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60

第一章游行

    大明宣仁二十五年,炎黄历4860年,西历1860。

    “嘟嘟嘟——”

    一辆蒸汽火车贴着黑瓦土砖屋而过,响起了一阵一阵喇叭,冒出了大量黑烟,惊醒了这座城市。

    此时正值二月初春,料峭春寒还未远离京城,移栽自南方的梧桐树立得笔直。

    穿着破旧棉袄的黑灰色百姓,低头快步而行;一辆辆人力车穿插在人流中丝毫不显慌乱。

    蜡黄脸的小贩们挑着扁担,陆陆续续过了城门,沿街叫卖着青菜水果,以及令人垂涎三尺的小零食。

    忽然这时,整条街道立马受到了惊吓,男女老少尽皆避在沿街的房檐下,个个面色严肃。

    宽达十余丈的大道上,不知何时来了一股汹涌的人流。

    梧桐树都被挤断了不少枝叶,点缀的花草更是连遭踩踏。

    “决不议和——”

    “惩戒英夷,还我缅甸。”

    “首辅无能,丧我水师!”

    这群人声嘶力竭地呐喊着,踩踏着,喧嚣着,但一旁的皂服巡警,则面无表情,勉强支撑,完全没了对付百姓的豪横。

    只见队伍前排,为首一人缓步而行,头绑白带作孝状,手中捧着一个牌位,上书七个大字:“至圣先师孔子神位”。

    路上行人纷纷投以注目礼,畏惧地躲了家中,被迫让开了道路。

    几个青皮眼珠子一转,披着长袍,想要加入其中,却被眼尖的巡警用棍子打走。

    “地底厕沟的杂碎,你也配穿长衫?”

    宛平巡警指挥使沈重气喘吁吁,看着长长的队伍,忍不住暗骂道:

    “老子这是造了什么孽,碰到这档子事!”

    “哟,有好戏看了!”

    “我瞅瞅,我瞅瞅——”

    酒楼靠窗处忽然就热闹起来,几个着布袍的男人张望着就快步而来,不小心撞到了小二,茶水四溅。

    这时,一名贵公子正拾阶而上,茶水溅到了鞋履上。

    “抱歉!”瞅见那金丝布履,几人忙拱手道歉,腰成了弯弓,惶恐得颤抖起来。

    这双鞋怕是比他们几个人的身家还要贵!

    “无妨!”

    贵公子浑不在意,只有身旁俏丽丫鬟则心疼地用绢帕擦了擦。

    靠窗坐下,朱敦汉目不斜视地看着街上的喧闹,游行的士人极具感染力。

    作为穿越者,这等场面让他大开眼界。

    这是个被穿越者改变的异时空。

    崇祯末年,秦王支系后裔朱谊汐乱世起兵,再次统一全国。

    西域、蒙古高原、青臧高原,全被其拿下,再次复兴大明。

    故而,被尊称为世祖皇帝。

    在位期间,把数十个儿子分封在中亚、南洋,缔造了一个庞大的宗藩体系。

    如今已两百年矣!

    即炎黄历4860年,西历1860年。

    这个老大帝国,经过岁月的磨砺,面对庞大的领土和藩国,已然力不从心。

    在外,英法持续冲击亚洲秩序,帝国霸权岌岌可危。

    而他呢,如今的身份则是当今宣仁皇帝之侄,十九岁的舒亲王。

    皇帝排老大,他爹排老三。

    在大明,这样的身份可是顶级的存在。

    而因老舒王和王妃在一年相继病逝,他守孝三年,期未满,未娶亲。

    至于穿越由来,倒是可笑。

    前身与人争花魁,一激动热血上头摔倒了,迎来了他这个异世界的来客。

    想到这,他头皮还隐隐作痛。

    “二爷!”这时,就见一名富态的男人走了上来,三十来岁,身着锦衣,恭敬地递上茶水:

    “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还望您老恕罪。”

    言罢,他就见舒王没反应,咬着牙直接跪下。

    “起来吧!”朱敦汉回过神来,平静道:

    “璟国公府与我朱家也是有些渊源,这件事就算了!”

    璟国公府降等世袭,如今虽说是伯爵,但对外依旧称公府门第。

    至于渊源,第二代璟国公高郃,传说是世祖皇帝的私生子,故而历代以来倍受皇室信赖,但从未联姻,让流言愈发真切了。

    果然传闻不假,舒王果真变了许多,愈发成熟了。

    高起元大喜过望,站起身从怀中掏出了一叠银票:“小的不知道您喜欢什么……”

    朱敦汉一瞥,这一叠起码得上万块了。

    这群勋贵,可真肥呀!

    他眼神一动,侍女心领神会,故作轻松地收起。

    前身一直追逐戏子和花魁,王府亏空严重呀!

    “坐!”

    这时,高起元才松了口气,半边屁股坐下,胖脸上满是兴奋,低着头道:

    “花魁那玩意见多了,我倒是有个好去处,夷女、番婆都有,让人我见犹怜……”

    朱敦汉想着前身的性格,一时间倒是不敢太背离,只能违心道:“这倒是妙,若是没入眼,爷唯你是问!”

