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之死亡轮回

第一章 死亡 第十次

    已经是第十次了。

    死了九次,我又回到了这个房间里面。

    这是个不大的房间,左右对称、方方正正的。

    其他人正坐在我旁边的椅子上,独自思忖或者成群讨论着有什么逃离循环的方法。

    自打我睁开眼睛,就知道这可能是前一段时间看《开端》留下的后遗症。我貌似也是一个无限流的剧本,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够逃脱无限重复的剧情。

    但是我又笃定的知道这只是一个梦境,毕竟我是有着敏感社恐特质的良好市民,上学时听话刻苦,工作后兢兢业业,按时存钱,很少用钱,也很少在社交媒体发表一些标新立异的观点,坚持每天12点前睡觉,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发了朋友圈半个小时以后就觉得自己愚蠢的可怜,赶忙删除,像个半透明的人漂浮在世界上,所以应该没有哪个组织机构会把我这个体弱多病又喜爱风险规避的人抓起来,从我身上捞好处。同时,鉴于我经常做些稀奇古怪的梦,比如曾经是个在抗日年代舍身取义保家卫国的侠义之士,最后命丧于阴暗小人之手;比如曾经在不同年代不同地点的迷阵中穿梭,只需要做出类似奇异博士魔性的“多玛姆,我是来谈条件的”手势,就可在千钧一发之际脱离生死陷阱;所以这次应该也是一个梦,只不过是另一个比较刺激的梦而已。

    最开始,这个房间里倒是密密麻麻地坐满了和我一样来到这里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大家长得也都是普普通通的,不像是小说影视作品中,通过外形着装就可以窥探人物性格和动线的样子。

    大家长得和我一样,都是放到人群当中自然被湮没的那种类型,是摄影师街头抓拍特色气质穿搭时,站在旁边默默羡慕或好奇围观的那种人;或者是奔忙于地铁线间的小角色,祈祷着每次换乘时可以率先抢到一个座位,或是在满座时,祈祷坐在面前的乘客能在下一站顺利下车,可以坐下来刷一会好笑的综艺或者看看明星的八卦。

    九次过后这群人的人数明显的少了很多,可是因为我没有和他们中的谁攀谈过,也不知道具体是谁成功地逃出了这个循环。

    我知道的是,死亡会让我不断陷入循环,而每一次的循环,我都有全然不同的经历。

    当房间开门的时候,有人从背后拿着机枪向着我们扫射,活命的本能让我们不得不向前拼命的奔跑。这群人穿着全黑的套装,甚至五官也被黑色套装完全遮盖。但是从他们灵活的状态,我还是能判断出来,他们是人而不是什么智能机器。

    这群人也是真够无情的。当我看到跑在我前面的人被子弹射中,瞬间鲜血涌出,那惊愕的感觉和血腥的气味,带我回到了小时候菜市场,鸡被杀时的无助扑腾和摊主淡定下刀的情境,那时身为孩子的脆弱心灵感受到了巨大震颤,忍不住恶心哭泣起来。

    中弹者的鲜血喷到我脸上的瞬间,肾上腺激素为了活命喷涌而出,心脏也快速地跳跃着,我这个50米跑完都大腿抽筋的人竟然快速跑出了几百米远。

    当然跑的足够快也不一定代表着好运气,前九次中我有三次都是在跑动过程中,被射中身亡的。

    但让我感到幸运的是,死亡的时候,并没有太强的痛苦的感受,或者说我的肉体并没有感到被射中的肌肉撕扯感,更多的是对自己又浪费了一次机会的不甘心。

    当心脏停止跳动的瞬间我就又回到了这个房间。

    “这次是第十次了,”我喃喃自语着环顾四周,继续打量着这个房间。还是灰粉色的墙壁,腻子刮得很细,看起来像是刚刚粉刷过的,但是全然没有新装房间的味道,或者说完全没有味道。灰蓝色复合材料做的消音地面,特别像互联网大厂会议室里常用的地面,而在这地面上放置的并不是方便移动的灰色桌椅,而是固定着很多硬靠背的劣质座椅,乍一看非常像是直接把公交车座复制粘贴到了这里。

