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挂念

灾情加重

    村里这些人家,这些天闹的也都挺厉害,但随着时间一点点的过去。这帮人把注意力又转移到怎么能吃饱肚子的事情上。

    民以食为天,吃不饱肚子,谁也没其它的心情了,这件事逐渐淡化了。何况现在大队已经把各个路口封得更加严密,再想跑出去难度更大。

    袁老爷子也是闹了几次,也没有什么结果。知道儿子也回不来了,便懒得再去管这件事情,他还是研究自己生存的问题了。

    这阶段二女儿胜翠回娘家的次数是越来越多。也没有自己丈夫管着自己,感觉过得更加舒服了。这也不用看谁的脸色,只要能把自己儿子喂饱就可以了。

    宋其秀也是这种想法,自己这二姑爷既然走了,现在也找不回来了,日子还得往后过。何况自己的丈夫从当兵以后就已经这样了,她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宋其秀只是在不停的给二女儿打气。说,在外面或许他能生活得很好。他有的是力气,到哪干活都是一把好手。一旦在东北能把家落住,就会把你们娘俩给接过去。

    自己这么对二女儿说,但自己心里也很没有底,何况有自己丈夫那先车之鉴。这若是把握不住,自己这二女儿不会也像自己一样吧?这个问号始终在心里存着,但她不能跟自己女儿说。

    胜翠现在根本不考虑这么多了。只是时常也想到丈夫,生活好了或许能把她娘俩给接走。但现在最主要的还是怎么样让孩子能吃饱。

    村里现在食堂是越来越吃不饱了。包括这些孩子和女人们,虽说饭量小但也吃不饱。

    这帮人又开始盼望着老天爷能给他们下点雨。让把庄稼能给种上。

    但也不知怎么搞的,今年竟然在春夏秋季连一点雨也没有下。只能看着那满地开裂的黄土。搞得一阵大风吹来满村都是黄土飞扬。这土地一点水分也没有只剩下干裂的土地。

    村里这阶段也在不停地打井。这井打的是越来越深。这地下水仿佛也很紧张的,只能往深里挖才能看到水。

    黄河的水也剩下很少在流动。大量的荒滩连一丝绿色都没有,旱情越来越严重。

    现在别说挖野菜了,哪怕看到绿草都感觉很亲近。这帮村民们也都想着各种的办法来维持生存。

    宋其秀家存的这点粮食也是越来越少。她尽量保证自己孩子和外孙子的生存,想吃饱也不可能的。

    这大旱之后必有灾情,这也是一个自然规律。这地方也发生了一些的蝗虫灾害。

    但就是这样大家也是很高兴。终究这蝗虫是可以食用的。

    小女儿胜英出去抓这些蝗虫,她用小树枝儿给穿成串,烤完拿给自己的小外甥来吃。但村里这些人都在抓这东西,这蝗虫越来越少。

    小外甥刚开始看小姨给拿这些东西,他看着很害怕。但用火一烤,感觉有香味。便问小姨这东西好吃吗?

    小姨说,这东西好吃,这也是肉啊!

    小外甥还是尝了尝,感觉特别好吃。这终究是比饿着肚子强。

    胜英则一有时间去就去抓这些蝗虫,给自己小外甥吃。

    虽说岁数比他大不了太多。但她不希望自己这个小外甥,像二姐生的那俩孩子被饿死了。

    家里这些野菜也陆续派上了用场。

    宋其秀自己还是有一点儿存粮,只是那小半袋的玉米面,被她藏在屋里。

    现在小外甥也陆续开始浮肿。现在食堂里根本就没什么可吃的了。也就是一些含着很少米粒的稀汤。想吃饱肚子根本是不可能的了。

    搞得大家现在什么心情都没有了。这白天靠着墙根坐着一排排人,都在那晒着太阳。

    宋其秀紧皱双眉说,咱们还是得节省一些,国家也往这地方运了不少粮食。甚至还用直升飞机,空投了不少大饼。这大饼都是从东北运过来的,看到上面也有不少都长了毛。但就是这样也很难得到的。

    小女儿说,那咱不如也上东北,或许我那二姐夫那地方能有粮食,我看这些大饼都是东北的,看样子那面不缺粮吧?

    宋其秀说,那地方咱们怎么去,人生地不熟。而且连钱也没有怎么去,别走到半道就饿死了。

    小女儿说,我看见直升飞机往下投的粮食,都被大队这些人拿回去做成粥了。

    她母亲说,现在咱们这地方人口比较多啊!投这点东西根本就不够用。何况饿了这么长时间了,这帮人肚子都空了,也很能吃。咱们还是多想一些办法吧?

    俩女儿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办法可想。这橡子面也吃了,吃得都拉不出屎来。有的村树叶都摘光了,现在真是太难了。

    宋其秀说,你们尽量搞些东西多给他吃点。咱们家还有点玉米面,偷摸给他做点粥喝。你二姐已经失去二个孩子了,这个孩子咱们一定得保住。

    小女儿说,放心吧,我这阶段也都给他抓那些蝗虫吃。村里不少人都抓这东西,但这东西是越来越少了。

    宋其秀说,只要有吃的,咱们就搞一些,怎么也得让这孩子活下去。

    宋其秀说,我都不敢出去看。这些人都靠着房根晒太阳,一溜都是那样。这也是吃不饱,只能靠晒太阳。

    娘仨儿在屋里暗叹,亏得搞了一些野菜,勉强还能维持。这才知道母亲还是很有远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