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太多好可怕

第四十三章 汪汪教授

    汪晓光装模作样的扫视了教室两遍,最后指着吴学说道:“就你吧!”

    “我呀?”吴学左右看了看,不确定的问道。

    “对,就是你!请你起来回答一下我的问题!”汪晓光严肃的说道。

    吴学站了起来,礼貌的说道:“好的,请问汪汪教授想问什么问题呢?”

    “噗!”

    “哈哈!”

    吴学刚刚说完,顿时教室里就乱了。

    敢当着汪晓光教授的面把“汪汪”两个字叫出来的,吴学绝对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人。

    不但是前无古人,也绝对是后无来者。

    而且吴学还叫的如此自然,如此淡定,那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偶像了。

    吴学不明所以,啥情况,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

    我这“请”字都用上了,而且还是全名全姓的称呼教授,已经很有礼貌啦!

    汪晓光一听也愣住了,竟然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在师院教了这么多年的书,怎么可能不知道学生给自己起的外号。

    只是从来没人敢当面这么叫他,所以他也不好发作。

    总不能主动找个学生,问他:“你是不是叫我汪汪来着?”

    汪晓光缓过神来,重重的咳嗽了一声。

    顿时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想笑的人也只能死命憋着了,除非他想挂科。

    大家开始用一副同情的眼神看着吴学。

    “壮士,我在这里为你送行了!”

    “好,我前面讲了些什么?”汪晓光问道。

    “不知道?”吴学老老实实的答道。

    废话,他屁股才刚刚坐下来没几分钟,天知道这汪汪教授前面那么多分钟讲了什么。

    汪晓光教授暗道一声:“果然!”

    他当然知道自己是在给这个学生挖坑了,但套路嘛,总得多用用才熟练喽。

    坑已挖下,吴学也配合的跳进来了,那自然得进一步扩大杀一儆百的效果了。

    汪晓光继续追问道:“一点都不记得吗?哪怕说出一点两点来都行!”

    吴学真的很无语了,他此刻真像学色狼当时被他们逼供时的那句台词。

    “老问我招不招,招不招,你倒是问呀?”

    光说一点,两点啥的,你倒是问个具体的问题行不行?

    吴学想了想说道:“汪……”

    刚吐完第一个“汪”字,大波赶紧拉他,提醒他教授叫汪晓光,不叫汪汪。

    不然,好不容易凑齐的五个难兄难弟,可能就得只剩下四个了。

    吴学这才反应过来“汪汪”这两个字意思不对呀,也才明白刚刚大家都在笑什么。

    于是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汪教授,其实可不可能换个问法?”

    他可是还惦记着明年拿奖学金的,当然不能让自己留下污点了。

    “哦,怎么问?”汪晓光脸上玩味地问道。

    “你可以直接考我知识点嘛,总不能让我复述你前面的内容吧?”吴学笑了笑说道。

    “哈哈!”

    “这家伙魔怔了吗?”

    其他同学都笑了,果然是神人思维。

    这两种问法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对于别人来说,是这样,但对于吴学来讲,里面的区别可就大了去了。

    “好!”

    汪晓光也想不清楚里面有什么区别,不过为了让大家信服,便同意了吴学的提议。

    于是想了想,问道:“心理学是一门什么科学?”

    吴学想也没想:“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汪晓光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子,答案完美呀。

    他其实就是在利用心理学,给吴学又下的另一个套,很多人根本不会想到它会成为一个问题。

    因为它就写在教材的第一章第一句,但越简单,往往越容易被忽略。

    就是你明明记得好像在哪里看过,但就是想不起来啥内容的那种要死的感觉。

    问题已经提了,其他同学赶紧翻书,结果一看傻了,跟课本上写的一字不差。

    有些人则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这句话在哪里?

    明明才只讲了两页的内容,答案躲哪里去了?

    不顾其他人的反应,汪晓光没有放弃,继续提问:

    “主张对心理经验作客观研究的是什么?”

    “是行为主义。”

    其他人又开始赶紧翻课本,找答案。

    汪晓光听完,吃了一惊,什么情况?剧本不对呀?

    再来,我就不信了,我讲了几十年的课的,这个威还能立不起来。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什么科学?”

    “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动机冲突有多种形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属于什么冲突?”

    “双趋冲突。”

    “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谁在什么时候建立的?”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的。”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谁写的,在哪一年出版的?”

    “1924年,廖世承。”

    “……”

    汪晓光和吴学两人一问一答,毫无停顿,就好像是准备好的节目彩排似的。

    其他同学开始还能跟着快速翻书,可是跟着跟着,后面就没法跟了。只是瞪着眼睛,如见鬼似的看着吴学从容地对答。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江晓光问的知识到底在哪里了,范围早就超出了前面十几分钟讲的内容,这让他们上哪里找去?

    所有同学醒悟过来后,又想到了一个可怕的问题:“吴学这家伙又是从哪里知道的答案?”

    汪晓光早就忘记了立不立威的事情了,而且对吴学的评价,已经180度的转变了。

    眼睛越来越亮,继续问道:“三元智力理论包括哪几项?”

    “成分智力,经验智力,背景智力。”

    “斯坦福-比奈量表属于什么?”

    吴学马上答道:“属于个性智力测验。”

    看到汪晓光还要继续问,于是疑惑地问道:“老师,您前面十几分钟,已经一下子把半本书都教完了吗?”

    汪晓光听完一愣,呃,好像是超纲了。

    “哈哈,没有,没有,跟你聊天聊得来,所以多聊了会儿!”

    吴学:“……”

    这老头管课堂提问叫聊天,那跟师母吃饭的时候难道聊的也是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