    我还是继续选择坐到最常坐的那个椅子上——中间一排、右侧、最靠近中间走道的位置。在这里如果发生紧急情况我可以快速反应,通过走道奔跑逃生。

    当然,如果这个房间有窗子的话,或许我会选择坐到窗边看看外面的风景。我想这就是个梦境,没有设计窗户的原因或许是担心泄露天机。

    这个房间四周没有窗,最前面有一个大门,是只能从外向里打开的自动门。房间里的人,只有我们这些“莫名其妙”的玩家,和门开了之后出现在身后的射杀者,也看不到其他人。

    每次当门打开跑出去后,展现在我面前的便是位于城市市中心的图书馆。这里作为市中心的文化场所,十分的热闹,地铁站写着大大的明亮的“市地铁站”字样,熙熙攘攘的人群正从地铁站的进出通道出现和消失。

    场景中有很多的NPC,大多数是学生模样和家长模样,孩子们有的穿着校服,估计是为了备考中高考,又感觉在家里效率低而选择到图书馆学习的初高中生;有的穿着精心搭配的衣服,表情轻松自在,女生画着清新的妆容,男生打扮的也很休闲,想必是已经考上大学之后,来到这所城市,率先来见识一下这个城市最大的图书馆;还有一些手里拿着课外班传单或者正在浏览手机,神态既紧张又放松的中年人,他们的孩子可能就是正在图书馆里努力的那群穿着校服的学生们吧,家长既想陪伴又担心自己过分的关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进度,所以就站在图书馆外面,无所事事地浏览着手机,这手机里大概率是有着什么可以缓解焦虑的法宝。

    每次当我跑入这个场景中,都会和其中的一个NPC看对了眼,眼神交汇的瞬间,我就会变成TA。

    和完全控制这个人物不同,我只能够变成她的一部分,或者说变成能影响她一部分行为的思维。现在的我全然没有了自己的相貌,只是变成了对方头脑中一部分的思维内容,参与一些思考过程而已。能影响的行为也很有限,比如让对方拿起一杯奶,骑自行车的时候往右拐而不是往左拐,或者去参加A项目组的产品经理会议而不是先去向老板报告工作等等。

    但是很多时候人物角色并没有按照我想要的行动方式行动,我对他们的“影响力”也就自然地失效了。只是我很难搞清楚到底是什么时候,我能够控制角色的行为,什么时候我只能默默地看着这个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

    “前面的9次,除了3次我还没有找到固定身份时就被射中了,其他6次我都找到了身份,但是依然没有阻止主角的死亡命运。我现在已经当过饮酒过度而去世的大学生,因孩子去世而自杀的失独中年人,被同学霸凌而跳楼的小女孩,被辞退不堪重负的青年人,伴侣出轨而自尽的家庭主妇,因堵车互骂斗殴而死的壮汉。”我用手指在手心轻轻敲点着,在手心留下了一个个浅浅的红色印记,每一个红色印记代表着一个无能为力的生命。

    “每一次我都是在奔跑过程中,和某个人进行了对视,然后就附身到了TA的角色身上。这六次角色都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每一次当TA们做出了结束生命的选择后,我就瞬间地回到了这个房间。是不是只要我能够阻止主角不去选择轻生的方式,我就可以作为角色本身生活在游戏中了?或者角色没有选择自杀,我就可以从梦境中逃脱了?”我用手指在掌心重重地敲点着。

    突然,伴随着喷气声和倒计时“54321”,门又打开了,我快速起身,给自己打了个气,“这次我试一试,用意志力让角色不去那些危险的地方,不去做危险的事情,不去接触危险的人”。我快速跑动起来,这次运气很好地在被射中前,我找到了自己曾经附身的某个人物,那个最后喝酒自杀,或者说是因为喝酒的呕吐物堵塞气管而意外离世的大学生。

    对视的一瞬间,我又回到了这个身体里。

    已经来过一次了,所以还算比较熟悉。这是个一米六左右的大二女生,看着镜子里她的脸,油性皮肤上有着几颗低调地显露着青春色泽的痘痘,饱满的苹果肌夸耀着满满的胶原蛋白。她穿着棕色棉布质地过膝长裙,上身穿着有着卡通图案的奶白色卫衣,图案应该是某个很知名动漫里的角色,可惜我并不是很了解。

