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那个人

第一章:村里的那个人

    序言

    其实一直想写一些村里的故事,我感觉每一座房子里都藏着一些故事,可能跟小时候道听途说有关,总觉得古老破旧的老房子很神秘,除了外观,里面的陈列,布局跟人,都让我非常好奇,如果有机会,第一次步入别人家的大门,我就会左顾右盼,记住它的样子,大堂的墙上如果有老人的遗照,或许有些人会害怕不敢看,但是我会凑近的看,我想记住他的脸,想知道他年轻时候的故事,虽说同在一个村子,生活一辈子,有些房子看了一辈子,也只知道它的外观,里面是什么样,却从不知道,我不懂别人怎么想的,是我,我就会找个机会去探个究竟,例如:找个婆婆借个水瓢喝口水,冲个脚,问个路,顺便报上家里老长辈的名字,也许他们相识,也许年少时他们曾经历过一些事,也许他们有着共同的朋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时候有一回跟伙伴跑山里去,很远很远了,饿的不行,又没吃的,碰到个山里干活的大人,简单沟通后,他是隔壁村的,我就报上外公的名字,结果他跟外公相识,给了我水喝,地瓜吃,我狼吞虎咽地的,他还摸摸我的头,若有所思地笑着,后来回家后我说了这个事,但是没人知道他是谁,这就变成了一则小故事,所以每当看武侠剧主角摔下山崖,掉进丛林,我就会想起我遇见的“世外高人”,然后内心就会把自己带入那个武侠境,想象着接下去情节怎么发展。

    在村里,时常会见到一群老人聚在一起聊天,我就会故意凑近,似懂非懂的听着,谁谁谁家的孩子娶了老婆,谁谁谁家的儿子不孝顺,谁谁谁死了,谁谁谁说见过鬼,谁谁谁请神非常灵,谁谁谁发财了做大官了,也常会在家院子里听到对面房子里传出的吵架声,邻里之间的对骂声,我就静静的听着,想象着他们的模样,虽然没头没尾的,如果自己给它加上起因经过,就多一则故事了。

    我想每个在村里长大的孩子,一定会对传说闹鬼的空房子感兴趣,大白天组织一群人去探险,心惊胆战的,回来后就会给自己的探险加色彩,加故事,让是迷的房子,更是迷上加迷,于是某天想起来的时候,我就想自己创造一个村里的故事,写着玩玩,就有了这个故事。

    一

    望着大堂两顶梁柱刚贴上的两副大联:

    “千年缘分今日牵,万世恩爱夫妻暖”

    “良辰美景结良缘,举案齐眉长相伴”

    李贺心满意足地向黄老师道谢,紧紧握着黄老师的手上下摆动,将他这写了一手好字的手夸了一个遍后,嘱咐他明天一定要来参加儿子李茂的婚礼,黄老师连忙点头,表示明天一定到场,讨一杯喜酒喝。

    李贺站在院子里,看着地上已经变长的身影,火红的夕阳在山头将要不舍的落下,一朵朵云印着火红的颜色,形成风景秀丽的晚霞,整片红色的天空,给李贺感觉这就是喜庆的模样,像极了自己内心的喜悦,瓦顶的烟囱冒出炊烟,提醒他该去检查一下婚礼准备的东西,穿过大堂走进厨房,灶台两口大铁锅还在蒸着鸡,冒着浓郁的香味,旁边桌子上几个大圆扁簸箕放着一盘盘装好的鱼,地板上几个铝桶装满了炸好的红色荔枝肉,水池旁围着李茂的妈妈红英和姑姑李春,她们正在洗菜,手不停忙着,嘴也不停地说说笑笑,从她们的笑容可以看出心中的喜悦,尤其是红英,每一个动作都透露着幸福,对于儿子的婚礼,从23年前,李茂出生就幻想过了,如今终于所盼终成,做母亲最大的幸福就是看着儿子成家立业。

    李贺站在她们身后,焦急地问她们。

    “你们帮我想想,还差什么没准备”

    李春对于大哥这样的问题已经见怪不怪,这一个星期以来,他每天都要这样问一遍,生怕婚礼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落得村里人笑话,李春将手在围裙上抹了抹,指着家里的门窗一一说道

    “门上,窗户上,全部都贴好囍了,储藏间的桌子上,红蜡烛,手提油灯,扁担,小箩筐都放好了”

    “倒是住隔壁的李尚,你请帖有没给,有没跟他说过”红英笑笑说道。

    这一句如当头一棒,李贺这些天忙里忙外,在写请帖的时候反复想,就怕漏了谁的名字,跟儿子也确认了好几次,这李尚的名字如消失了一般,此刻传入耳后直上脑门,拍手哎呀叹了一声。

    “我怎么把他给忘了”

