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秀袍泽情

你未君临天下,她已枯骨成沙

    大年初六的辽阳城阳光明媚清空万里,今天对于辽阳城的数万官民来说是个大日子,首先破败不堪的辽阳城防设施在赵学斌的主持下得到了全面的修葺加固翻新。全部工程已经完毕,耗费四十多万两白银的城防设施足以抵挡十万雄兵的近三十日围攻。其次是隋强整装的五万新军已经初具规模,有了和敌人骑兵正面硬杠的实力。渤海王难掩内心的喜悦,在今日里要带领辽东的众官员,参观城防设施检阅隋强的新军战力情况。一众人等兴高采烈地登上城墙,看着护城河的壕沟不禁心潮澎湃。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异人的铁骑来践踏我们的家园祸害大桂的百姓了。渤海王抚摸着坚固的城墙感慨道;本王到辽东,先是在葬凤岭全歼异人五千精锐,其后又挫败了他们离间辽东和朝廷的诡计,再后来隋将军又计杀异人的智囊巴尔思。如今,辽阳的城防已经焕然一新,不知道将军给本王和辽阳百姓准备的五万新军怎么样了。城防坚固是最后一步,敌人打到城下了,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这种坚固的城防才会发挥作用。所以说本王不想用到这种城防,咱们要把战场开到他们的土地上,才能不让大桂的百姓们受战乱之苦。换句话说本王要的是进攻型的兵马来保卫辽东的安宁,而不是被迫的防守。

    说完这些话,渤海王用期许的眼神看着隋强。隋强何等聪明,立即领会到了上司的用意。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说道;隋强恳请王爷和诸位检阅新军。

    隋强的盔甲在艳阳的照耀下格外的耀眼,身后的白袍在寒风中飘荡威风凛凛。渤海王听闻隋强的请求很是满意,立即将他搀扶起来说道;好啊好啊,有请将军带路。

    刹时间几十人从城墙上快速下来,隋欣和风明公乘坐马车,其他人骑马。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就来到了新军大营。渤海王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高台,而隋强则独自登上瞭望塔手持帅旗指挥骑兵和步兵的演习。只见隋强轻轻挥舞帅旗,锦华营的骑兵闻令出动,上千骑兵在庞大的校场给大家表演了骑射之术。渤海王非常的意外这些骑兵的装束,这些骑兵有坚固的铠甲武装全身,居然只剩下眼睛可以看东西,其他的各个部位都被保护的非常好。更让渤海王意外的是这些骑兵的兵刃,每人配备三件武器,一件是硬弩,一件是朴刀,另一件是长剑。骑兵配备朴刀是第一次见,在他的印象里骑兵的装备就是弓箭和长剑。长剑主要应对敌人的弯刀。渤海王好奇的问隋强的副手,隋将军给骑兵兄弟配备朴刀是何用意啊。副将答道;经过隋将军和大家的演练,发现咱们的朴刀对付敌人骑兵的弯刀有很大的优势,首先咱们的朴刀长,一寸长一寸强。其次朴刀可以劈、砍、刺,招数多。再次朴刀不但可以砍人,还可以砍马。只要敌人的战马受伤其战力就降低了一半。渤海王听后不禁连连点头,说道;好、好、好,骑兵配朴刀有创意。长剑是在双方都下马的情况下才使用吧。剑乃百兵之王,最适合短兵相见了。隋强真乃战将也。

    说完渤海王向远处高塔上的隋强竖起了大拇指。并示意他继续,接下来是步兵的演习。隋强轻舞帅旗,秀春营几千步兵出动。这些步兵的装备和渤海王之前见到的倒没啥区别,让人不解的是,这些人都组团出战。每组三人,其中一人手持盾牌腰挂长剑在前,另外一人手持弓弩利箭也是腰带长剑,最后一个人手持长枪。渤海王旁边的周强看到这种阵容感慨道;隋将军太厉害了,三人一组有防有攻,这些步卒和骑兵的训练方式,都是给异人对症下药。他在辽东多年深知异人骑兵的战力战法和武力配置。在下深信,有这五万新兵,足以和异人一战了。

    等步卒操练完毕,隋强从高塔上迅速下来走到高台上。众人都称赞隋强训练的新军战力,只有渤海王保持了应有的理性。隋强当然能明白渤海王的意图了,人家是大桂的战神,怎么会被一阵简单的骑兵步卒的操练打发了呢,他要看的是真东西。还没等大家对隋强恭维完毕,渤海王就给大家泼了盆冷水。渤海王说道;战场瞬息万变,想要取胜不仅依靠士兵的勇武,更多依靠将帅的运筹帷幄还有巨大的后勤保障。本王在行伍的时间不是很长,总结了这些粗略的经验,不知道隋将军以为如何。

    隋强答道;王爷是战神,凉州战零人一举成名,葬风岭之战更是神来之笔,在下非常赞同您的观点。王爷的每次胜利都是运筹帷幄的结果,都是将帅智谋的体现,在下极度佩服您的韬略,每次都能以弱胜强。刚才让王爷和诸位看到的只是骑兵和步卒的操练,与真实的战场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咱们接下来不妨让将士们模拟一下两军对垒的情况。由我指挥带领一方,饰演大桂的兵马。另一方饰演异人的骑兵,不知道哪位有兴趣陪在下演练一番啊。