    看着她的笔记本上,赫然地印着A大的名字。

    A大算是国内最好的顶尖大学之一了,反正我是考不上这所大学。它经常出现在别人家的孩子的故事里,用各种各样残酷对比的方式在所有孩子的童年里留下了印记。不过我的父母对我从来就没有考上A大的严苛要求,只是我总是自我鞭策着,为了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想要考上A大,最后顺理成章地翻车了,也显而易见地证明了自己的抗压能力实在是太弱。

    在这个空间里我感受不到明确的时间,但是根据她的行为来看,今天应该是个平常的学习日。

    我看她,其实也就是此时的我自己,已经拿起了包,把桌子上的一摞厚厚的书塞进了书包。全都是生物类学习的材料书籍,她应该学习的生物大类的专业,此时是准备去自习了。

    上一次的时候,她就是在自习过后大量饮酒去世的。

    “我能做些什么?我又不是她的某个朋友,或者也不能成为她的某个潜在朋友,我现在就在她的身体里,而且她时常的不听我的话,我能做些什么呢?”我焦躁不安地思考着。

    想着想着,这个女孩,因为她脸上的“痘痘”,我就叫她“豆豆”吧,已经到了图书馆。这并不是我遇到她的市图书馆,而是她学校里面,经常上自习的图书馆。图书馆使用了中国元素的传统配色,建筑设计线条大气婉约,内里的陈设又有着现代集约简单的紧凑感,可同时容纳数千学生学习,十点不到这里已经密密麻麻的都是上自习的人了。

    突然想起来,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很少到学校的图书馆里。我最喜欢的上自习的地方是我的宿舍,每当舍友们到图书馆去了,我就有了最舒服的自习室。在宿舍累了马上可以躺下,无聊了马上可以看视频外放休息一下。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我为什么不愿意去图书馆的原因,在宿舍没有人打扰我,而在图书馆,旁边突然开始喝水的女生,突然开始对着手机呵呵笑的男生,某个同学奇奇怪怪可可爱爱抠鼻孔的样子,四面八方飘过来的煎饼果子和香水的味道,都让我的思绪不断地飘来飘去,注意力永远不可能集中。

    我的思绪又回到了豆豆这里。

    “她真的是一个好厉害的女孩,考到了这所顶尖大学,能考到这里,她一定有着很强的能量,为什么会通过酗酒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呢?”我暗自思索着,“上一次她喝酒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危险,但是我对她能施加的能量远远不够直接阻止她喝酒的行为,必须得让她自己从内心里决定,不通过喝酒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这一次我可以利用的时间很短,只有从自习到她去喝酒的这段时间,我必须尽快搞清楚她为什么心里难受,然后帮助她找到一些更友好的缓解心里面不舒服的方式。”

    这个时候,有另外几个女生走到了豆豆旁边,这是她的舍友。

    豆豆看到了她的舍友们也来自习了,很友善地微笑着和大家打着招呼。她应该不是和室友的关系而感到难受,因为我似乎感受不到豆豆有什么不舒服或别扭的情绪。

    “还有些什么可能性呢?很大概率是和父母的关系吧,我记得她妈妈等会会给她打电话”,我细细想着。

    果然,豆豆备注着“妈妈”名字的电话打过来了,我感受到了她开心混合着委屈的复杂情感,很有可能是和母亲的关系。

    “宝贝,你阿姨家的弟弟要高考了,他们都知道你当时是保送上的A大,老是让我分享培养你的经验。我说也没啥太大的付出,这孩子也不需要督促学习,就是我和她爸一直给她提供了最好的老师,最后临近保送考试的时候,联系的都是一个小时收费几千块钱的名师。不过为了孩子,一切都值得。我真的是为了你骄傲!对了,等你过年回来的时候,可以和弟弟说说你的大学生活,跟他说说你是怎么学习的。我和你爸等一会要去爬山了哈,你好好学习吧。”

    “好的妈妈,我在自习呢,你放心吧,我肯定好好学习。”

