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8残明血歌

第一百五十九章 将功补过的机会

    潘善宇在广州军事学堂的日子,并不好过。

    从原先高高在上的第四镇实权统制,一下子跌落下来,哪怕有李柘的可以维护,风言风语还是不少的。

    最难的,不是当初犯错被惩罚的时候,而是心里需要忍受的压力。

    潘善宇小心翼翼地做事,一改过去的作风,却还是有些扛不住了。

    不仅外面是这样,家里,自己媳妇,孩子,也被牵连,出门的时候,不时有人指指点点。小儿子甚至在学堂,还因此和人打了一架。

    潘善宇的老婆实在是不愿过这样的生活,找了个机会,找到了负责伤兵营的红玉,请求给殿下带话,帮自家相公,换个差事。

    “你说,长此以往,潘善宇会如何?”

    听完红玉的话,李柘反问了一句,他本来是想借着军事学堂的机会,一来磨一下潘善宇逐渐自大、争功的性子,二来,有个前线与学堂的双向交流,毕竟曾经也是一镇大将。

    可要是潘善宇像现在这样,被压力压垮了,难免会有降将埋怨小题大做。

    风言风语这种事情,不是靠禁令就能解决的。

    越是禁止的事情,反而会引发更多的讨论。

    李柘充分明了这一点,所以,他没说什么关照的话,就直接将潘善宇放到了军事学堂,甚至连职务也没有规定。

    就是想看看潘善宇自己的主动性能在哪里。

    可是,如今,也牵扯到了孩子,红玉也第一次被人找上门来说情……

    “殿下,我觉得他如何,不重要,关键是殿下觉得他会如何……”

    “若是殿下此后还是想用一用他,就不能让人废掉了。他扛不住压力,辜负了殿下的期待,是他的事情。”

    “但是,一块儿石头,也有一块儿石头的用处。我当初那样累赘,不也是尽可能为平南军做贡献吗?”

    “若是担心他废了,还是找个距离清军远一点的差事,让他发挥去吧。”

    李柘身后摸了摸红玉的脑袋,叹了一句:“红玉也是长大了。你有主意了?”

    红玉伸手拉过头顶的大手,笑容像花儿一般绽放:“我天天在伤兵营,能有什么主意?”

    “不过,听这些天来的官兵说,自从南洋水师分了一半去台湾,从安南来的粮食,不太够了。”

    “粮食?不够?”李柘仔细回忆了一下这些时日的奏报,并没有粮食不足的汇报。

    “哎呀,不是存粮不够,好像是说安南那边,有些问题。”

    “殿下,你说安南这地方,热的出奇,人懒得要死,粮食却一年三熟,充足的要命。咱平南军这么多地方,还要依靠安南筹粮,花费的银子,不是个小数目啊。”

    “若是,不用钱了,那该多好。”红玉仿佛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粮食,怎么收也收不完,怎么吃也吃不完。

    “呵,红玉是想当女将军了吧,比我想的还远。安南这地方,永历年间还是大明领土,五十多年都没安定下来,平南军目前这实力,偶尔威慑一下还行,打起来嘛,就不那么友好了。”

    李柘摇了摇头,他大概知道红玉提起这个是什么意思了,红玉在伤兵营,兴许知道安南,可偏偏这时候提起,有可能就是潘善宇的主意了。

    看来他是不想在学堂承受压力,想换一片天地。

    李柘不置可否,如果可以,自然可以搞一搞,只是,是不是潘善宇,这事情,还有待商榷。

    粮食,粮食,粮食,保境安民,说到底,最大的基础,就是粮食。江西、云南、福建前线的粮食,都还需要广东支持一部分。

    湖南前线,因为刚刚平定地方,更是需要大笔钱粮。

    从安南筹粮,以前是用银子低价购买,现在是购买和租种并举,不过花费的银钱,还是不在少数。

    安南出了点问题,李柘自然也收到了情报司的汇报,不过此前不想再开一条战线而已。

    有人有这个心思,徐徐图之,作为一步闲棋,倒也可以试试。

    李柘去了前院王相府,准备和几人商量一下。

    “南洋水师去安南筹粮,可还够?”

    连城璧四人都在,一人一个位置,处理相关的奏报。

    听到李柘询问,虽然前几日刚刚有奏报上去,不知突然问起是何缘由,连城璧还是翻了翻数据:“虽然是收获季,和去年持平吧,不过,安南粮价好像涨了些。”

    “听海关的人讲,占城国和黎朝打起来了。”

    李柘知道这事儿,他想问的,也不是这些情报。

    “殿下是想,插一脚?”

    夏时勉知道李柘不会无缘无故问到安南的粮食问题,想必是有了更长远的计划。

    “怎么说?讲来听听。”看到夏时勉瞬间就抓到了重点,李柘有了兴趣。

    夏时勉一看李柘的神情,就知道他在想一样的事情,心里一动,他自己是不太愿意平南军四面出击的,他刚从江西前线回来,江西并不是那么安稳。

    “出动大军自然是不行,昔年张老国公先后征讨数次,最终也未能保住交趾布政使司。如今的平南军,虽然兵威正盛,但是也不能四面出击。”

    “既然安南黎朝和占城国打起来了,我们就劝和嘛,劝和不成,就锄强扶弱嘛,缴获的旧军械这么多,也该处理一下了。”

    “我们要的是粮食,又不是土地,这俩小国即使看破,也不会拒绝平南军的友谊的。毕竟,他们打不过平南军不是?”

    张煌言觉得很有道理,认为夏时勉自从去了江西一年,变化了好多。

    不过如此对待安南和占城,他也不反对。

    只要平南军的占领区不崩就可以了,至于安南和占城百姓怎么样,暂时还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自己占领区的百姓,都过不好了,管别人过的好,过不好?

    可以先要粮食,粮食没有了,再要别的嘛,软刀子割肉,慢慢蚕食就好了。

    “具体军务上的事情,我们不便发言,但是劝和、通商这事情,王相府、军械署、水师、商业司、海关等,都可以参与一下。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郭之奇补充道。

    大家都是明白人,殿下有这个心思,只要不扩大,在承受范围之内,为何不能让殿下开心,让大家都满意呢?

    毕竟这事儿,对大家都有好处不是?

    李柘有了决定,决定任命曾经去过安南的张煌言,全权负责整个劝和筹粮计划,计划取名为“和为贵”。

    各相关衙门共同参与,同时征调潘善宇为首的军事学堂百余名教师学员协助。

    前去潘家传令的信使在走的时候,说了一句:

    “殿下说了,这是给你将功补过的机会,也是唯一一次,别让他失望。”

    信使走后,潘善宇连干了三大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