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问仙

第六章 殿名三清

    顾佑终于拜入了他日思夜想的“天下第一大派”了,而且还是掌门王羲之亲手把他引入了如梦似幻的灵宝派,这天晚上他也一度有了不知身在何处的喜悦感,心满意足地躺下睡去了。

    这种喜悦很快就像酷暑时的冰块一样急速融化殆尽,第二天早上顾佑就被一个矮胖的张管事挑去,接下来他得到的任务则是扫地!

    灵宝派弟子纷多而管理严密,这个让他扫地的张管事其实地位相当低,根本没有资格见到掌门。掌门王羲之自然是灵宝派的最高领导,其下有乾、坤、离、坎、兑、艮、震、巽八宫,八宫各有一名方丈执掌。八宫同时又各自有一些长老,同时还有一些独立于各宫的长老,他们通常扮演类似顾问的角色。

    再往下各宫又有一些不同等级的弟子,分别担任教头、管事、文书等职务,资历最浅的弟子则必须拜师而不能独自承担职务,至少满六年才能结业分配职务。

    灵宝派作为公认的天下第一正道,每年会有上千弟子入道,传言当今的皇子公主也拜入其中,弟子也因资历天赋各异而亲疏有别。

    最上一等的,是一些被认定为天资超群的。他们通常会被各宫方丈以及资深长老收为亲传弟子。若有百年不遇的天才横空出世,王羲之掌门会立刻收其为嫡传弟子。

    比如当今皇上的掌上明珠嘉阳公主,被江湖盛传为王羲之的首席弟子,她从拜入灵宝派一开始就展现出惊为天人的才华,对修仙知之甚少的普通民众甚至吹捧说这位惊采绝艳的公主必定能成仙。

    下一等的,是一些有较好资质但显然稍逊一筹的。他们会由一些专门负责培训新弟子的长老收为徒。这样的弟子每年约有二三十人,他们师成结业后会担任教头一类的职务,资历渐深后会成为长老或者离开灵宝派。

    再下一等的,即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弟子,他们只能拜教头为师,师成以后多半承担勤务一类的职务,这些人一般是很难出人头地的,更有不少人在学成之后最终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灵宝派。

    弟子往下最下层的火工则是从民间直接雇佣的,如今的顾佑就只能与这些人为伍。

    拜入灵宝派月余,顾佑每天鸡啼时起,三更方休,除了吃饭以外整天都在从事艰苦的劳作却没有学到一分一毫仙法,那些修为高低不一的男女弟子看见满身土色的他也多半掩鼻而去。

    张管事三番五次地奚落他,鞭打他,为了劳作他每天都可谓居无定所,没两天就要搬到完全不同的地方,而向事务繁忙又高高在上的掌门王羲之倾诉早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总而言之,这时顾佑对修仙的热情之火早已熄灭殆尽,甚至最后一点余烬也快没了。如果不是有一天发生在他身上的奇特经历,他自认为也许将会永远蹉跎下去。

    由于春分将近,灵宝派每十二年一举行的盛典“太始仙会”行将举行,张管事也借机交给顾佑一个很艰巨的任务:打扫灵宝派三清正殿!

    “正殿非常大,死角也很多,以前虽然每天也不是没人打扫,但总有很多死角被略过,房梁更是没人擦。现在全派最重要的大会快开了,你也给我好好打扫,房梁也不准放过!”张管事扯着嗓子向顾佑吩咐了任务。

    于是,顾佑手提扫帚离开了自己的小屋,由于这次任务事关重大,他一路也颇为细心,每到一处都会详细问路,并十分留意周边景物,以免返回时迷失道路。

    顾佑现下的居所位于离淡水河有些距离的一处半山腰上,这里同夷洲别处不同,一座座山上都少见树木,只有些不及人高的灌丛,山顶看上去也往往像是被削平了一般,有的甚至形如破口。

    王羲之并未跟他提及夷洲还有这等奇山,已初步熟悉夷洲景象的顾佑重拾起好奇心,向这些山不住张望。

    由于群山林立,想判断方向并不容易,幸而一个中年役工恰巧也从他身旁路过,顾佑便向这人打探道路,那人也很乐意,两人便一路同行。

    随着进一步前行,山间忽然有十分刺鼻的气味随风刮来,闻起来不但冒着臭味还相当辛辣,顾佑闻了不住打喷嚏,甚至眼泪都被激出来了。他正待向中年役工询问究竟,役工却已经在脸上蒙上了一块湿布,又把同样的湿布递他,做手势嘱咐他也戴上湿布。

    顾佑把湿布盖在脸上,湿布泛着淡淡的苦涩味,但比起那奇怪的臭味已经好了不知多少,而那把他刺激得流泪的气味则被湿布挡住了。没有后顾之忧的顾佑迈着大步同中年役工一起前进。