    这听起来没问题啊,但是为什么我能够感到的情绪上是一种很委屈和气愤的感觉。

    豆豆说的话和我实实在在感受到的情绪怎么不一致呢,这着实让我奇怪。但是我能感觉到母亲或许是一个可以挖掘的线索。

    挂了电话,豆豆继续开始自习着,虽然是在学习,但我能够感觉到她的情绪里混合着的矛盾感越来越强烈,然后开始变为一种升腾着的、即将到达沸腾点的气愤,只是这个气愤与其说是指向某个对象,不如说是在心里内燃着。

    如果我可以知道豆豆最真实的想法该多好啊,而不仅仅是她说出去的话。要知道生而为人在交流上最大的隔阂,就是我们总是把自己的内心想法经过文化的冲刷、交际的包装,变成某些扭曲性的语言传递出去,这其中最真实的内心感受早就已经变了味道。

    话说很多人会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这个时候可以卸下主流文化和他者的期待,而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如果我能了解她的真实想法,哪怕是看到反映她真实情感的文字该多好啊。

    “对!还有文字!”我大叫道,当然我只是在她的思想里大叫,真实的豆豆什么声音都没有发出,只有杯子撞击到桌面的声音。

    记得上一次,她在上自习前收拾书包的时候,合上了桌子边的平板电脑,在这之前她正在平板上写些什么,她应该是在记录一些自己的感受或者想法吧,我来翻一翻。好在她现在的情绪水平没有太强,我还可以对她有一些小的行为上的影响。

    作为豆豆的我打开平板电脑,她的平板上留下的最新的句子是——“停不下来!!”。

    虽然这四个字用的是手指触屏留下的痕迹,但是,我能从重复滑动留下的深色又颤抖的笔迹,看到她纠结挣扎的内心。

    好像是困在了沼泽里,拼命地向周围挣扎着,企图抓住些救命的稻草,但是越挣扎抓住的越是污泥,到后面能抓到的只是些虚无的空气,而原本围绕在她身边的稻草,却因为她的不断挣扎而逐渐后退和消逝。

    停不下来?谁停不下来?停不下来做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停不下的?我的心头浮现了很多的疑问等待着回答。哪知道看到这句话之后,我能感受到豆豆的情绪越来越激烈,也越来越惴惴不安,看到了笔记上这短短文字的豆豆,可能又要做些什么伤害自己的事情。

    可让我难受的是,我只能感受到她的情绪,却无法直接和她的思想做连接,不知道她为什么要写下这四个字。

    我焦急地呐喊着,但是只能是无声且无力的呐喊,因为我只是豆豆思维的一部分,此刻她也听不到我的声音。

    豆豆的气愤达到了沸点,瞬间升腾成为了一种无力的绝望,像是堆积喉头的石块突然之间坠入脚底,巨大的重力带着她将要义无反顾地砸向不见阳光的海洋深处。

    我又失去了对她的控制,现在我想拿起水杯喝一口水,豆豆也做不出来了。

    她把平板一甩,用笔在平板那四个字上狠狠地画了几十道横线,然后快速的跑到窗户旁。

    一瞬间,强烈的阳光直接射入了双眼,她选择踏了出去,没有一丝的犹豫,决绝的就像是冬天里,让最后一棵银杏树的黄叶飘落时的那阵风。

    我就像是一片银杏树的黄叶,随着豆豆一起从这个小小的窗口一跃而下,以肉身与水泥地面快速冲撞的沉闷碰撞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我和她共处的这一个上午的时光。

    有那么几秒,我还没有停止心跳,感觉到自己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身边被吓到的其他学生正在想办法援救我,虽然感觉生命的能量很弱了,但是我并没有感觉到豆豆有些后悔的情绪。

    相反,在这浅浅的生命余温里,我竟然感觉到了一种平静,那种平静让我想起了过去远行看到过一片深深的湖水,我好奇调皮地丢了一颗石子进去,然后泛起了一圈由深到浅的涟漪,荡漾着朝更远的山峦延展而去,那涟漪的微弱生命力正诉说着湖水的平静,比没有涟漪时显得更加的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