说道;让王爷受惊了,这是老朽的孙子张嘉阳,平日里在家跟私塾先生学习,没想到今天冒犯了王爷,还请王爷勿怪。

    渤海王笑笑示意风明公不必介意。只见隋强拿着那本书问小嘉阳;小朋友,你为什么这么讨厌(太白诗集)啊?

    嘉阳答道;我讨厌李白,人都死了这么久了,居然还让后人背他的诗。

    隋强又问道;哦,原来如此啊,那你喜欢谁啊?

    我喜欢屈原,人虽然死了但是给后人留下这么好吃的粽子。不像李白那些人死了都不让后人消停。小嘉阳撅着小嘴答道。

    众人一听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唯独隋强将那本(太白诗集)好好整理一下,递给了私塾先生,之后语重心长的对嘉阳说道;孩子啊,你可知道如果没有李白的话,我们的精神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吗。

    嘉阳说道;如果没有李白我就会少读很多诗,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吧。

    隋强附和着说道;是啊,如果没有李白,你会少读很多唐诗,少用很多成语,说童年没有青梅竹马,说爱情没有刻骨铭心,说享受没有天伦之乐,说豪气没有一掷千金。浮生若梦,扬眉吐气,仙风道骨,这些东西你都学不到。也不会有蚍蜉撼树,妙笔生花,惊天动地。如果不读李白,我们的生活会失去很多的鼓励,犯了难,说不了乘风破浪会有时,处逆境说不出天生我材必有用,赔了钱说不出千金散尽还复来。更不用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你如果不读太白的诗,怎么会知道黄河之水哪里来,庐山瀑布有多高,燕山雪花有多大,桃花潭水深几许,蜀道到底有多难。如果不读太白的诗你就不知道白帝城,黄鹤楼,洞庭湖,也不会明白黄山,天台山,峨眉山的风景有多美。咱们应该庆幸有一位先人李白,他是谪仙人明月魂。

    小嘉阳被隋强的一通话说的愣住了,其实愣住的不仅是嘉阳还有在场的所有人。些许之后渤海王带头为隋强不凡文采鼓掌庆祝。这时那位私塾先生也顺势说道;小兄弟好文采啊,老朽才疏学浅不能好好教育小公子了,别耽误了孩子。请小兄弟以后教育这孩子吧。

    老林打趣说道;老先生言重了,张家虽然富有,但是这个人他们是请不动请不起的。

    渤海王忽然大惊,急忙说道;这事闹的,光顾着聊天了,居然忘了介绍。接着就拉上隋强的手走到张凤明的面前,满脸笑意的说道;这位是隋公子,隋强。

    风明公和两个儿子听到是隋强,非常的吃惊,在他们的印象里,隋家的生意靠隋欣,但是隋家的安宁靠隋强,大家都知道隋强是个身手不凡的游侠,没想到如此的文采斐然样貌清秀。张少泉暗自惊叹,难怪渤海王未到任就拜会隋家,拉拢隋强。原来这年轻人如此的厉害能文能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