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0年代,逆袭不在话下

第1篇,重回1980

    “终点站,京京大学站到了。请乘客们带好东西,出示车票下车,没票请买票。”

    纯正的京城口音,嘀哩呱啦的语速,“呲呲”的噪音,除了最后四个字基本听不清。

    不过当你听的多了就好懂了,全是套话,而且所有的人都一个调调。

    这是小时候公交车售票员报站的声音。

    以我多年的听力,很自然的开始捕捉里面的关键词--“站名”。

    哎呀,怎么感觉屁股被托住了?

    “汉国快过来帮忙,小玉睡着了。死沉死沉的!”耳畔传来妈妈的声音。

    “我来抱,我来抱,早说不带小玉去送妈的,你非要带着。”

    “多远的路啊!后面还没有车坐。下次一定要骑自行车来。”

    随着爸爸的声音从头顶传来,李小玉的身体腾空而起。

    小心地从眼缝看出去,满眼都是人头,一片黑、蓝、灰。

    “谁说不是呢?她哭着追的时候,你怎么不把她锁家里?自行车,自行车,还不是你不肯去借……”

    车门“咣”的一声,开了一半。

    两秒之后,“当”地开了另一半。

    人们争先恐后地下车,售票员忙着查票。

    “同志,麻烦把孩子放下来,补票!多大了还抱着,一看就早够一米了。”

    小玉吓了一跳,不是在说自己吧。

    售票员的声音并没有影响后面的下车,小玉被挤得晃来晃去。看来是别人。

    一只大手护住了小玉的头,感觉身体倾斜了过来,然后下沉。

    一、二、三,竖起。

    李小玉被抱下车,阳光洒在后背上,暖暖的。

    攀着老爸的脖子,眯着眼睛,看着大号吐司面包般的老旧公共汽车远去。

    下车的人群很快散去,近前,只留后下车的妈妈。

    斜挎着绿色帆布书包,梳着两个辫子的母亲。

    那么陌生,那么年轻。

    宽宽的煤渣路两边是灌溉渠和一人来高密密的玉米地。

    李小玉一家三口正行进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岔路上。

    只有他们三个人。

     

    这是怎么了?李小玉一面装睡一面思考。

    明明刚才还在购物中心停车场停车呢!

    对了,小玉想起来了,她停好车路过旁边停业的攀岩区时,遇到了高空坠娃。

    攀岩游戏真心坑人,停业就没人管了,结果有娃自己爬。

    不用说,为了接娃,李小玉肯定是挂了。

    那现在什么情况?穿越了?不对,这情景似曾相识。

    年轻的爸爸和妈妈,缩小版的身体,小玉觉得自己一定是重生了。

    好歹去个繁华年代呀。奔50的李小玉小时候,那可是艰苦啊!

    为什么倒霉的总是她李小玉?崛起的中国,退休的生活,就这么没了吗?

    虽然有辛苦,有遗憾,可也有亲亲老公,乖乖女儿,全重来了吗?

    那他们还是他们吗?

    算了,作为一个现代人,不论是穿越还是重生都要接受良好。

    还要比之前活得舒服,不留遗憾。

    既来之则安之,还是想想眼下吧。

    苞米地、公交车、送妈妈、走回家......

    靠!终于想起来了,这是五岁那年送姥姥去火车站后回家的情景。

    那个时候厂子到市里还没有通公交车,有七公里需要步行。

    正是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