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圣:皇惟大治

第一章 帝长孙

    圣历890年

    宏祐二十八年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正值微凉。帝京长安又逢数日阴雨,一时抬头无日,唯见黑风。

    “哎哟,哎哟,这怕又要下雨了!他娘娘的,还要不要人做生意了,我看还是租个店铺好……”

    一抬首便见雷云涌动,乌云压顶,其间龙吟凤啸,云隙间窥得青光乍现。

    永盛门后两旁的摊主正骂骂咧咧地收拾着自己的商品,这般奇景近几日出现的频繁,大家伙别的不知,唯一总结出来的便是不出片刻,暴雨将至。

    “这天衍阁,占星阁,还有那些个天机师在搞啥子,俺这好酒可从广平行省拉来的,几千里!几千里!你知道我怎么过来的吗?啊?这七天六泡,俺是卖酒还是卖水……”

    一小贩越想越气,一想到这大雨让自己亏的钱,便忍不住越说越大声。

    四周摊主无一不点头附和。想两月前占星阁说的可是“四月无雨,唯见清风”,屁,还清风,还无雨!观星怕不是观的桂月清风,江底无雨!

    众摊主都有怒色,四周往来行人也纷纷顾不得雨,驻足观望。嘿,这人一多,大家伙吼得便更加有力了。

    “您瞧瞧,真正的广平松酿,好东西啊。您也尝尝,是不是……”

    “轰轰轰!”雷声入耳,吓得众人一颤。霎时,紫气东来,白雾升腾,苍穹之中一条无角金龙腾越而下,俯瞰长安。

    “弄啥嘞,真的有龙哇!”

    不止永盛门,长安之中,顿时鼎沸,万人空巷。未及龙威传至长安上空,数根光柱自城中直入天际,抵去龙威,一时金光在上,白波于下,荡起阵阵波纹……

    占星阁诸位大学士一时间松了一口气,这小龙儿一出,嘿,那便不关他们事了,这傻子都知道和星象无关,全都是天衍阁那群不靠谱的问题了。

    不过一想到近几日挨的骂,熬的夜,白的发,众人嘴角一颤,便颇想替国除贼……

    天衍阁中倒颇为安静,青光一出,他们便算到了“云气启于东南“,未及上呈,便有人来报:梁王妃将生,帝长孙将出。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禁咂咂嘴,这般异象,几位老王爷降世都未曾有过。不过这个话题不是他们该议论的,估计东宫已经鸡飞狗跳,暗流涌动了。

    未央宫,启政殿

    圣帝正批阅奏书,一时困倦,便伏案而眠。

    梦中一片空旷,无边黑暗,见不到一丝光明。

    圣帝就立于此处,除了脚下感到些许实质外,虚无遍及四方。阴冷,无际之黑暗,旷远之感如同细针,扎在圣永彻全身。抬头不见启明之星,低头唯见深渊之黯。

    霎时,点点微光自圣帝面前升起,似晨间之熹微,渺小、脆弱。片刻,这点点微光开始燃烧,丝丝金芒浮现,待燃尽光灭,烬复亮而后燃。

    自微末而启,煌煌而终!永黯之光,遂成曦明!

    堂皇之势摧枯拉朽,浊沉扬清,天地渐渐明朗……

    不知岁月流逝几载,天地之间,已是明暗各半,相互侵蚀。所积之金芒缓缓汇聚,如铸新日,光芒更盛,波纹四起,光愈明,暗愈浅。

    圣帝正呆,一声龙吟便将他自梦中拉回。

    自御座而起,圣帝已是醒悟,此梦乃征兆,大圣国运之体现。

    帝室当有麒麟儿降世。

    正踱步思索间,殿外传来梁王呼喊之声。思绪被打断,圣帝刚想发作怒斥这无法无天的次子,便听到:

    “父皇,父皇,嘉儿要生了,嘉儿要……”

    梁王前一刻还见殿门紧闭,下一刻便看见宫墙四立,龙旗飞扬。梁王只觉天地之广阔,两目之眩晕。

    “开启帝宫大阵!把西林寺的人给朕带来……”

    雄浑之音自空中向四周扩散,略带一丝慌张,一向以稳重而闻名的圣帝竟如此失态,吓的内侍宫女急忙四处叫人,北府禁军、皇城御林军飞驰出宫四处抓人,各大殿供奉也是迅速飞至空中开启帝宫大阵。

    点点金光自宫墙而启,渐成光罩,覆盖帝宫,一时间宫内宫外两世界。

    ……

    转眼之间,便从启政殿飞到了承云殿。承云二字乃双亲二帝所取,意为“上承云间麒麟儿”。

    一到承云殿,圣帝便把梁王丢到一旁,不禁眯着眼看着这满天的异象和那些亮如白昼的光柱。

    透过乌云,只见天象万千,苍穹翻转,星辰下坠,好似天地之气汇于一点。

    “叫他们别只顾着对峙,给朕飞上去看看,是蛟是龙,打一打便知道了。”

    “叫李宏去‘阵眼’,把四圣大阵打开,以备不测”

    “郑啸虎,张穆梁还有元帅府的通通出动,各自领着十六卫去给朕把住帝都四方,防止那群畜生隐藏其中。”

    “尚书左右仆射……统统叫到朕这来……”

    ……

    一条条诏令有条不紊自圣帝口中下达,严肃而不再慌张,紧急而无须过于担心。

    天圣立国八百九十二年,就算黑暗世界的帝君至尊和乾元汗国的伪圣亲自来了,在这帝都,圣帝可叫他有来无回。

    何况,他们有这胆子吗?

