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上高中的儿子一起成长

第六章 十年级下 第十节 第十周

    2023.4.10

    今天早上,儿子上学之前换鞋,看见了我放在灶台上的平底锅。从他的角度,他真真切切地看到平底锅已经变形了,有一边有点儿隆起。

    儿子说,“这个平底锅都有点变形了,咋搞的?”

    我其实当时没有看到具体的状况,但是本能地推卸我的责任,故作轻描淡写地说“可能用了很久吧,用多了就变形了吧?”

    儿子毫不客气,“我看就是你摔得吧,你看,那一边都不平了,显然是摔出来的。”

    我立刻承认,“是啊,应该是摔的。这一边都摔成这样了。”

    好吧,不用掩饰,也不用推卸责任,就是我使用不当,摔得不平的。

    其实,儿子并不是找我的错处,他只是看到了描述出来而已,他既没有生气,也没有要找责任人。

    我确实可以更加诚实一些,拿掉成为习惯的掩饰和敷衍,真实地面对。

    -------------------------------------------------------------------------------------------------

    也是出门前,当儿子得知爸爸今天去见客户,他提醒说,今天带上伞,防止下雨。

    我问爸爸,结果爸爸没有伞。

    于是我向儿子借他留在家里的伞,他有另一把在学校。

    儿子很大方地说可以,就是伞有点小,只能一个人打。

    我说没有问题,你爸爸一个人打就可以了。

    后来爸爸就借走了。

    我想起过去,儿子对自己的东西常常是不出借的,现在似乎比之前大方了好多好多,是长大了所致吗?

    而且,提醒爸爸带伞,也是他很温暖的举动。

    于是,突然就想起外人多次提到儿子给他们很好感受的地方,我有时在外面听到儿子的善举,比如帮忙指路,或者帮忙照顾小弟弟,再或者大方地请第一次见面的家长和孩子进家来看房子等等。

    我意识到,其实,这个孩子比我和他爸爸都温暖很多的呢!这一点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

    2023.4.11

    “请假风波”

    两周前,儿子说要参加飞盘比赛,因为在不同的城市,所以需要买飞机票。

    当时儿子说到要周五请一天假,我说,如果学校同意就可以,我没有意见。

    其实,一直以来,我是特别不认同孩子在上学期间去参加任何的活动的,因为在我看来,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上学的时候,请假去旅游,去参加什么别的活动都不是很合适。所以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因为孩子要外出活动而向老师请过假。

    但是,儿子进入高中之后,尤其学习的事情都交给了老师之后,我就把相关的责任都交给老师了。就好像我不太认同孩子边听手机音乐边做作业,老师让我再宽松一些。所以,只要老师同意,我就放下自己的担心和焦虑,让他去好了。

    这次也是这样,儿子要买机票,我就给钱了,我把相关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去处理。

    结果,今天收到老师的消息:经确认,此次比赛为学生个体行为,非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下次教学期间的个体外出活动请家长有意识并提醒孩子:“先申请、经批准、再行动”--先由家庭确认提出书面申请,报个人导师并经学校批准、批准后再准备行程等。

    我特别认同老师提到的“先申请、经批准、再行动”的原则,但是过去这个原则是不清晰的,我甚至翻出来学校的请假规则,也没有明确清晰地表达出这样的原则。

    所以,这是一个提醒,就是在青春期孩子对规则敏感的时期,成人(包括老师和家长)都需要给予很清晰的原则。

    于是,我回复给老师:收到,这次请假有我们家长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非常抱歉!但也是一个契机去与孩子明确教学期间的请假,并清晰请假的流程。我想下次类似的情况不会发生!即使下次孩子先行动了,也请学校果断拒绝,我们家长愿意支持学校的决定!

    老师再次回复:是的,这次梳理清晰,引导孩子再有类似情况如何更好地处理!

    这次和儿子一起请假的孩子应该有七八个,涉及到所有四个年级,他们都是买了机票在先,然后再请假的,(事实上,机票都是我儿子提前一起买的,擦汗!)我想这件事情应该也让老师们着实挠了一把头吧。怎么处理?在孩子们这个敏感时期,再加上都买了机票,花了上千元钱的,确实不好处理,并且我从中确实看到学校制定的请假流程的不完善和原则的不清晰。

    而且,因为请假流程中原则的不清晰,我也无法和儿子就这个问题进行说明和讨论,因为我也没有坚定的规则与他理论,我只有拿着他的个体导师给我的邮件内容,协助他清晰学校目前请假的流程,重点是“先申请、经批准、再行动”。

    说实话,对于这次事情,我的心里是有点儿七上八下的,忐忑不安的,因为我从来就是个不打破规则的人,而儿子总是那个挑战规则的人。也许这也是老天爷给我的一个成长的契机,让我学习去应对这种情况。对于心中的不安,我告诉自己,儿子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因为活动而让他请假,这是第一次,是不是可以宽容一次呢?我还告诉自己,在儿子一辈子的成长中,这件事情应该只是一件小小的事情,对其他应该没有什么影响,我是不是应该放下呢?

    好吧,等晚上儿子回来,我要按照流程给他写请假单,那时再把原则和他梳理一下。这就是成长中的一件小事吧,重视而不焦虑!

    -------------------------------------------------------------------------------------------------

    跳出这件事情本身,我也想说一下教育者的部分。

    我觉得家长和老师,作为孩子身边的成人,在这一事件中是需要反思的。

    而实际上,我相信老师们在孩子们的事件的触动下,已经被迫去反思了这个事情。

    七八个孩子,从九年级到十二年级,包括四个年级的孩子,想要参加飞盘比赛,但是需要占用上学的一天,想要请假。但是他们选择了先买机票,再请假。

    问题是四个年级的孩子都有,当然有像我家儿子这种不清晰的孩子,但是也应该有清楚学校规则的孩子吧?为什么他们选择了这样去行动了呢?看来……

    确实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清晰,没有清楚地把底线说清楚。

    请假的时候,老师们觉得不合适了,但孩子们机票都已经买了,怎么办?让不让他们去呢?

    如果让,显然这是不符合教学原则的事情!教学期间,怎么能去参加其他的活动?

    如果不让,但显然没有预先说清楚;而且会引起孩子们极大的情绪;并且还涉及到一两万的费用。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呢?

    于是学校最后的决定是“让”,但同时补漏洞,并知会家长请假的原则,并且和孩子也再次清晰原则。

    相信不会有下次,如果下次类似的事情发生的话,学校一定会秉持原则坚定地处理。

    这次,学校要承担原则不清晰的后果。

    所以每一次的事情,是危也是机,关键是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个事情。

    希望学校和家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得,那么这样发生的事情才发挥了其应当发挥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