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0年代,逆袭不在话下

第34篇、没有辣椒,没有味

    原来爸爸在成都的战友罗洪生有个哥哥罗洪民,今年带着媳妇潘晓燕,儿子罗力(14岁),女儿罗慧(8岁)去山东探望岳丈。

    那个年代从四川去济南,是没有直达的车,华国的铁路是以京城为中心修的,成放射状链接全国各大城市,所以从成都要去济南,就要在京城中转,因为没有买到联票,这就耽搁了,只买到了初二从京城去济南的票。这中间的两天就要滞留京城了。

    那个年代,除了出差,人们出行都是投亲靠友,没人会想到去住旅馆,亲友也都会竭尽全力招待。

    他们在BJ举目无亲,为了以防万一,带上了爸爸前年寄给洪生叔叔的信封,没想到成了救命的稻草,不然这天寒地冻的上哪去熬两天啊。

    火车上已经熬硬座熬了30多个小时了,车站到小玉家也不近,还是一路问过来的,进屋一暖和起来,两个孩子就有些坐不住了。

    妈妈:“看把孩子们累的,快,都脱鞋上床上先歪一歪,我去煮饺子,得了再喊你们。”

    潘姨:“这怎么好意思。”

    爸爸:“都到家了还客气啥,我和洪生可是一个班的战友。”

    罗叔:“就是,就是,那我们就不客气了,谢谢弟妹了。小慧她妈,咱先歇息一下,等缓过劲来再帮忙。”

    妈妈:“忙啥忙,快直直腰吧。”说着打开被子,把小姑娘安置在小玉的床上,另外三个就横在大床上了。

    等小玉一家五口从里屋退出来,里面就已经传出了此起彼伏的鼾声,真都累惨了。

    小玉一家五口儿来到外屋,忙不迭地把出门的那套穿戴往身上套。帽子手套则拎在手上。

    爸爸用火筷子从炉子里夹出一块烧得红红的蜂窝煤,放到小煤铲里,再给炉子里压上新煤封好,然后举着铁铲,铲着这块红彤彤的煤,带头儿走了出去。这是要去小屋生炉子做引火煤的。

    小玉家大小两间屋都是套间,都是外屋生炉子,里屋安装土暖气,这样里屋干净些,也不容易煤气中毒。

    平时为了省煤,除了睡觉,都只在大屋生炉子。至于家里做饭早已换了煤气灶,用大煤气罐的那种,至少比生炉子方便快捷,火大。至于换煤气罐,那也是要凭计划用本儿的。

    很快,爸爸点燃小屋外间的炉子。但是要想暖和起来,还且有一阵儿,于是大家也不敢脱大衣,都裹得严严的坐在床上。

    爸爸:“这两天大家挤一挤,小玉小雪睡上铺,小兵你和你妈搭凳子铺大衣挤下铺吧。

    竹青你一会儿就在外屋炉子上烧水煮饺子,别去灶房了,太冷。

    我去厂里看看谁在值夜班,去倒个班,这两天我就睡值班室就行。”说着戴上了帽子。

    妈妈:“行,你去吧,安排好就回来吃饺子。小兵,你去你刘叔叔家借两床被子,他家老大当兵去了,应该有富余的被子。”

    小兵:“好的,小雪你快穿,咱俩一起,我一个人拿不了。”

    小雪:“哎,你等等我!”

    等妈妈去大屋外间烧水,这小屋就剩下小玉一个人了。

    小玉呆呆地坐在床上,冥思苦想,这一幕怎么那么似曾相识?是过去了太多年?是后来和他们交集不多?还是前世年纪太小?怎么一点印象也没有呢?但是小玉总觉得忘记了什么最关键的东西。

    目光流转,小玉无意识的看向了前方,小兵桌上散落的一把红红的鞭炮,就像一堆干辣椒,忽然脑瓜里灵光一现。

    对呀,我终于想起来了,那个什么罗慧,不就是“没有辣椒,没有味儿”小朋友吗?

    记得前世他们也是这会儿来投奔,爸爸妈妈也是拿出家里所有的好吃的招待他们,叔叔阿姨都感动坏了。

    只有这个罗慧小朋友,那真是童言无忌,来了一句成都口音的大实话“没有辣椒,没有味儿。”那尴尬的场面,小玉至今都记得,笑死人了。

    也许这就是前世后来大家走动不多的根源呢!小玉恶意的猜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