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60

第六十九章礼法

    随着之藩的确立,直辖于内阁的藩国司也打来了第一批钱款——五十万。

    而内务府则派人说明,到账得到两个月后,那时候存款才到期,不浪费利息。

    按照亲藩条例,朱敦汉成立相当于内阁的议政堂,也可以叫政事堂,或者如朝鲜那般的议政府。

    议政堂设有首相、左相,右相,以及群相,人数不定。

    其下,设有吏曹、民曹、户曹、财曹、礼曹、兵曹、工曹、刑曹等八曹,如八部。

    相当于督察院的御史台。

    以及如翰林院的承政院,国子监的成均馆,如宗人府的宗亲府……

    等等一应官职派遣,几乎是完全按照大明的官制进行搬运,都会找到对应的官职。

    不过,中央官品不能超过二品,藩国进士只相当于大明举人。

    而且,地方官制上,不准出现省一级,只能是府。

    这一切,就是在世祖制定屏藩天下时所定的礼制,一如西周的周礼制度,是朝廷约束藩国的重要手段。

    违背这些就是僭越,轻者呵斥,重者免除王位,另寻支系承袭。

    相较而言,异姓藩国,如朝鲜日本等倒是约束不大,内政较为自由。

    所幸朱敦汉的舒王国还没有地盘,故而宣仁皇帝没有安排所谓的国相帮忙梳理国政。

    当然,安排国相的前提可是朝廷帮忙打下国土,国相是进行夯实基础的,他这是自己打天下,自然就没国相。

    首相的位置,朱敦汉给了总管钱新德。

    钱新德可不是什么管家,他是举人出身,被老舒王聘请为总管,即王府长史,负责处理王府的庶务政事。

    真正的管家反而是宦官石大福。

    次相则给了龚橙。

    左宗棠为兵曹判书,吴年为御营都指挥使,曾国荃为御营指挥使,其余的官职暂时空缺。

    左宗棠听得索伦,乃至于朝鲜都有人招募,不由得问起了蒙古骑兵:“殿下,为何不要一些蒙古人?”

    “蒙古人?”朱敦汉随口道:“漠南的蒙古人已经不顶用了,最远怕是得到北海(贝加尔湖)总督府去,我派人去察哈尔招募五百人。”

    “而船上运不了多少马,我准备从美国直接买马。”

    说实在,在墨西哥那山林密布的地方,骑兵作用不大,朱敦汉顶多要点骑兵作为引子。

    皇帝对他开放的工匠和读书人,才是最重要的。

    他派人去朝鲜招募中人阶级,就是眼馋这些文人,好日后对墨西哥进行治理。

    言语不通?会写字就行了。

    曾经朝鲜和越南使臣吵架,直接笔谈了几个小时才分出胜负。

    这也是儒家文化圈的特性,话虽然不同,但能用同样的文字沟通。

    一开始朱敦汉甚至有从日本拐带武士的想法,但略一思量就否决了。

    太平两百多年的日本,幕藩体制稳固,武士们如同八旗一样成了废柴。

    这也是日后坐拥大半日本的德川幕府失败的原因之一,昔日所谓的八万旗本,已经一代代沦丧。

    不过,由于日本压迫重,普通人反倒是愿意迁徙,比大明百姓强多了。

    果然,不能让普通人吃得太饱。

    除了兵马和人手,最重要反而是物资的采买。

    粮食、布匹、火药、火炮,铠甲,乃至于各种草药,繁杂琐碎,钱也如流水般泄去,看着好令人心疼。

    这个都是他辛辛苦苦赚的钱呀!如今又回流到了皇商手中了。

    闲着无聊,他反倒是对林黛玉来了兴致,邀其一同去戏楼看戏。

    贾府。

    “林姑娘这是自幼体弱,京城到底是干燥了些,水土不服,开些药吃就好!”

    白颖园放下手腕,头也不抬地书写起来药方,嘱咐道:“可得按时吃药,情绪也莫要太激烈,这对身体不好!”

    “呼!”贾母拍了下胸脯,双手握十:“真是菩萨保佑。”

    “白大夫,您莫要舍不得用药,人参什么的虽然我家比不上王府宫里,但也是有些的。”

    白颖园闻言,眉头一蹙:“老夫人说的有理,不过这药倒是不分贵贱,只要能治病就行。”

    说着,他看着这满脸虚弱的女孩:“林姑娘,这人参荣养丸越到后面,效果越差,你可得好生养着身子。”

    “谢谢大夫!”病恹恹的黛玉露出一丝笑容,她是能听懂好赖话的。

    “好妹妹,你没事吧!”

    待大夫走后,圆脸的贾宝玉忙凑过来,眼中满是关切。

    “没事!”林黛玉微微摇头。

    不一会儿,就见管家赖大脚步匆匆而来:“老夫人,舒王府派人送信,似是给林姑娘。”

    “黛玉?”贾母疑惑地看着外孙女:“你跟舒王很熟悉?”

    “舒王常来扬州,与我爹相熟,之前同程时送我入京。”

    林黛玉微微点头,解释起来。

    贾母松了口气。

    一旁的王熙凤则拍手笑道:“林姑娘好大的福分,舒王可不是一般人。”

    王夫人则摇摇头:“可惜,舒王迟早是要就藩。”

    贾母也心道可惜,同时又不由庆幸,幸好舒王退出争储。

    很快,一个仆人就被引进来,送上了帖子:

    “我家王爷送给林姑娘的信!”

    说完,他就退去了。

    林黛玉打开书信,脸色一红,这舒王怎么还是不死心,不会真想乱来吧!

    “乖女?”贾母见其神色有异,忍不住道。

    “舒王邀我一同去看戏!”林黛玉颇为羞涩道。

    “这成何体统?”贾母皱眉,话语脱口而出:“舒王怎么如此乱来。”

    邀请一个未出闺的女子看戏,太过冒昧。

    王夫人则凝重道:“拒绝怕是不妥,舒王近些时日可是又得陛下欢心……”

    贾母这时也明白了,露出一丝愁容。

    这时,王熙凤则轻声道:“老祖宗,我倒是有個法子。”

    “我就知道你这凤辣子主意多,快些说来!”贾母催促道。

    “舒王邀请看戏,可没说多少人,家里的姐妹倒是可陪同一起去,这样也没人说闲话了!”

    “毕竟林姑娘年岁还小,有一二玩伴总是常有的。”

    “好——”众人皆叹。

    这时,贾宝玉的圆脸却写着不愿意,他忙道:“我也要去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