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诡事录

第二十三章过阴(七)

    师父走到了鬼门关了,鬼门关是守在阳间和阴间的最后一道关口了,过了这个关口,就到了黄泉路了,黄泉路上无客栈,所以无论多么难行,都要走下去,人生难死了更难。

    师父看了一眼继续往前走,这道鬼门关,好像立在山上,可是周围又没有山的影子。

    只有一条大道通到那里,还离的鬼门关老远,师父就听见凄凉的叫喊声,往前一看。

    很是触目惊心,只见那些夜叉守着鬼门关,一个个的凶神恶煞一般,手里拿着三股鬼叉,身材高大,有一些在那里查路引,时不时的会有夜叉,用三股鬼叉,挑着鬼魂仍在油锅里,那些鬼魂发出凄厉的哀嚎。

    到了鬼门关,师父还是在鬼门关被拦住,说师父身上有活人的气息,不像是阴差。

    师父把金锞子拿出来几个,暗中塞到那些守门的夜叉鬼叉手里,我们直接被放行

    过了鬼门关,映入眼帘的是彻底的荒凉。

    常听人说黄泉路上不好走,黄泉路上无老少。

    确实这样,黄泉路上向上看,看不到日月星辰,向下看,看不到土地尘埃,向前看,看不到阳关大路,向后看,看不到亲朋四邻。

    大家一个个的都木讷的往前走着。

    有些人会问,人死的时候,不都是给扎的纸牛纸马吗?为什么不骑着牛马往前走?这个时候亡人的灵魂还不能叫做鬼呢,只有进了酆都城才能叫做一个真正的鬼魂。

    有的时候给人买寿抢魂,就都是在这个黄泉路上抢魂的,因为还没进入酆都城,一切都还有转机。

    用现在的话说,黄泉路可算是一个多发事故地段了。在这个地段什么都可能发生。

    那条黄泉路给人留下的只有痛楚,想到故去的亲人在走黄泉路时的心情,为人子孙却不能尽孝送行,眼角泛出泪花。

    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人到黄泉路,做事后悔迟。黄泉路上一路崎岖颠簸,各路灵魂有的哭嚎不肯前往,有的满嘴花言巧语讨好阴兵,有的迷迷糊糊一路直走,人生百态,到了这里只有哭声、痛苦、木讷和呆滞,一步步的往前走,不能再回头了。

    人的求生意识是最强的,但是上了这黄泉路又有几人能够还魂呢?任凭灵魂怎么哀求、怎样使出浑身解数逃跑,都挣不开阴兵手里这死亡的铁链,一路归去。

    任凭灵魂走的多累,鬼差都不会让你休息耽误行程,必须要尽快赶路走出这黄泉路,玩笑话说,黄泉路上是没有客店的,阳间有再多的钱财在黄泉路上也一样白费,目的地都是一个地方,阴曹地府---酆都城。

    一路上没有什么风景,看到的都是悲情,走在这条没有风景的路上,给人的感觉只有荒凉,到处是赶路的鬼魂,熙熙攘攘,世家的悲欢离合,到了这里就已经不重要了,师父在黄泉路上走着。

    这时前面竟然出现了一个树林,树林里的树都是些古树,张牙舞爪,怪枝嶙峋。在树上挂着很多衣服,什么颜色的都有。

    师父知道衣服的意思,就是这个黄泉路其实也不太平,现在这些都是一些孤魂野鬼打劫行路的鬼魂,不过现在磨难才刚刚开始,往后才是可怕的事情。

    这一趟对第一次下地府的人来说,简直是一次要命的行程。什么都有第一次,经历了这一次之后,也就看惯了生死。”

    师父继续走,到了那个树林里,我仔细的一看,原来抢衣服的,都是一些小鬼,这些小鬼,一个个的嬉皮笑脸,抢着过往鬼魂的衣服,那些鬼魂行动木讷,被抢去了衣服、钱财,也不去争,日月星辰,向下看,看不到土地尘埃,向前看,看不到阳关大路,向后看,看不到亲朋四邻。

    师父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山,在上有个高台子,那些熙熙攘攘的人,都朝着高台子走去,师父虽然离的远,但也能想起世间的人,为了钱财,什么都能干出来,可是到了这个时候,却什么都带不走,甚至自己身上穿的这些衣服,也不一定全是自己的。

    师父走在树林里,因为身上穿着阴差的衣裳,所以没有小鬼敢抢师父的衣服,那些小鬼躲在树上的衣服里,一件件衣服挂在树上,倒是把树枝都护住了。

    走过树林之后,依然是那样昏蒙蒙的天,向上看,看不到到高台上的阵阵哭声,那些哭声,非常的悲切。师父心情开始极度的沉重起来。

    师父走到了望乡台,阴间地府最著名的地方,当人的鬼魂来到这里,登上望乡台,朝着家乡望,就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望乡台上,整日的哭声不断。”

    望乡台不是一般的地方,老话说望乡台望乡台,再望家乡望不来,人生一去难回头,六道轮回变婴孩。

    只见这个望乡台非常的巍峨,立在山上,我们往前走了走,这回看清楚了,只见望乡台前写着三个血红的大字“望乡台”,那个颜色好像是彼岸花染红的,红色本来预示着火和热,可是在这里却变的十分冷,这个望乡台的结构很奇怪,望乡台的建造结构相当奇异,

    上宽下窄,面如弓背,背如弓弦平列,除了一条石级小路外,其余尽是刀山剑树,十分险峻。

    师父到了这里不由的想起,边走一边心里想要救的人在哪里?

    师父现在不急也不行,阳间的肉身这个时候也差不多都到了黄金入柜装殓的时候了。

    师父一边想着一边东张西望,看看周围那些人,找那要救的身影,可是找不到,倒在这个险峻的望乡台,让师父的心都悬起来了。

    师父就走上了望乡台,师父在阳间就知道,鬼魂去地府报到前,对阳世亲人十分挂念,尽管鬼卒严催怒斥,还是强登望乡台,最后遥望家乡,大哭一声,才死心塌地前往阴曹地府。正是望乡台上鬼仓皇,望眼睁睁泪两行。妻儿老小偎柩侧,亲朋济济聚灵堂。

    这望乡台是南无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体恤众生不愿死亡、惦念家中亲人的真情实意,发愿而成。

    让亡故的灵魂,站在望乡台上最后的看一眼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

    站上了望乡台,能看到阳世的家宅,看到亲朋好友,看到了自己已经死亡的肉身躺在那里。

    师父到了望乡台上,没有发现自己要救的人,心里不免的有些悲伤,转身要往下走的时候,忽然想起来,自己既然来到这里,就回头看看,在望乡台上看家乡是什么样子。

    于是师父就在望乡台上望下去,层层的迷雾,翻腾着,云遮雾绕的,什么都看不见,慢慢的,那些雾气散去,师父一下子惊呆了,那个地方,不是自己走了两天连夜到的地方吗?

    只见那里,全都是人,师父躺在床上,老头守在那里,外面是一些是咱救人的亲人,他们也非常的着急,来来回回的走,不停的说着话。

    悲伤、莫名的悲伤,此时的心情,不知道怎么去形容,心中悲切、哀伤、难种声音,那是一种无比贪婪的恐怖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