    帝都长安,这座矗立了千年的城市,已经成为星空中的北辰,亿万人族的向往。

    “嘉儿怎样了,嘉儿怎样了,吾儿怎样?”

    殿门轻轻推开,一长须老者从中快步走出,未及几步,便被梁王拦住。

    “殿下,殿下,这才开始呢,不过,这一时间殿中灵气过于浓厚了,为了以防万一,老臣须去太医院取些药给诸位太医服下。”

    言罢,老太医轻轻扶开梁王紧紧捏住自身胳膊的双手,微微弯腰,既对梁王说道,又是对不远处圣帝保证道:

    “陛下,梁王,老臣定不辱使命,即使老臣身死,也定会长孙出世!天佑大圣!天佑吾皇!”

    圣帝微微颔首,挥了挥手,叫人把梁王拉了回来。

    忽然,一道人影出现在帝宫大阵之外,持阵众人突然感到一股自南天星云间泻下的浩瀚气息,似渊如海,纷纷脸色大变,呼吸间便觉来人之所在,迅速收阵一角,放人入宫。

    圣王入宫,无需通报。

    转眼之间,一老者便负手行至承云殿。圣帝双目之中见那白眉如须,白发如丝,着一袭纯紫长袍的老者,也是颇为一惊。

    四周甲胄之士皆帝王亲卫,认得此老者。纷纷单膝下跪,奉剑过头顶,高呼:“王爷千岁!”

    “老王爷怎么来了?”

    “陛下长孙降世,我这长辈终归还是要来看看的。”

    “永寿王也离府了?”

    “未曾离府,不过也传话叫我替他老人家贺喜陛下。”

    圣帝张了张嘴,没有再问,唯是微微颔首。

    两人立于承云殿前,渊停岳峙,气势如虹,上抵青云真龙翱翔之所,下覆长安万家灯火。

    过了许久,梁王已经急得四处转圈,诸位国公宰执也已立在一边大气都不敢喘,太子也自东宫而来,站在一边低语,好似在祈祷。

    “永彻,关闭大阵吧。”

    老王爷指了指天空。圣帝一愣,抬头只见那无角金龙正疯狂撞着大阵,却不攻击上空的天境强者。元帅府的元帅们使出全身手段,却也无法伤到金龙一丝一毫,各种攻击皆穿过金龙打在地上。但大阵金罩上传来的震动,却又标志着这金龙乃是实物。

    见紫宸王抬头凝视着这金龙,圣帝便点了点头,果断下令关闭帝宫大阵,四圣大阵。

    金光消散,化为碎片,回归自然……

    帝都上空,乌云压顶,霎时,青云浮现。

    又有五条无角金龙自青云中显现。六龙身后各自系着六条长链,长链直通云间。

    六龙驾车,“东曦既驾,将卧长愁”。

    大量紫气自东方而来,滋人心神,触碰者心神安宁,心旷神怡。

    “紫气东来?”

    老王爷有些吃惊,虽然一开始便感觉到紫气,不过帝室子孙出生带些紫气也正常,不过现如今紫气如此浓厚,如此广阔,可是不得了啊。细细感受,只见紫气中微微夹杂着丝丝青气。紫极生青!老王爷瞥了眼团团转的梁王,一时间有些出神。

    一丝波动自承云殿传来,八道光柱环绕着承云殿而起,六龙托着长链直奔承云殿而来,待至,盘旋长鸣,一切好似即将天神下凡。

    随着又一丝波动自殿中传来,众人的心思瞬间从空中回归到这殿中,有紫宸王在,众人倒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可众王公大臣一时间已经被惊地麻木,麻木之中,望向梁王,也是动了些未曾有过的心思……

    四个时辰了,梁王从紧张也慢慢安静了下来,双手放于心前,

    “仁宗,兴祖,世祖,威……威宗,神宗在上,保佑不肖子孙圣宣广妻儿平安……”

    突然间,凤吟龙啸不绝于耳,鹤鸣九皋。两只仙鹤自虚空中而来,立于承云殿之上。

    只见紫薇星动,启明闪烁。银河位移,长空现光。八道青柱自地而起,围绕承云殿。一颗新日缓缓浮现,那是黎明之畔最为纯粹的光芒,那就是太阳,那是光明!

