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问仙

第四十五章 迷途逡巡

    亲眼目睹钱塘潮的壮丽,顾佑觉得自己今日可谓不虚此行了,对第二天的跨海之旅更是充满憧憬。

    可他甫一落地,便发觉双脚比平常软上不少,再迈两步,更是感到体内空荡荡,显然真气已所剩无几,看来在前几天奔波中已经消耗了很多真气,只是他没注意到而已。

    顾佑估计,在没有仙桃之类补品的情况下,即使全力修炼,他也需要两三天才能补齐现下真气的亏空。

    当然,真气倒不算太大的问题,假使夷洲同大陆相连,他即使真气再缺乏,靠两条腿早晚也能走去了。

    可问题恰恰就在大海上,即使以距离最短的一次,也就是随王羲之去庐山的那次计,夷洲和大陆间也隔有五六百里宽的大海,从钱塘出发到夷洲经过的距离只会更长。不等他到夷洲,他就会掉入海里淹死了!

    他现在情况不妙,甚至把腿迈的稍微快一些都做不到,每走两三步就需要歇一下脚,短短百来步就耗费了他三四字时间。

    等走到一颗大树跟前时,顾佑已经全然无力走下去了,只能倚着树干试图恢复一点气力。

    静息中的他能感觉到新的真气正如涓滴般流出,令他原本几近干涸的丹田得到少许缓解,很快就积上薄薄一层。

    他动了动腿,发现双腿也不那么不听使唤了,遂扶着树干缓缓盘腿坐下,开始打坐。整整一晚上,他把时间都花在打坐上。

    第二天早上,顾佑起身活动筋骨,昨天那种无力和酸软不复存在,经脉内真气流动的感觉也被重新找回。他抖擞身子,在一片空地上连跑了好几圈才停下来。

    顾佑盘算了一下,这晚他至少恢复了三分之一的真气,虽然对于日常活动乃至于施展银松剑仙法不成问题,但想必还是很难渡过东海的。

    要想去夷洲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在这里继续修炼,等真气充盈后再御剑跨海。此前几次他都是这么过去的,按说再来一次也无妨。

    但在他脑海中逐渐冒出的则是第二种想法:设法扎一个木筏什么的,然后坐在木筏上漂到夷洲。这个办法用时肯定会比第一种慢很多,风浪等因素更是会形成不容小视的威胁。

    可一方面,从高空遥瞰海浪已经不大能令顾佑满足,他更想体验一下亲身同大浪搏斗的惊险感觉。另一方面,他也觉得这个办法不会像御剑那般消耗真气,不用担心从空中一头栽下的风险。

    想到此,顾佑决定马上开干。他走回林子,四处打量长短粗细合适的树,最终遴选出十来根,以银松剑一一斩倒,又把树冠削掉,留下一根根圆木。

    有真气的加持,他的力气已经远大于常人,把原木逐一搬往海边并不算困难。在搬运完毕后,他又搜罗出几截藤条,将圆木牢牢捆扎起来。

    顾佑推着这个木筏下了海,随后跳上去。可这天的风浪不巧,每次他想驶入深海,都被海浪推回岸边,在折腾几次后他只能放弃坐木筏漂流的想法。

    坐木筏的想法既然不可行,待真气恢复后御剑前往夷洲便成了唯一的选择。顾佑在沙滩上又修炼了一晚,天明后他的真气已经恢复到七成,支撑到夷洲大约不成问题。

    他望向眼前大海,搓了几次手,嘴里咽咽唾沫,几次拿起银松剑随即又放下,心情更是紧张而复杂。

    王羲之被打发去了庐山,司马芸留在建康,杨义仙逝了,他在夷洲几乎没有熟人,即使去了也难免感到陌生。

    而且,他自行从大陆去夷洲的经历也只有一次,不但出发地完全不同,那次的真气也是几乎全满的,有更多余地可以试错。

    他已经到了会稽郡,无论是皇帝皇后,还是王羲之掌门,按说都很难发现他的踪迹。若在这里继续游荡下去……似乎也并非不可?

    顾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登上的银松剑,也不知道当时自己在想什么。他只知道,自己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是身在空中了。

    这次他依旧是小心翼翼沿着海岸上空飞,目睹一个个大小岛屿从他身下掠过。

    他几次咬咬牙试图飞向大海深处,可当岛屿从视线消失后,他又无一例外小心翼翼退了回来。

    大陆在他脚下时隐时现,海岸被山地分割得支离破碎,形成一处处港湾。按书上,这里当是临海郡、永嘉郡的地界,他对此已不甚了解,只是注意力不时被险峰奇石所吸引。

    经过有的地方,顾佑还能看见渔村,三五成群的扁舟不时泛过,间或有炊烟腾起。看到这些过着平凡生活的人,他不禁联想起自己的家乡。

    也许是担心真气耗尽的原因吧,顾佑一直没敢飞离海岸太远,几乎忘了夷洲在大海另一边。

    行至申时,他发现沿海几乎不再有渔人踪迹,陆上的森林看上去也更为蓁莽,这里显然不再是扬州了。

    无论如何,他今天都难以抵达夷洲了,想到这点,顾佑开始自觉不自觉向更贴近陆地的方向飞去。

    傍晚时分,他看到一条有相当水量的河,周边人迹也稍微多了一些,似乎是着陆的好地方。

    顾佑在出海口的沙洲上徐徐落地,岸上的人并没有注意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