    “您老放心,那都是一等一的货色!”

    俩人聊得开心,对于窗外的游行视而不见。

    待喧闹影响到了谈话,高起元才撇嘴道:“百无一用是书生,光游街有何用?”

    “就算孔夫子再世,也休想悖过内阁!”

    “这么说,和议是必然的?”朱敦汉眉头一挑。

    “实话与您说,南洋水师在缅甸海全军覆没,缅甸不得已转换旗帜,认英国为主,不然基业不保!”

    高起元的声音很是低沉:“南洋诸藩惶恐不安,若是不签和议,南洋怕是离心离德,旦夕可覆。”

    “朝廷需要时间重建水师。”

    “所以,这群书生也只是一腔热血罢了,管不了用处。”

    朱敦汉沉默了。

    他虽然不知和议具体内容,但却知道大概,无外乎满清那样,开放市场,倾销货物,甚至谋夺大明在亚洲的霸权。

    同样是十九世纪,怎么这个新大明也要丧权辱国?

    闷了一口酒,朱敦汉感觉索然无味了。

    高起元兴致也不高,只能转换话题逗舒王开心。

    他亲自将这位舒王送下楼。

    这时,天空中飘起了雪花。

    朱敦汉摊开手,只见那雪花带着黑丝,甚是碍眼。

    见此,高起元则骂道:“他么的,自打那铁场搬到京畿,这雪就越来越黑了,狗杂种……”

    朱敦汉笑了笑,这就是工业的代价。

    这时,一群人力车夫忙挤过来:

    “二位爷,想去哪?”

    朱敦汉看着几人,突然对于这个时代的人力车来了兴致。

    这不就是黄包车吗?

    他直接点了个衣衫最单薄的:“去什刹海!”

    “坐好了您呢!”汉子黢黑的脸上露出笑容,开始了迈步。

    “爷,要不坐我的吧?”高起元忙道。

    “不用!”朱敦汉摇摇头。

    这种中式的人力车,仅能容纳两个并坐,宛若半个斗笠,人钻进去仅露出一双脚来。

    唯独前方口子透着光亮。

    朱敦汉仔细瞧去,两边还有巴掌大的小窗,放下扣子就能打开。

    很稀奇,也很好玩!

    高起元的马车和王府马车则跟在车后,颇显怪异。

    宽达十丈的大道一分为二,左右互不干扰。

    驴、马等大牲畜也个个戴着屁兜,车夫们小心谨慎,不时地斜眼瞥着道中间,生怕穿着皂服黑靴,腰间挂着短棍的巡警罚款。

    单衣短服的劳碌人,布衣长袍的读书人,趾高气扬的锦服公子哥,还有大量的商人车队,形成了一道四民节奏曲。

    全景天窗的四马公车,对坐着十几人,车夫肆无忌地插队、跨行,无人敢抱怨。

    这就是公器的豪横。

    而令朱敦汉称奇的是,路过之处则一个乞儿都没见着,封建社会的万恶代表呢?

    “怎不见乞儿?”

    “公子爷,大皇帝心善,见不着可怜人,故而京城把乞儿都赶到海外去了,京城内外每个月都运一趟,不知多少人咯……”

    车夫摇头晃脑,好似说一件平常事。

    朱敦汉哑然。

    这时,他见路边满是卖报的孩童。

    他们不惧寒气,穿着单衣短打,挂着布包,塞给那些匆匆的行人。

    还有更胆大的,直接伸出半边身子入车道,对着人力车,马车等叫卖着。

    “客人,今日大事,缅甸孙氏投賊,朝廷剥夺其缅甸王爵位,我这可是有细节的——”

    少年伸出报纸,缓缓地跟着人力车跑动着,露出憨笑。

    “行吧,拿一张!”

    这事虽已知,但他还是想知晓报纸怎么议论的。

    他刚想打开巴掌大的窗子,就被车外跟随的护卫拦住:“爷,我帮您拿!”

    说着,护卫就眼睛一眯,伸手去抓那报纸。

    紧接着,入耳的就是枪声。

    “啪——”清脆的响声震动整个街道。

    然后就是一阵急促地口哨声,这是巡警的装备。

    朱敦汉背靠马车,人几乎都是平躺的,耳边都是子弹的破空声。

    这时候,他脊背满是冷汗,心脏急促跳动。

    这是与死神打招呼。

    “我是舒王府护卫统领……”

    枪声这时停了,车外传来呼声:“爷,您没事吧!”

    他捂着胸脯,平缓着急促蹦跶的心跳:“我没事。”

    旋即,车帘被掀开,光明一瞬间又来了。

    十几个护卫躬身而立,围成一堵墙。

    而管控巡游的黑衣巡警们,则脚步匆匆而来,神色紧张,越聚愈多。

    百姓们则惊慌失色,或逃,或跪。

    后车的高起元撅着屁股缩在车内。

    得知舒王出了事,他肥肉乱颤,大挣扎地爬出马车。

    “遭了,祸事上门,这口黑锅太大了!”

    由于腿软,他被搀扶着朝着前面而去:“殿下,我的殿下,您一定要没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