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8残明血歌

第六十六章 高青林拼死闯文村

    (23点还有一更,嗯嗯,继续求收藏,推荐票~~~)

    高青林奉命南下半月了,可还未寻找到机会前往文村。

    南下时,使用的是韶州水营在码头的备用船只,打的旗号也是去往上川岛,可是刚过了广州,就被广东水师连同原有的粮食一起,征用了船只,充作运送后勤粮秣之用,往新会、台山外围送了好几趟。

    直到韶州消息传来、张玮率军北上,高青林的船经过审查未出问题,这才轮到了向上川岛送后勤物资的命令,满载粮食,徐徐航行。

    这段时间下来,高青林也没浪费机会,操着官话,以千总的身份,拿着银钱四处打点,才获得了所在的右路水师副将官田芳的青睐,手底下增加了两艘运粮船,统一被编在右翼,靠近海岸的一方。

    就在李勋到达肇庆府的当天下午,高青林的船,终于接近了上川岛范围,往北边海岸不远,就是广海卫,文村外围。

    站在船上,依稀能看到明军。

    炮标哨官齐虎不经意间站了过来,悄悄问高青林:

    “千户,那边就是文村了吧?那我们?”

    高青林望着不远处的清军水师舰船,默默算了一下距离:

    “通知兄弟们,秘密控制船只,按照原定计划,旗摇三下,就直奔文村海岸!”

    高青林所在船只,倒是没有押船的清兵,另外两艘,各有十余人,余下的都是征发而来的水手。

    齐虎会意,将船尾的旗帜拔起,朝着后方的两艘粮船,左右摇了一下,这就是约定的信号:动手。

    不多时,两艘船只接连摇了一下旗子,表示船只已控制!

    齐虎再次发出信号,高青林所在船只立马转舵,偏移了航向,转向北岸去了。

    两船紧紧跟上,破浪而去。

    清军水师舰船很快就发现了异样,官田芳以为船只故障,急令打信号,要求船只回返,并无动静,这才意识到,出大事了!

    数艘战船破浪而出,随即转向,紧紧追了过来。

    不多时,海面上便响起了隆隆炮响,烧红的铁弹擦过船尾落入海中,激起大股水花。

    十里,八里,时间越久,战船便越近,炮弹不断打在船上,甚至打断了殿后船只的桅杆。

    齐虎虎目含泪,抓着高青林大吼:

    “千户,那艘船怕是……”

    高青林向后看了一眼,殿后船只的速度已经慢了下来,接连中了几炮,开始在海面上打转。

    高青林强行转过头,继续高声下令,全速前进。

    带着炮标原本是有着万一抢到战船,可以开炮的心思,可是裹挟到水师这么多天,一直在粮船上打转,面对战船追击,根本无还手之力。

    清军已经开始跳帮作战了。

    即使想救援,怎么救?船只只要一慢下来,立马前功尽弃。

    “轰隆”一声巨响传来,齐虎转头一看,殿后船只的兄弟们点燃了船上的火药、粮食、火油,大火熊熊燃烧着,不时有带着火焰的身影,跳入海中。

    “啊啊啊啊……”

    齐虎大声嘶吼着,双拳捶打船舷,直到渗出血来。

    高青林暗地里抹了把泪,大声下令:

    “全速前进,前进!”

    文村的明军终于看到了海面上的动静,只见三艘船直奔海岸而来,后面是清军战船在开炮追逐。一艘已经爆炸着火,开始沉没。

    漳平伯周金汤一边遣人报告王兴,一面下令城墙火炮掩护。不多时,城头也开始轰鸣,炮弹绕过高青林的两艘船,打在海面上。

    清军战船远远停住,对着高青林的船,一声一声轰击。

    “坚持,坚持,文村就到了,坚持!”

    甲板上早已被打了几个窟窿,就连高青林,都被飞起的木头擦中胳膊,左臂耷拉着。

    高青林顾不上伤势,带着齐虎等人,深一脚,前一脚,跑到即将断裂的桅杆前,从怀里掏出大明旗帜,升了起来。

    生死都快闯过来了,要是不升起旗号,再被文村当诱饵灭掉,那就太不划算了。

    大明旗帜缓缓升起,百般艰难中,在船只又中了两发炮弹之后,终于接近了文村,一头栽进近乎废弃的码头里。

    远处的清军战船又和文村明军对轰了一阵,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停下。

    官田芳看到这一幕,心都快凉了,谁能想到这么会来事的千总,是个明军奸细呢?

    就算是奸细,继续潜伏不好吗?非要去文村?

