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60

第五十七章煤气路灯

    “严加保密,不得泄露消息!”

    朱敦汉先是一喜,旋即就是板着脸训诫道:“没有我的允许,你们不能跨过小院。”

    “白大夫!”

    白萌堂忙低头:“殿下,我明白。”

    “你可以回去,但莫要泄露半分。”

    面对白萌堂,朱敦汉和颜悦色。

    在这个十九世纪,现代医学萌芽时期,中医是值得信任的存在,尤其是白萌堂这样百年御医世家。

    “你值得信任吗?”

    舒王的一句话,让白萌堂生出一身冷汗,他感觉自己双腿都软了,咬紧牙关:“殿下,您放心,老夫敢拿阖家性命担保。”

    “那好,王姬接下来的安胎事宜就由你来护持。”

    “是!”白萌堂心中泛起苦楚,却忙点头应下。

    皇家的事,他不敢掺合。

    京城如今谁不知晓,舒王与夏王在争储位,稍有差池就涉及全家。

    他这个御医在京城也是有排面的,但在舒王跟前,跟捏死一个只苍蝇差不多。

    但俗话说的好,人在朝堂,身不由己。

    回到家中,白萌堂心神俱疲。

    大儿子白颖园坐堂看病,抬头看了一眼就不动声色地述说着。

    二儿子白颖轩则抓着药,见到父亲回来忙放下药材,让伙计接替自己,然后走过来:

    “爹,您没事吧?”

    “我能有什么事?”白萌堂不悦道:“你这像什么话,十六岁了,抓药还那么毛躁,做事就得专心!”

    “多学学你大哥!”

    “是!”十六岁的白颖轩低着头,被训斥着满脸通红。

    回到后院,小儿子白颖宇正趴在地上逗蛐蛐,妻子白周氏在一旁刺绣,笑吟吟地看着。

    “这像什么话?”看着十二岁的白颖宇一副纨绔子弟的样子,他冷哼道:

    “龟鹿二仙胶怎么背?”

    “龟鹿二仙最守真,补人三宝气精神……”

    白颖宇结巴了,低头不语。

    “人参枸杞和龟鹿,益寿延年实可珍!”

    “我像你那么大的时候,都会抓药了,你现在连汤方都背不齐全。”

    白萌堂气呼呼道。

    “你说他干嘛!”白周氏忙放下刺绣,把小儿子牵着:“他还小,让他玩就是,家里有三个大夫就够了。”

    “慈母多败儿呀!”

    白萌堂摇摇头,生着闷气回到书房。

    “爹!”大儿子白颖园这才推门进来:“舒王府发生什么事了?”

    “不该你知道的,就别问!”白萌堂冷声道。

    “爹!”忽然,白颖园关上了房门,小心谨慎道:“今个儿我去魏太医家给老太太把脉,发现他家的药铺多采购了些安胎药。”

    “魏太医如今每隔三天去一趟夏王府。”

    “以往可是十天一趟!”白萌堂捏着胡须,越是猜测,他心中越慌:“老大,这件事你莫要再猜了。”

    “记住,谁也别说!”

    “儿子知道了!”

    ……

    “亮了,亮了——”

    是夜,长安街一带被装好的路灯,也终于开始了点亮事宜。

    朱敦汉亲自抵达,目睹这盛世。

    虽然早在几十年前,伦敦就已经有了,但对于大明来说可是第一次。

    龚橙不畏危险,缓缓爬上梯子,点燃火柴引火。

    “噗呲——”

    煤气灯瞬间冒出火光,然后从绿豆大小的光芒,变更为拳头大小。

    白色的玻璃罩着,闪烁着光芒,照亮了路灯下的一片地域。

    所有人都欢呼起来,这是大明第一次出现路灯,免费的灯光。

    朱敦汉不放过任何扬名的机会,他高声对着围观的行人们喊着:

    “昔日陛下与我言及寒门,常因买不起灯油而心生怜惜,故而命本王设立路灯,其是让寒门子弟都可以在夜间读书,”

    “这是陛下的恩德!”

    “大明万岁,皇帝万岁——”

    他振臂一呼,立马就有人应和,然后是看热闹的所有人。

    气氛格外的热烈。

    远处高楼上,夏王冷眼看着欢闹的一群人:“笑吧,笑吧,接下来就没有开心的时候了。”

    世子朱敦寿瞥着父亲一眼,没有多言语。

    他并没有那么乐观。

    这一胎也许会是個女儿呢?

    谁也说不准。

    太早的得意,往往在后来会吞下苦果。

    又过两日,长安街上的路灯陆陆续续全亮了,四千八百盏路灯已经全部就为。

    逮至五月二十六日,万寿节正式开始。

    由于不是整寿,再考虑到宣仁皇帝的身体,故而只在太和殿举行了一番朝贺礼罢了。

    文武百官、勋贵宗室、异姓郡王按照各自次序朝贺。

    令朱敦汉感到震撼的,莫过于六十一个藩国驻京使,着带着各国特色的官袍叩首朝贺了。

    大明帝国庞大的国势,在这一刻显露无遗。

    宣仁皇帝则面带一丝血色,接受这番大礼。

    这是大明两百年势力扩张的成果,也第一代穿越者留下最丰厚的果实。

    简删版的礼仪之后,就是喜闻乐见的赐宴环节。

    这时,各国使臣也陆续献上了寿礼。

    夏王起身:“陛下,臣弟身无长物,唯有一片诚心,故而去往大觉寺诚信祈祷,并抄写了一本《金刚经》……”

    说着,一旁的宦官就捧一本佛经呈上。

    宣仁皇帝半躺在榻上,背后垫着厚枕头,看到佛经就是一笑:“夏王有心了!”

    夏王忙道:“这是臣弟应该做的。”

    这时,朱敦汉也毫不示弱,起身道:“皇伯,侄儿这几日特地书写了一本百寿帖!”

    见到一百个形式各异的寿字在宣纸上,而且从远处看,还奇异地组成另一寿字,着实精妙用心。

    宣仁皇帝甚是满意,夸赞了一番。

    待到天黑时,朱敦汉主动起身:“皇伯,侄儿早在数月前就定下来礼物,今日正是献礼之时!”

    宣仁皇帝微微颔首,让后起身登上了步辇,朝着承天门(天安门)而去,众臣随驾。

    登上城楼时,所有人都惊了。

    只见偌大的长安街,以及入目所视的京城,忽然在夜间清晰可见了。

    红色、蓝色、绿色等颜色各连一串,形成了一条条彩龙,围绕着宽敞的街道转圈,一眼望不到边。

    这种震撼,如此轻易地出现在喜怒不形于色的阁老们身上,但大家却没时间理睬,目光全部聚集在一排排路灯上。

    不需要蜡烛就能点燃的灯光,如此让人惊叹。

    而工业时代的气息,又是如此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