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两个世界
萧若虚的思绪在脑海中缓缓沉淀,逐渐勾勒出事件的轮廓:
雪糕镀铝膜……原来如此,夏义莲的尸体,确实是被温碧君悄悄带走了,她清空那个冰柜,目的是为了藏匿尸体。
而当我即将造访时,为了不被发现,她又将尸体转移到了衣柜后的隐秘暗室。
但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出于一位母亲,不忍目睹女儿的遗体被解剖吗?还是……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动机?
正当他沉浸在思索之中,一个冰冷而决绝的声音,骤然在他耳边响起:“你不该多管闲事!”
萧若虚猛地转过身,只见温碧君静静地站在那里,面无表情。
他紧紧盯着她,疑惑不解:“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温碧君的回答:“因为,她……还没有死。”
话音未落,萧若虚猛然觉察自己浑身无力,他愕然抬头,视线穿过窗棂,定格在那株梅花上。
他心中惊疑不定:“我这是……难道是那梅花香气导致的?”
温碧君的声音冷若冰霜,淡淡回应:“可惜,你发现得太迟了。”
“可是,你为什么安然无恙?”萧若虚费力地挤出这句话,眼神中满是不解。
“因为,”温碧君语带停顿,意味深长,“那杯茶,我并没有喝。”
此言一出,萧若虚如梦初醒,原来那杯茶被下药了,但药效须借梅花的香气才能激发。
倘若不曾进入这个房间,便可全身而退,一旦进入,便会因吸入梅花的香气,激发药效,全身乏力。
萧若虚苦涩一笑:“原来,从我进门那一刻起,你便已步步为营,精心布局。”
温碧君唇边勾起一抹淡笑,语带轻蔑:“我只是未雨绸缪,只怪你太过好奇,要知道好奇害死猫,这么浅显的道理,你难道不懂吗?”
在幽暗而隐秘的密室中,萧若虚的手脚被坚韧的绳子紧紧束缚。
他环顾四周,眼神落向一个巨大的玻璃器皿上,那器皿高度足有两米,内部空旷无物,却时不时地传出拍打声。
器皿四周,密布着各式精密复杂的仪器,一旁摆放着一个冰柜。
温碧君脸上勾勒出一抹诡异莫测的微笑:
“萧队啊,我仔细想了想,你既然对我的一切充满好奇,那么,在你生命的最后时刻,我便让你知道我的秘密。”
“这样,你也能死得瞑目,而我也终于能畅快淋漓地倾诉一番,了却这长久以来的心结。”
她微微一顿,轻轻抚了抚耳边的发丝,问道:
“萧队,我听说你不仅是警界精英,更是学识渊博,记忆超群,不知你可曾翻阅过一本名为《两个世界》的书籍?”
萧若虚眉头微蹙,似乎在努力回想:“或许是我见识短浅,又或许那本书并不畅销,我并没有听说过。”
温碧君微微一笑,手指轻轻敲打着身旁的桌面,透露道:“实话告诉你吧,那本书是我的丈夫赵怀素创作的。”
萧若虚暗自思量:赵怀素?为什么夏义莲与她的父母姓氏都不相同,难道只是养女吗?
但显然这个时候,并不适合讨论这个问题,于是问道:“那本书,写些什么内容?”
温碧君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提出了一个疑问:
当人活着的时候,通过感觉器官感知物质世界,接收外界的刺激。
这些刺激进而引发内心的种种体验,而人的思维,则对这些感知到的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
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基于感知与思考所做出的决策。
然而,当人死亡之后,尽管肉体依旧存在,但那些感官的知觉、思维的认知以及意识的活动。
为什么会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些突然消失的,究竟是什么?
萧若虚沉思片刻,试探性地回答道:“是因为……灵魂的离开吗?”
温碧君的眉头轻轻蹙起,似乎对这个问题也感到困惑:“然而,灵魂与肉体,理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什么会突然间消失无踪呢?”
“或许,这是因为连接肉体与灵魂之间的桥梁已经崩塌了。”
温碧君闻言,眼中流露出一丝赞赏之色:“你的见解颇为有趣,也正好契合了我对生命本质的理解,生命的脆弱与美丽,都蕴含在肉体与灵魂之间那微妙而复杂的连接之中。”
她继续分享着自己的思考:“在《两个世界》中,提到我们所生存的鸿蒙世界,本质也是一个智慧生命体,存在着常世与隐世之分。”
萧若虚的好奇心被彻底激发:“常世和隐世,这究竟是两个怎样的世界?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温碧君翻开《两个世界》,读出了其中的一段内容:
众生赖以生存的鸿蒙世界,其本质也是智慧生命,有常世与隐世之分。
常世者,物质之所构,乃鸿蒙之躯体,故又称鸿蒙之体,形而下者有形有质、可见可感,孕育万物。
隐世者,能量之所汇,乃鸿蒙之灵魂,故又称鸿蒙之灵,形而上者无形无质、神秘莫测,蕴含灵气。
常世与隐世,如阴阳相生,相互依存,常世需要隐世的能量维系生机,隐世则需要常世的物质作为依托。
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众生在其中演绎生命,无穷无尽。
萧若虚耳畔回响着这些内容,思绪回到了与秦怀玉一同进入深山,在古墓中寻找石头的经历。
那块石头,是真理石碑的一部分,上面镌刻着令人费解的古文:
“鸿蒙世界,亦具生命,有常世与隐世之别。常世以物为质,故名鸿蒙之体,形质兼备;隐世以能为本,因名鸿蒙之灵,形质皆无。”
那时,他们对于这段文字的深奥含义茫然无知,然而此刻,萧若虚心中豁然开朗。
这段文字,与赵怀素所著《两个世界》中,阐述的内容竟如出一辙。
他心中暗自思量:“难道说,赵怀素也曾有幸目睹石碑上的文字?又或者,他的思想竟与古人的智慧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