    “但愿王爷别太过愤怒才好!”

    文村缺的就是粮,如今粮船丢了两艘,要是再丢几艘,平南王爷非砍了自己不可。先送剩余粮食,落袋为安才是正事。

    至于丢的两艘,炮都打成那样了,估计也没多少剩下。

    官田芳安慰了自己几句,随即打旗号,下令继续前往上川岛。

    高青林看着清军战船远走,张口吐了几下,浑身的劲儿仿佛都离体而去,躺在甲板上,这才用完好的右臂拍了拍齐虎:

    “活过来了,活过来了,将军任务,完成一半了!”

    齐虎躺在甲板上,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最终哈哈哈哈笑了起来。

    笑声感染了其他人,两艘船幸存人员,最终响起劫后余生的欢笑。

    周金汤一直等到清军战船消失,这才率人开了南门,往海滩跑来。队形不甚齐整,甲胄也是不全,但看的出来,士气很旺。

    到了船下,周金汤大喊一声:

    “船上可是援军?邓耀将军部下?陈启策将军部下?还是?”

    齐虎听到喊声,推了一把高青林:

    “千户,来人了!”

    高青林躺了一会儿,已经恢复了精神,勉强爬起来,大声喊着:

    “起来了,起来了,列队,别丢了平南军的锐气!”

    周金汤在船下听着,心里纳闷:

    “没听说大明还有个平南军啊……只有满清有伪平南王尚可喜……难道有诈?”

    伸手示意部下戒备,自己往后退了几步,进入防护圈子,这才又开始喊:

    “还望下船一见!”

    高青林整理好了衣甲,带队下了船,另一艘船的士兵,也前来会合。

    短短十里海路,一哨人马减员严重,此刻还站着的,不到50人,几乎个个带伤。

    高青林走到近处,瞥见文村明军还保持着戒备模样,微微一笑,示意齐虎带队留在原地,自己伸手卸下了身上的腰刀,展开双臂,朝着周金汤走了过去。

    周金汤见状,虽然心有疑虑,也是走出大队,迎了上去。

    两人距离五米站定。

    高青林行了个明军军礼,朗声说道:

    “大明保宁伯、平南将军麾下,平南军骑兵第一协、千户高青林,率兵五十,粮船两艘,前来支援!”

    周金汤闻声还礼,背后的文村明军也是窃窃私语,面露喜色。

    有粮食了啊。

    周金汤有些拿不准:

    “我是大明漳平伯周金汤,敢问保宁伯、平南将军是哪位?”

    “伯爷安好,此事说来话长,不如,先卸船?我等进城再说?若是清军返回,这粮食怕是难保……”

    周金汤还要再问,高青林却反身下令:

    “齐虎,带队让开道路,让文村的兄弟们,卸船!”

    转身做了个请的手势:

    “伯爷,先卸船吧!我奉我家将军之命,拼死来援,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周金汤不再犹豫,转头下令:

    “卸船!”

    文村明军发出一阵欢呼,纷纷涌上船来,开始搬运粮食。

    周金汤带着亲卫,引导着高青林进城,刚进南门,唐王朱聿钐、广宁伯王兴、总兵李常荣等文武官员迎面而来。

    唐王一眼便看到了来人,连声急问:

    “听说来了援军消息?这位就是?”

    周金汤介绍:“这位是唐王殿下。”

    高青林单膝行礼,朗声唱名:

    “大明保宁伯、平南将军麾下,平南军骑兵第一协、千户高青林,率兵五十,粮船两艘,前来支援!”

    “平南将军?”

    高青林闻声抬头,看到一个面目俊朗,浑身杀气的中年汉子,拽着自己胳膊,发问。

    “这位是?”

    “某是王兴,你且说清楚,哪里来的?”

    高青林终于见到自家将军反复叮嘱的目标人物-王兴,心头大喜,从怀中掏出李柘的信,双手呈上:

    “我家将军有信在此,还请伯爷过目。”

    王兴夺过信件,一把拆开,匆匆看了一遍,大喜:

    “好,好,好!来人,帮忙安置伤员!高千户,随我来吧!”

    说罢,将信件递给了唐王,一圈人轮着看了一遍,都是面露喜色。

    “来人,宣布下去,援军来了!”

    不多时,满城欢呼声响起,甚至震动了山外围困的清军大营。

    “大明万胜!”

    高青林嘱咐齐虎带队先去休整,随着王兴到了官衙。

    官衙甚是狭小,只能算作是个地主家的屋子。

    一行人坐定,王兴陪着唐王坐在上首,笑呵呵地看向高青林道:

    “高千户,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