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学生活指南共识

026

    总之,白大的医学部有自己的图书馆,而且看起来医学部的学风很不错。

    那些存放专业书的图书区,大概在晚上十点需要关门,但是看起来并不关灯,所以在里面学习到第二天上午大概是有可能的。

    没有图书的自习室区域,是二十四小时开放的,但是,看起来这些位置似乎都有人占上了,即使他们暑假里并没有来。

    图书馆自习室占座这种事情,果然几乎在每个学校都会发生。

    这样一想,专业书的图书区,至少还有飘窗,而且那里是不允许占座的,是非常适合学习的地方。

    重要的是,姜宴发现,有几个飘窗所在的位置,手机信号非常的差,简直就是专为学习打造的区域。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去挤自习室了,反正专业书的图书区看起来非常安静,当然,也有可能是还没有开学的缘故。

    图书管理员、书店老板大概是姜宴非常理想的工作了,能够日常泡在图书馆里,简直就是天堂。

    兴许,学校贫困生的勤工俭学项目里,就有在图书馆值班的选项。

    姜宴曾经在一款问答的网站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给你一个亿,让你住在图书馆里,没有任何电子设备,一日三餐等等所有的生活事项都在图书馆里解决,你愿意吗?”

    虽然这种问题并没有真正的奖品去领取,甚至很多都是吸引眼球和流量的KPI问题,但当她看到的时候,觉得,这种好事难道不应该是收费的吗?确定不是让我付出一个亿?

    图书馆里刷书是一件容易上瘾的事情,总是有人会对自己知道一些冷知识而沾沾自喜,特别是姜宴她自己。

    她总是需要控制住自己,不要在图书馆里呆着的时间过长,毕竟学而不思则罔。一直持续地阅读,带来的快感和看小视频是类似的,因为阅读并不需要耗费很多的脑力,真正需要产出成果,或者需要输出的时候,才是痛苦的。

    所以,这样一想,那些坚持做小视频的人,估计也和坚持写文的人一样,看时一时爽,创作愁断肠。

    如何控制自己的在图书馆的阅读欲望,还有提升阅读的效率?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站着看书,这样比较能够集中精力,而且不容易得痔疮。

    然后,利用《卡片记忆法》中,卡片制作的原理,把觉得有意思,有趣的观点写在卡片上,做成索引,进行归类,这件事会大大地降低阅读本身的乐趣,但可以控制欲望,并且增加潜在的产出。

    选择同类,相关的书籍,比如,当你把5+3学制的《医学微生物学》很快地浏览完成以后,再去看人卫五年制、北医出版社的教材就能很快找出它们的侧重点的不同,还有排版顺序的区别。

    从各个角度而言,其实医学专业的教科书,国外的教材更能提供沉浸式的体验,而且更加容易看懂,除了那些令人头痛的专业名词。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国外许多大学的学费都非常昂贵,教材的价格也十分可观,所以他们尽可能地给消费这些书籍的人,提供一种服务,一种名叫——我觉得我好像明白了并且掌握了的学习感。

    相比起来,国内的教材可能更像是在做一种筛选,那些教材仿佛在呐喊——如果你连这种级别的教科书都无法忍受,那你趁早放弃学医这条路吧!

    姜宴的英语大概最好的时候,那就是高三刚毕业的时候,而现在她虽然看上去高三毕业了才三个月,但是实际上相当于高三毕业了很多年的水平,如果用日语水平来评价的话,大概处于N9的水平。

    这时候,费劲去读英文原版的书,就显得事倍功半了,估计医学知识没学多少,而光在和单词的意思死磕了。

    不过她很快想到了好的办法,她可以先快速浏览中文教材,多看几本,不求完全记住,但是要整体上看完。

    这时候,如果有翻译本的国外教材自然是好事,如果没有的话,有了前面铺垫版的基础,大概可以事倍功四分之三。

    事实上,姜宴后来发现,不管自己怎么锻炼英文的阅读能力,始终比不上她的母语阅读能力,尤其是她经常用母语阅读长篇小说,不断地加强着一目好几行的能力。

    其实,她之前也曾经非常苦恼英语阅读的水平问题,她尝试了记忆单词,还有看一些录播的带读课程,都没有非常快速奏效。

    阅读本身不应该是头痛的,她回忆起自己文言文的水平精进的过程。

    高中时候,姜宴短暂地拥有过一个有意思的同桌,也是这个同桌,让她对很多成名的、看上去很严肃的作者有了新的看法——没有人永远年轻,但这些人都年轻过。

    那些以冷峻犀利的言辞出名的作者,事实上也写过很多秾艳瑰丽的作品,半文半白间,有种独特的韵味。

    接下来是原版的《红楼梦》、《西厢记》,再慢慢过渡到《姑妄言》……

    总之,同桌和自己的文言文随着猎奇知识的增加,而逐渐精进了。

    如果四级不考听力的话,大概大家并不用着急买那些通关的试卷和网课,只需要通读英文版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十日谈》就可以轻松通过考试了,实在不行的话再加一本英文版的《情人》,就是不知道英文翻译本有没有保留法语的韵味。

    总之,兴趣总是最好的老师的。

    思绪回到自己之前想要策划的“微生物”游戏,姜宴觉得,也许反馈机制是很重要的上瘾的措施之一。

    所以,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做成类似于游戏的打卡任务,可能会有帮助。

    把知识的水平,通过等级的设置做成看板的形式,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

    姜宴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幻想,自己成为学霸,在学年结束的时候,领取奖学金的场景了。

    这时候,图书馆开始播放起了《回家》的音乐曲。

    她终于回过神来,一看时间,已经九点五十了,她暂时还没有在图书馆刷夜的计划,把手上的书归还原位以后,离开了专业书的图书区。

    奇怪,自己好像发呆的时间越来越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