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55章 当世无敌

    不过南宋这会出去玩也是有讲究的,特别像现在大热天的,一般白天很少有人出去玩,很多姑娘还有午睡的习惯。

    袁密海与赵与芮约了时间,晚饭时一起去观文院,各自从自己府上出行,在观文院集合,约了酉时一刻。

    袁密海前脚离开王府,牛宝从外面回来,陪同他一起的还有魏了翁,两人牵了六匹马,回到王府。

    之前赵与芮一直说要买马,还专门咨询了莫泽,身为宗室,又住在京师,买几匹马是允许的。

    魏了翁经历丰富,刚登第后,被授剑南西川节度(今成都),接着又做过国子正,然后武学博士,之后又做过潼川知府、潼川路提点刑狱公事,然后又做泸州知府。

    可以说魏了翁在京师和地方两边移来移去,官职没移多高,干过的事不少。

    这会他才四十出头,两鬓已经有很多白发,一看就是操劳出来的。

    看到赵与芮后,魏了翁立刻道:“幸不辱命,下官为沂王选了六匹良马,用钱----五百二十八贯。”

    “这么贵。”赵与芮乍舌。

    “不贵不贵,这是目前我朝能买到最好的战马。”魏了翁道:“西马。”

    南宋缺马,更缺战马。

    南宋其实继承了北宋的马政,还传承了北宋的养马技术,因此早期南宋也准备自己养马。

    但再好的政策还得看执行的如何,以南宋当时的各种官场弊端,马政之事自然弄的一塌糊涂,勉强养出来的一些马更是远远达不到战马标准,据说上了战场之后,听到北方马的嘶鸣声都会害怕。

    既然自己养不好好马,南宋只能通知茶马互市来进购战马,以当时的条件来看,只有西北方向可以购马。

    史记:凡战马,悉仰秦、川、广三边焉,又云:秦、川买马额岁万一千九百有奇。

    也就是南宋这会每年在西北方向,买马一万多匹,但其中真正能成为战马的,也只占到三四成。

    但南宋西北方向先后在辽、金和西夏、金、蒙的控制下,所以买马管控极严,好在为了赚钱总有人想办法,最后有人找到‘江西蜀口’这个地方。

    在当时,西夏、金和蒙对这里控制力较弱,很多商贩把马运到这里来贩卖,这些马身材高大,耐力出众,南宋称之为‘西马’。

    魏了翁带周来他们在京师转了几天,正好遇到一批刚刚从江西运过来的西马,对方开价一百贯一匹,相当之贵。

    魏了翁咬咬牙,还了点价,以五百多贯买了六匹。

    此时牛宝贴上来小声道:“朝廷有官员在江西蜀口负责交易战马,对方要价一百贯一匹优良战马,朝廷有官员只愿买大量普通质量的,最后那商人余下五十多匹没卖掉,一路从江西卖到京师,还余下十几匹。”

    魏了翁更是脸色通红,怒道:“贪官当道,图耗国银。”

    不用他们解释,赵与芮就能听懂。

    后世这种事他是见识多了。

    假设朝廷给了一万贯让官员买五百匹马,官员肯定先买够便宜的,若是这钱用不完,就归官员本人了。

    底下的官员个个如此,南宋这军队能有战斗力才怪。

    更关键的是,当时南宋的战马,优先供应京师诸军,而驻守边关的边军,却排在后面。

    这些弊端赵与芮当然知道,可现在他完全没有能力去改变。

    他只能摇头道:“周来、牛宝,你们叫上全勇、陈小刀、石狗儿、季虎儿,全六你们几个都要开始学骑马。”

    “是沂王。”

    魏了翁欲言又止,赵与芮敏锐的看出来:“魏大人有什么想说的?”

    “沂王是想让他们学会骑马,还是学会骑战马?”

    “呵呵,这差了一个字,有什么说法?”赵与芮笑道。

    “如果只是骑马,很简单,下官也能教,很容易就能学会。”

    “如果要学会骑战马,那必须找个武将。”

    一字之差,天差地远。

    赵与芮当然明白,他考虑都没有:“魏大人有没有推荐的?最好--精通骑射,风格像蒙古人。”

    “这--”魏了翁脸色古怪的看着赵与芮。

    如今蒙古正崛起,但大部份宋人还在盯着金国,魏了翁在西北呆过,知道蒙古人的厉害,也是朝中少数比较重视蒙古人的文臣,历史上南宋联蒙灭金时,魏了翁就坚决反对。

    他原本可没把赵与芮当一回事,因为赵与芮当了沂王的所做所为,他和李皇一样,都觉得不爽。

    但今天赵与芮突然说要风格像蒙古人,他神色微动。

    魏了翁犹豫了下:“有是有一个,不过要等下官去问问。”

    “他本领如何?”赵与芮立刻问。

    “骑射双绝,武艺绝伦。”魏了翁道:“下官为武学博士时,多有求助,帮了下官不少。”

    说罢,好像怕赵与芮不信服,又回了句:“其力大无比,论单打独斗,怕当世无敌。”

    “真的假的?”赵与芮瞪着眼睛,一脸不信之色,南宋好像除了岳飞和小说里的杨再兴,岳云什么,也没多少猛人吧?

    “下官岂敢欺骗沂王。”魏了翁苦笑:“不过此人不得志,所以并不出名。”

    魏了翁要推荐的人叫李平夏。

    李平夏爷爷叫李显忠,绥德军清涧(今陕西清涧)人,南宋抗金名将。

    李显忠当年参与了隆兴北伐,前期形势相当好,还收复了宿州,但与邵宏渊矛盾越来越深,最后李显忠约邵宏渊出兵夹击金军时,邵故意按兵不动,至宋军败退,北伐也宣告失败。

    李显忠晚年提举万寿观。

    这是南宋给官员的福利,所谓的祠禄官制度,即挂个职务,白拿工资。

    李显忠死后,其子在殿前司做到准备将,并于八年前病逝。

    李平夏年少时以力大无比出名,但他成年后,父亲已经病逝,后靠三年一次的武学培养(荫补子弟),成为低级武官,朝廷意思一下,封了个承信郎。

    承信郎在南宋武臣官阶八等六十级中第七等小使臣,再下面就是无品尉勇,相当于最低级的官阶。

    当年岳飞也被封过,也是从承信郎一步步做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