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60

第三章任务

    “正好宛平缺个副指挥使,汝就去兼任吧!刺杀一案由你亲自来调查!”

    “如今皇家子嗣单薄,守孝三年未免太长了些,你好生准备,过几个月就完婚!”

    朱敦汉从乾清宫走出,耳边还回荡着宣仁皇帝的言语。

    本想着弄些好处,不曾想竟然挂职巡警总厅,专门调查行刺事件,着实稀奇。

    大明历年来,在京藩王从政的寥寥可数。

    他抬头,右手遮住额头,这黄昏似乎带着暖意。

    “汉哥儿,你没事吧?”

    耳边响起关切之声,朱敦汉回过神来,跟前出现两道人影。

    为首一人四十来岁,留着山羊须,国字脸,穿着黄色团龙袍,目光诚恳,满脸慈和之像。

    他就是宣仁皇帝的二弟,朱敦汉的王叔,夏王朱信郜(告),因病留京多年,还未就藩。

    身后跟随着的男人,二十几岁,同样是团龙袍,只是颜色为红色,乃是夏王世子,朱敦寿。

    他体型单薄,脸颊削瘦,眼睛显大,皮肤格外的白皙。

    这多年养病的结果。

    这位世子,从小病到大。

    上一任景宗皇帝只有三个儿子成年,而到了宣仁皇帝,却毫无产出。

    故而,第三代中只有两个男丁,夏王世子,以及他这个献祭父母而继承的舒王。

    俩人的辈分没错,而第三个字之所以不是木字旁,则是因为绍武朝的规矩,非继承人不可遵从五行。

    而原本能跟皇帝同偏旁的的藩王们,因为皇权的至高无上,渐渐导致五行偏旁成了皇帝专属。

    记忆中的他,对这个夏王倒是亲切。

    俩人一起玩乐,斗蛐蛐,斗鸡,赛马,青楼小曲,几乎都是夏王引着他一起,关系亲近。

    但此时,朱敦汉却觉得虚情假意居多,内有乾坤,故而不愿多谈。

    “多谢王叔关心,小侄福大命大,躲过了一劫!”

    朱敦汉拱手谢道,对着堂兄朱敦寿也问候了一句,就笑着离去:“王叔是要找皇伯?那小侄就不打扰了!”

    言罢,他潇洒而去。

    夏王目送他离去,然后笑容一敛,神色莫名。

    不一会儿,一个宦官在他耳边嘀咕起来。

    “陛下让舒王去了巡警总厅!”

    夏王脚步一顿,回头对着世子严肃道:“你知这是什么意思吗?”

    “历练?”世子朱敦寿同样严肃起来:“爹,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你明白就好!”夏王语气强硬:“该是咱们的东西,谁也抢不走。”

    世子看向老父亲。

    黄昏下,夏王的脸色格外狰狞。

    虽说伦序是兄终弟及,但如果皇帝收养子,正经的嗣子,那他们一家就是大梦一场了!

    舒王府马车此时已然变得朴实无华状,宛若寻常人家。

    但入得马车内部,昂贵的丝绸座椅上铺垫着柔软的绒毛坐垫,镶嵌着钻石的把手熠熠生辉。

    车厢内散发着馥郁的香氛,那是昂贵的木料和珍惜香料散发的,并没有用到一丁点的香水。

    “真是奢侈呀!”朱敦汉感叹了一句:“低调而又不失舒适!”

    宽敞的街道上马车一路上畅行,仅仅一刻钟就抵达了舒王府。

    他刚换下衣裳,下人就禀告,宛平巡警指挥使沈重又来了。

    “哦?你消息挺灵通的嘛!”

    “嘿嘿,听闻王爷要来,卑职喜不自胜,自然要前来拜见了!”

    沈重躬着腰,露出憨笑。

    朱敦汉微微一笑,向后一躺:“本王去你们宛平,最要紧的就是调查刺杀一事,让你手下那些人机灵点,别挡着路!”

    “是,是!”沈重忙不迭点头,主打的就是尊重:

    “宛平巡警共有三千八百余人,白役六千人,下设消防、捕盗、净街、总务四司,分别有一副指挥使掌管!”

    “殿下身份贵重,您觉得捕盗司如何?”

    面对小心翼翼的沈重,朱敦汉故作大大咧咧:“本王这次下放,属于特殊情况,专掌一司就免了吧,只是适合抓总工作,省得出乱子。”

    “您,殿下,这是下官做的事!”

    “嗯?不行吗?”

    “当然可行!”沈重立马点头:“这是明智之举,下官佩服之至。”

    “以后别下官,下官的,我是你的副手!”

    “卑职明白了!”

    “嗯!”朱敦汉满意地点头:“下去准备吧,明天本王就得上任了。”

    “是!”沈重笑着应下。

    待转至宅中,沈重却毫无喜色,愁眉不展,自顾自地喝起酒来。

    “怎么去了一趟舒王府就变了?”妻子端上清茶,疑惑不解。

    “你不懂,我这是一脚踩进漩涡了!”沈重满脸苦涩。

    ……

    京城的消息传得特别快。

    及至傍晚,所有人都知道了舒王历练一事。

    首辅杜翰则换了身松垮的道袍,悠闲地喂着泉水中的鱼。

    “爹,您说,皇上这是有意舒王?”

    幼子杜澄捧了杯茶过来。

    “按序,应当是夏王,再是世子呀!”

    “谁又能知道?”杜翰不置可否,喝了口茶:“若皇上收舒王为嗣子,兼祧两房,夏王又能说什么?”

    “如此一来,那夏王岂不是很有嫌疑?”杜澄惊异道。

    “住口!”杜翰厉声道:

    “皇家的事,不是你我能够议论的。”

    “儿子知道了!”

    ……

    次辅林则徐则在书房中草拟着方略。

    他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喜欢直来直去,既然谋定那些偷税走毒的大商人,那么就得好生准备。

    耳闻立储事,他眉头就是一挑:

    “虽说夏王世子身体单薄了些,但长幼有序,怎么也轮不到舒王才是。”

    “谁说不是?”左宗棠捋了捋长须,拍拍手道:

    “想来皇上是借此事来考察舒王,心中已有松动了。”

    林则徐点点头,放下手中的笔:

    “皇上之所以厌了夏王世子,就是因为与咱们接触太密,心中不快。”

    “立宪,本就不是皇上心中所属。”

    “舒王往日虽鲁莽了些,但却与立宪接触不多,想来对立宪不感兴趣,故而比夏王更得皇上喜欢。”

    说着,他加快了两步,面色凝重:

    “看来,皇上想借机敲打咱们这些立宪派了。”

    望着窗外,月光皎洁,但却遮掩不住那拐角的淤泥。

    林则徐目光深邃:“自世祖中兴以来,大明已历两百载,病垢缠身,西夷屡次侵袭,朝廷威权不振多时,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

    “立宪,就是咱们必须做的事,只有这样才能重建水师,压服南洋。”

    “绝不能让舒王继嗣,不然立宪怕是镜中花,水中月了!”

    左宗棠附和道:“伦序在夏藩,世子又宽仁,且崇贤慕儒,最适合那立宪之主,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这件事,不能让他沾染半分,即使是万分之一的机会!”

    林则徐目光一凝,缓缓开口:

    “舒王此次必定会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