    六龙围绕着青柱中的新日低头臣服,旋即直冲云霄狂鸣不止。

    老王爷闭着的双眼瞬间张开,圣帝也是一步便跨至殿门前。

    众人也是瞬间明悟,统统凑了上来,这等大事,还管什么僭越,哎呀,长孙要紧。

    “哇……”

    一声婴儿啼哭之声传来,似从殿内来,又似云间来。

    其声一至,哪怕圣帝也是心头一动,灵海不禁一乱。

    圣孙出,乌云散。

    六龙止鸣,金车显世。

    一道巨大的身影在金车后出现,但若隐若现,不知面容。他自空中望着那大殿,两眼间湛蓝,如同大海星辰。

    啼哭再至,六龙转身,驾车远去……

    倒是数只朱凤蛟龙至,盘旋于帝宫皇城,久久不愿离去。

    “咔嚓”,殿门被推开一角,浓郁的灵气喷泄而出……

    ……

    悠远的钟声自帝宫传来,万家百姓正望着那触手可及的星辰遐想,听到钟声不禁一愣,有些人还未反应过来,便听到无数欢呼之声从宫城四周而起,缓缓扩散。

    “长孙安康!陛下万岁!天佑大圣!”

    “天佑大圣!”“天佑大圣!”

    ……

    无数人喜极而泣,更有甚者一边高呼一边不要命的狂奔起来。自开国,圣家帝室便用他们的行动,将自己一切牢牢印在百姓心中。如今帝室血脉稀薄,而长孙出生是稳固国本,壮大帝室的一件大事,由不得众人不哭泣欢呼。

    帝室强盛,天圣方武,万民遂安。

    圣历892年,宏祐28年9月23日,圣室昭辈出世。

    次日,帝取“布昭圣武,四海康宁”之意,赐长孙圣昭宁之名,并大赦天下。

    同时令西北诸都护府及边军藩王起兵攻乾元汗国,西南诸省起兵破上景天国,以昭帝国之强盛,庆长孙之出世。

    三日后,帝诏令天下,封圣昭宁为资阳王,加封天赐领军上将军,领广平、建章、朔兴三省大都督,招天下勇士组成王府亲军。

    随后岁月,昭宁出生的那一天是人们永远无法忘记的饭后谈资,街边故事。

    ……

    ……

    春草携夏阳,秋风卷冬雪。

    宏祐32年

    四年以来,天下承平。

    暖阳初照,帝都生机盎然。待到那风传花信,雨濯春尘之际,世界开始缓缓展露出他的勃勃生机。

    “殿下,殿下小心,莫要摔倒了。”

    “殿下,殿下,抓住老奴!”

    帝宫之中,只见一个小小身影正在块块砖石之上快速努力走着,一群宫女宦臣围绕四周,都想上去抱起这位小殿下,但又害怕惹恼了他,一时间只能反复提醒,时刻准备着当殿下摔倒时一把抓着他。

    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令人忘记烦恼,忘记忧愁,唯一记住的,便是那缕慰人内心的阳光。

    昭宁一时间不禁加快了脚步,蹦蹦跳跳。越是如此,便越是开心,眼角都笑成了月牙,咯咯咯的笑了起来。

    众人见小殿下如此开心,也纷纷相视而笑,满脸温柔。

    资阳王自出生以来,一日两日在那梁王府,七日八日在这帝宫之中。今日春和景明,天公作美,皇后便叫来小资阳王一同到赏仙亭喂鱼观花。

    皇后乃平民出身,身子薄,当年长孙出世之时便惊的昏了过去,后来得知这天地异象为自己孙儿所引,便欢喜得不得了,对昭宁的宠爱只在圣帝之上。

    皇后远远便看见那小家伙一蹦一跳,不禁心尖融化,喜在眉梢。

    一见此景,皇后身旁的宫女便提醒皇后:

    “娘娘,您不能再跑了,对身子不好……”

    话音未落,皇后便从亭上冲了上去,一把抱起昭宁。

    “乖孙,亲皇祖母一个。”

    “皇祖母,皇祖母,亲,亲……”

    见昭宁在怀中手舞足蹈,咯咯直笑,皇后更是一刻不愿松手,直接抱着昭宁走向赏仙亭。

    刚刚还提醒皇后的宫女只是浅浅一叹,这皇后每次一见小殿下便“力大无穷,浑身是劲”。

    “昭宁看呀,清风徐来之时,这一朵朵盛开之花是不是像仙女起舞……”

    日穿枝梢,照在欢声笑语之中,将花的美好印在脸上。

    听风无忧,落雪成眠,一片宁静祥和。

    皇后抱着昭宁,一个劲地挠昭宁痒痒,逗的昭宁笑个不停。随着昭宁越跳越欢喜,皇后实在是抱不动了,将昭宁交给了侍女抱着。皇后自己则摘了一枝鲜花,别在昭宁胸口。

    燕舞风斜,荡漾春光。

    那枝别在昭宁胸口的鲜花,散发出阵阵春的气息,与昭宁的无限生机夹杂在一起,凸现出生命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