    说完立马往大堂走去,在堂里看到李尚的厨房还亮着灯,他在门口敲了敲,正在煮面的李尚,往门口看了看,李贺满怀歉意地说明了情况,邀他明天酒席喝一杯喜酒,李尚对于整座房子的布置,有所察觉,但还是有惊喜给到李尚,他高兴地笑笑表示明天一定到场。

    李贺走回家里的路上,才想起李尚十几岁就失去了父母,每天都见不到他的人影,从不见他去田地里,他的吃穿哪里来的,他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时家里蒸些馒头,包子,送过去,从来不见他在家里,都只能通过没锁的窗户放在餐桌上,如果不是这种方式收到拿回来的碗,他都怀疑李尚是不是离开村子了。

    他也很好奇,李尚每天到底在哪里?做什么?

    天刚破晓,李贺家里亲戚已经聚集差不多了,每个人见到红英都高兴的对她说。

    “开心咯,这马上就当奶奶啦”

    红英显然是一副昨晚睡不着的模样,幸福挂在倦容,张罗着早餐给大伙儿吃,李茂穿着笔挺挺的西装,接受着大家的夸奖,李贺交代着几个一起去接亲的注意事项,谁提油灯,谁放炮,谁撒喜糖,谁挑担,谁撑伞,特别强调,只能双数回来。

    五点五十九分,点起鞭炮,随着这二十米的鞭炮声,山里的鸟飞出,欢送接亲队的人们欢呼,县城租来的几辆车子,缓慢地往村口驶出,宁静的村子变得热闹起来。

    李贺送别他们,又是一副急不可耐的模样,在这里走走,在那里走走,想坐下跟大家聊聊天,刚坐下就有人来了,立起来马递上香烟,大堂一张桌子坐着十几个人泡着茶聊着天,另一张四个人在打牌,还有一张铺着红布,放着喜簿,喜糖。

    李贺不经意地看向李尚房间,发现鞋子不在了,他心头一惊,感叹到李尚难道出去了?他走过去敲了敲门,发现没人回应,什么时候出门的?他很好奇,自己一早起床就在大堂大厅里忙乎,没见他出去啊。

    厨房里的鼓风机哄哄地响着,能听见火的声音,李茂的妈妈,姑姑,阿姨,村里叫婆婆,叫嫂子的人,全在厨房里张罗,笑声,说话声,一阵一阵地传出厨房。

    看看墙上的时钟,八点三十分了,李贺带领一些亲戚去村口迎亲,一顶年代久远的婚礼轿子,四个壮年抬着,还有一个稍年长的胸前挂着鼓,一个手里拿着锣,没一会儿,婚车出现在视野,李贺笑着道“来了,来了,终于来了”

    李茂牵着自己的爱人,让她坐上轿子,自己跟在轿子旁,往家里走,他们敲着锣,打着鼓,舅舅挑着担,舅妈拿着红伞紧跟后头,路过路旁的店铺,撒糖的人就抓几把糖往里撒,碰到路上有人聚集看戏的,就往人群里撒糖,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捡着,没捡着的就跟着撒糖人后面,等待下一次的撒糖,捡着糖的就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把糖往嘴里送,幸福写在他们的脸上。

    到家里的大堂,喊礼的人站在堂前,一对新人准备行礼,堂前的桌子前坐着李贺跟红英。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礼成”

    四周聚集的人,就起哄。

    “送入洞房”

    所有人都在哈哈地大笑,尤其是李贺夫妇,新人一对倒是害羞了,给所有长辈敬完茶,准备开席。

    家门口的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好久,烟未散去,李尚骑着自行车,才出现在家门口,一双皮鞋,休闲裤绑着条皮带,蓝色短衬衫,梳着个大背头,所有人都被这标新立异的人吸引,感到好奇,这个人是谁?李贺赶紧安排着位置给李尚就座,并告诉同座的这是李福的儿子,直到这时候,大伙儿才想起来他是谁,只是大家都不怎么见过他,都不怎么熟悉,李尚有礼貌地向大家点点头,没一会儿,席未结束他就骑着自行车走了。

    酒足饭饱后,席上的人们拿着红色塑料袋,大袋小袋的装满着吃的,高兴地从李贺家走出,小孩兜里装满糖果,你追我赶地跑,满载而归的喜悦,如撒落的喜糖,遍布人们走过的路上,李贺跟几个好友还有黄老师,喝得正兴致上头。

    “三星,四季,五魁首,六六六”,每个人都红着脸,比划着手,大声的喊出自己的口诀,沉浸在婚礼的喜悦里,他们一直喝到傍晚,李尚回到家里,酒席才收拾完毕,红英和李春正在扫院子,她们感叹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热闹后恢复平静,就显得有些冷清,大厅里挂的红灯笼,被风吹得摇摆着,他们看到李尚,乐呵呵得互相打了个招呼,李尚就进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