    走了约一刻后,四周不少石头呈现一反常态的灰白色,似被火烤过,地上还间或分布着不少窟窿,不时有滚滚白烟从中喷出,最高的可达数丈。

    此时湿布已有些不能阻隔臭味,显然和臭味当和窟窿中的白烟有关。与山间迥然不同的热意越发明显,隔着麻鞋顾佑都觉得地面发热,他看着役工的指引逐渐放慢了步伐,每走一步都分外小心。

    另一种不同的白色从远处升腾而起,顾佑一眼便看出那是沸水腾起的雾气,这时役工也一把拉住顾佑的手,示意他赶紧绕道,顾佑也不得不放弃一睹雾气从何而来的想法,只是望着滚滚水雾在山间若隐若现,最终彻底不见。

    终于脚底下的热感消失,树木也再度繁茂起来,役工摘下脸上快干了的湿布,又让顾佑把湿布还给他,在这儿他要和顾佑分手了。

    “现下我有别的事情要忙,不能继续捎你了,看你是新丁的份上嘱咐你几句。你的居所毗邻火山,故而草木不盛,而灵宝派之‘离’宫也位于火山群中。刚才那段路是离开火山进入正殿的必经之处,但相当凶险,毒烟密布,要安全通过那里都要以碱水润湿麻布覆面,否则甚或有性命危险。水雾来自沸泉,其水同样有毒,无论饮或浴都必丧命!”

    告别役工后,顾佑又不得不面对连绵的森林,林中古木拔地而起达十数丈,太阳只有丝丝微光未被截留,透过这些巨树可以看到其间有不少低矮一些的乔木,数起来整片森林足能分出三四层来,独有一番热带森林的韵味。

    此前一月虽然他也曾几次从夷洲森林中穿过,但都有人指引,大部分时候也有一点简易的道路,而这下,他必须一个人通过这片既无道路,也暂无溪流与外处相通的森林。

    顾佑提起十二分注意力往前走,脚下密布着四处延伸的树根,其间是积了不少水和落叶的泥地,下脚相当困难。有的树生有形状奇异的树根,在地上如墙一般升起一人多高,生生截断了顾佑的前行之路。

    天无绝人之路,刚走入森林没多远,疏落的枝叶当中就露出一片相当显眼的白色,明显是刷着白灰的瓦房,顾佑忙向瓦房方向奔去,尽管绊倒了两三次但总算抵达了跟前。瓦房四周已经被砍伐出了一片空地,有二三弟子在空地上练功。

    顾佑向这些弟子们谦和行礼求问:“诸位仙家弟子,这密林路途复杂,难窥出处,有无道路能与外处相通。”

    “这倒不难,我等常去小溪挑水,可为你指明迷津。”练功的弟子们看到顾佑也起身礼貌地笑笑。

    顺着两个弟子指引,顾佑很快听到了清亮的水声,水流迅速的山溪出现在他眼前。顾佑顺着溪水一路前行,虽然往下的路也不算好走,时而还需要攀着藤条缓缓下降,不过溪流也一路逐渐宽阔起来。

    最终顾佑眼前豁然开朗,幽闭的森林消失不见,而身旁的小溪此时也径直化为一道不小的河道,向远处影影绰绰的大河汇去。

    走出森林后顾佑发觉自己身处一个宽广的盆地当中,东、西、南三个方向尽头皆隐隐有峰影矗立,而纵横的大小河川更让顾佑不禁联想起他的家乡吴郡。

    中游的淡水河出现在顾佑眼前,为了方便定位,他决定往下沿着这条河前行。与方才不同,现下淡水河两岸的各式房屋早已鳞次栉比,有的高大一些的明显是弟子朝拜所用的宫观,此外在南边较远的地方隐隐有建筑的尖顶可见,从方位上看这楼阁的高度绝不会低。

    河上随时随处可见独木舟经过,其上有衣冠俨然的灵宝派弟子,也有不少断发袒身的人,那是世居于此的夷人。顾佑见此,也向往来的船影招手。

    没过多久,果真有一艘夷人舟子所撑的独木舟逐渐停下来,顾佑上船向舟子说明来意,那舟子竟能毫不费力听懂,随之以略显生硬的雅言满口答应。

    在淡水河上漂了约莫一刻后,小船在水陆码头停了下来,顾佑也随之下船。这时往来人潮已近乎摩肩接踵,远方也有一片雄伟的影子若隐若现,虽然有些距离但仍可想象其壮观,四周的低矮房屋完全无法阻挡其威势,顾佑明白自己要去的地方在哪里了。

    在出发了近一个时辰后,巍峨的三清正殿总算映入顾佑眼帘。大殿坐落于淡水河右岸冲积出来的土地上,通高十余丈,算上台基更是超过二十丈,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合九五之数,这是只有皇家赐建才能有的规格。