    在场的都不敢轻易出来和隋强对垒。若论单打独斗,周强大概率能战胜隋强,但是说道带兵打仗他没有底气和隋强对垒。其实在场的人都明白隋强的意图,在兵法造诣带兵打仗方面能和隋强以较高低的只有渤海王了。隋强想用多兵种协调作战的理念,让渤海王吃个定心丸。可渤海王是何等人物,隋强的小心思他岂能不知道,怎么能当众接受隋强的邀请呢,这万一输了怎么办啊,多没面子啊。渤海王特想看一下模拟的两军对垒,但是又不能出面。灵机一动说道;隋将军啊,本王相信在场得人只有你最了解异人得战法了,你看这样好不好,由你带领一方饰演异人的骑兵,由你的副将阿文带领一方饰演大桂的兵马。你们各自带领等同的人数,就在这校场进行一场的战斗演习,本王和大家从旁观摩。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隋欣听到渤海王的这种安排心底不禁万分敬佩,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隋强自幼在辽东长大,熟知异人的战法,由他指挥异人骑兵最合适不过了。渤海王完全可以用旁观者的视角,观察出异人的作战风格,也能找出大桂队伍在作战时的一些不足。隋强也对这个安排很满意,阿文是隋强最中意的手下,平日里两人经常交流作战思路和带兵打仗的心得体会,阿文比隋强年长几岁,二人私下都是以兄弟之礼行事。渤海王知道隋强打仗狠,还不知道阿文的打仗风格。隋强阿文二人对视一下,立即出列向渤海王抱拳行礼说道;谨遵王爷命令。

    礼毕,二人迅速回营清点本部人马,进行实战军事演习。隋强带领两千骑兵以异人的战术对抗阿文的一千骑兵和一千的步兵。双方人马相距大约二里路,渤海王等人在观礼台进行观看。正当渤海王要挥舞手中令旗将要开始的时候,老林忧心忡忡的在渤海王的耳边低语一阵子。渤海王听闻面如死灰,手不停的发颤,缓缓瘫坐到地上。众人一看大惊失色,急忙要搀扶起渤海王。周强刚拉住渤海王的胳膊,渤海王就昏厥了过去。大家顿时乱作一团,隋强见状立即快马跑到高台,见渤海王昏过去了,急忙下令把渤海王抬到帐篷,让胡铁牛赶快过来进行医治。

    礼部侍郎钟永代表皇家担任此次丧葬的司仪官。丧葬队伍赶到墓地之前,由钟大人对墓穴进行最后的勘验。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钟大人仔细端详着墓穴的走势方位,不禁摇了摇头。刚想说些什么,忽然发现衣袖中好像有个纸条,钟百无聊赖的打开一看,吓得两腿发软,差点儿瘫坐到地上。手下急忙过来想搀扶一下,但是被钟大人摆手制止了。一个手下来报,启禀大人;渤海王妃的丧葬队伍还差一炷香时间就到了,丞相大人差小的问您,王妃的墓穴是否已经准备妥当。

    钟大人整理一下思绪说道;王妃的墓穴已经安排完毕,请丧葬队伍依时按约到来,请回复章大人,本官依据内务府和礼宾司已经将所有礼节准备妥当。

    手下立即作揖离去。钟大人战战兢兢走到桌子旁,仆人问道;大人不舒服吗?您现在气色好差。

    钟大人叹口气缓缓坐下说道;这几天太累了,没什么事儿。你通知大家一下都精神些,好好送王妃最后一程。

    钟大人站身起来想到墓穴周围再观看一番,但是想起刚才的小纸条,他后背发凉,又缓缓坐下了。仆人给他倒了杯茶,他竟然不顾水热一饮而下。喝下之后烫的满嘴起泡,疼的钟永嗷嗷叫。可是他没时间打理伤情,因为丧葬队伍已经百步之遥。他作为司仪官,必须带领所有人前去迎接。

    整个丧葬过程在钟大人的操持下,井然有序。各种礼节结束之后,司仪居然多了个程序。正要众人准备落棺的时候,钟大人居然礼请章安绕墓穴一圈,说是请章安大人再次确认吉宅。章安被突如其来的安排弄懵了,但是也依照司仪的安排缓缓绕墓穴走了一圈。数丈外的老袁不禁摇了摇头,一声轻轻的叹息。抬头望了一下太阳,又用拇指测量了一下墓穴的走向。刚想说些什么,就听到司仪的一声高喊;吉时已到,请王妃入土为安。

    随后王妃的棺木被缓缓落入主墓穴,其他的各种陪葬品和殉葬人员也被相继投放到相应的墓穴中。礼毕后,章安就带着老袁和几个仆人匆匆离开了。

    由于天气寒冷,章安年事已高,章安出行都是乘坐轿子,老袁步行。老袁虽然对丧葬礼节不像钟永那么专业,也算是这方面的行家。他很纳闷为什么钟大人要增加最后一个环节,本来吉时已到,钟永非要请章安大人再次巡视墓穴。章安巡视一圈用了一盏茶的时间,刚好错过了最佳时辰。最让人想不通的是主墓穴应该南偏东九分,为何成了南偏东三分。老袁边走边想,忽然脚下一滑跌倒了疼的直流汗。脱掉鞋袜一看,脚脖子肿胀厉害,章安随即让老袁坐上轿子,他自己找了匹马回到了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