    在顾佑看来,向四个方向张开的庞大屋顶,如同一只振翅欲飞的巨鸟,漆成红色的斗拱则是这只巨鸟数不清的脚。或许其他弟子会被这只仿佛会压下来的“巨鸟”感到深深震撼,而对于先前多少见过一点世面的顾佑来说,这样一座宏大建筑带给他的震撼已不如以往,更多是赞叹它的巧夺天工。

    跨入大殿门内,三尊高大的三清像就迎面而来,乃是青铜铸就,外鎏黄金,每尊高六丈四尺,应六十四卦之数,相当于顾佑身高的八倍,故而他需要高高仰视才能看清这三位不怒自威的尊神的形貌。

    三清尊像都身披绘有太极图案的大氅,头顶芙蓉金冠,但面容却各不相同。

    居于中间的是元始天尊,这是一个清朗的青年人形象,只有三绺细须,表情闲适,一手虚垂,一手拈丹丸。相传他生于阴阳未分、天地皆无的虚沌之中,无人可识其真实样貌,只能依想象为其造像,而手中的“丹丸”便是那虚沌元气的化身。

    居于右侧的是灵宝天尊,他被塑造为胡须茂密的中年人,神色刚毅,手持一把如意。灵宝天尊代表的是阴阳已辨、天地已分、万物初生之时。然人类仍处于童蒙之中,他便降临于世,消灭蚩尤,启发万民,从而华夏大地走入文明。

    居于左侧的是道德天尊,他面目慈祥,须发皓然,完全是老者模样,手持一把芭蕉扇。顾佑知道,被孔子誉为“其犹龙也”的老子就是道德天尊降临人世的化身。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顾佑望着尊神默默念着《道德真经》的名句,万物的化生都和三清尊神离不开关系,灵宝天尊下降人世,灭邪魔蚩尤而定天下,乃有尧舜三代之治。道德天尊下降人世,启发孔子为首诸子,乃有著书立说、传道授业。

    现今世道,五胡横行,晋朝已偏安一隅,而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带来的仙气已然极其稀薄,顾佑也不知世间芸芸凡夫俗子有无谁能担当起当年两位天尊的重担,挽救华夏大地上的众生。

    王羲之一个月前认为他这样一介凡人能成仙,可是这位堂堂掌门把他收入门下后只是让他扫地,而没有教给他分毫“仙法”——也许这就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之前的磨炼吧,顾佑这么略带自嘲地想着。

    虽然心绪复杂,但顾佑也清楚完成张管事的要求乃是眼前更急切的事情,便把视线从三尊巨像转向脚下。不出所料的是,由于大殿常被光顾,大部分一眼可望及的地方都尚算干净。

    顾佑也明白,如果不能扫出“光洁如镜、全无死角”的效果,张管事绝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他拿起扫帚,开始了对地砖的细细打扫。

    在完成对大部分地面的打扫后,顾佑把目光投向屋角、柱础、尊像基座等日常打扫根本不会注意的地方,这些地方寻常的扫帚已经无法排上用场,顾佑只能一处处地趴下用刷子细细清除积灰。

    这样的活计不出意料更为艰难,对各处死角的清理用时足足比打扫地面多用了近一倍时间,虽然大殿中颇为阴冷,但他清楚地感到汗水从头上、手上滴下,甚至跟灰混在一起粘在身上,更觉难受。

    大殿规模颇大,待顾佑打扫完地面时已是午时将尽,有役工向他送来两碗稀粥、一盘酱菜,顾佑胡乱吞下这些简易饭菜后就把梯子靠在一根靠墙的立柱上,准备张管事当初的吩咐去打扫房梁。

    顾佑虽高大但却相当瘦削,所以用粗陋木材所造的简易梯子尚能稳稳承住他的体重,他顺着梯子一路爬上房梁,发现大殿的梁、栿、枋、柱都是上等的金丝楠木造就,他站在梁上感觉如履平地,只有皇家御赐才有可能有这么好的材质和做工!

    少被人光顾的房梁已被灰尘抹上一层暗淡,顾佑几乎每走一步都能在脚下擦出一大片红色,那才是朱漆本来的色彩。虽说房梁做工极好,但毕竟只可容脚,顾佑只能小心翼翼移动着,用掸子一点点把房梁擦出本来的鲜艳颜色。

    一根梁没擦洗完,顾佑全身的衣服已经被灰尘弄得完全不辨颜色了,他只得把外套脱下,光着上身去擦剩余的屋梁。

    顾佑只顾擦洗房梁,不知外头已然日头西沉,现时只剩最后一道梁了,它正好位于三清尊像正上方,因而顾佑也可以看见身下的尊像。

    然而经过近一天精神紧张的连续工作,顾佑已经极度疲惫,看周围的东西也是一片朦胧了。他朝下望去,只觉得眼中的道德天尊似乎正慈祥微笑着,抬头望着他。顾佑看着也入神了,竟没注意脚下一滑,随之便一头从房梁下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