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8残明血歌

第一百八十章 清军的小算盘

    “老郝啊,你这是何苦?”

    李来亨坐在郝摇旗的床边,一脸愁容,轻声说道。

    郝摇旗翻越商洛山、进军关中的军事冒险,以失败告终,甚至还连累了李柘最早的嫡系,第四镇。

    尽管第四镇战力犹存,可也被绑在了武关防线上,没有一两个月的粮草补给、新兵补充以及休整编练,面对当面的清军,没有什么进攻之力了。

    尤其是为了救援郝摇旗,帮助第十六镇商州城突围,第四镇骑兵标损失殆尽,许名臣没有向上面告状,已经是非常仁慈了。

    至于清军重重围困之下,郝摇旗为何能够率领残部突围出来,郝摇旗不说,李来亨不在前线,从公开的战报上,也看不太懂。

    反正就是有一天晚上,清军防线突然裂开了个口子,虽然时间只有一盏茶,却足够郝摇旗突围。

    郝摇旗重伤之后,被勒令卸职,就近送往南阳城治疗,第十六镇残部则被调回襄樊,由李柘委派军帅府新军司重新整训,补充,协统以上,职位空悬。

    “什么都别说了,败了就是败了,我会承担责任,向殿下请罪。好在刘体纯掌握了一个新建镇,忠贞营实力尚在。”

    郝摇旗半躺在床上,伸出唯一能动的左臂,指了指远处的水杯。

    李来亨被这话噎住了,一时间不知道说些什么,李慎之见状,赶忙上前,拿了水杯过来,递给郝摇旗。

    “按照殿下的指令,我等迟早会有军功,各领一镇。你这冒险,太不应该,直接把自己混成了守备军。”

    “我无妨了,年纪大了,早就不想动了,若是太平之时,我这年纪,早该颐养天年了。你们都还是正当壮年,立功这事情,赶早不赶晚。”

    “若不是此次冒险进商州,刘体纯能这么快指挥第十七镇进汉中?一步慢,步步慢,平南军的规矩,不是白设的。”

    “如果这次没有抓住机会,立即上位,等过两年,平南军稳定了湖广,刘体纯等人上位统制,还有年头呢。”

    “现在忠贞营刚投靠平南军,正是尽快立足的好时机。至于我,罪我一人而造福忠贞营,值了。更何况,还拿下了汉中,兵逼关中?”

    “慎之,你觉得呢?”

    李慎之猝不及防,被叫住问话,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在他的观念里,服从将令是天经地义的,像郝摇旗这种钻了平南军对忠贞营初期指令宽松的空子,进行军事冒险,达成自己目的的,虽然他理解,但是他实在是难以赞同。

    就像郝摇旗说的,如果兵进商州,冒险成功了,说不定可以趁虚而入,拿下西安外围城池,窥视西安。

    即使冒险失败,因为这场冒险造成的平南军扩充建制的需要,忠贞营诸将,无疑是新建镇统制的有力人选。

    事实上,无论哪一方面,郝摇旗都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代价是第十六镇打残,被重新整编,脱离了忠贞营色彩。

    代价是郝摇旗被卸职,从野战序列进入了守备序列,降职成为南阳城的守备。

    甚至在可见的时间里,郝摇旗几乎不太可能被重新启用,进入野战序列,作为一个百战名将,前途几乎被毁。

    但就像李来亨所说,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在当初,也得到了李来亨等人的默许。

    说到底,这是一场试探,对平南军诚意的试探。

    对于忠贞营整体而言,结局很好。

    李来亨叹了几口气,伸手拍了拍郝摇旗,说起了别的。

    自从司人余亲自带领军械署等专业人员北上汉阳后,汉阳兵工厂从无到有,逐渐开始运行。

    汉阳城被清空,成了兵城,将兵工厂等团团围住,严防各方细作。

    兵工厂近在咫尺,最大的好处是,在第三镇、第四镇补充完军械后,李来亨第十四镇、王平第十五镇,也开始陆续补充新式火枪和火炮,展开对应训练。

    甚至远在汉中的刘体纯第十七镇,靳统武第十九镇,在四川的赵二虎柘字营,谭文第十八镇,也在今年年初开始,陆续有新装备送到。

    换装、整训完成估计得到年底。

    各镇都在稳定战线,几乎是只守不攻,根据平南军军帅府的指示,开展新年整训,通过训练新式战法,剿匪等形式,进一步提升战斗力。

    唯有被拉回襄阳的第十六镇,被放在了换装的最后序列里。

    李柘从江西第九镇调了副统制徐九亨过来,接掌第十六镇,希望能进一步提升它的服从度。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对面的清军,居然一直没有进攻。

    大军不断在西安、洛阳、信阳、安庆、南京、杭州等地集结,北面的援军不断开来,根据情报汇总,已经有二十万之多,只是,依然没有掀起大战。

    每日只是不痛不痒的前哨战。

    李柘一度怀疑是清廷出了乱子,比如历史上的鳌拜、康熙母子的权力斗争,使得军事方针不定。

    二月初,一封带着十几个情报司精锐鲜血的线报,从北面传了回来。

    平南军这才知晓清军为何没有动向。

    原来是台湾的荷兰人,不甘失败,居然跑到了登州,以联合对付明军的名义,做了军械买卖。

    荷兰人当面给鳌拜派去的特使展示了西式火枪、火炮的犀利,取得了在天津设厂的权力。

    根据情报,清廷已经装备了两万人的火枪纯队,近百门荷兰火炮组成的炮队,正在荷兰人的组织下,进一步训练。

    随着情报而来的,还有一支清军装备的荷兰火枪。

    军械司的人使用过后,禀报是平南军第一代火枪的水准。

    只是,清军人马众多,兼有半壁江山,钱粮不缺,若是在装备上弥平了代差,日后想要进攻,就更难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八旗子弟好像对骑射更感兴趣,装备火枪的,只有少数是八旗,更多的是绿营。

    各地清军之所以集结不动,是在等待新军到来,也是在拖延时间,等待换装。

    李柘沉思良久,清军不可能等给前线二十万人换装完毕之后,再对平南军展开进攻,唯一的可能是,集中已经换装的数万人马,打平南军一个狠的。

    只是,会打哪里呢?

    李柘将情报通传四方军镇,同时下令军帅府参谋司做预案。

    曾经的狼狈少年韩天赐已经因功被举荐到了参谋司,他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想法。

    “清军所指,大概率是武昌,不仅因为武昌是九省通衢,新降之地,更主要的是,这里有平南军的汉阳兵工厂,取了武昌府,一劳永逸。不仅隔断湖广江西四川,对诸省也造成了严重威胁。”

    “只是我军在湖广一线,有第三镇、第十镇、第五镇,第十三镇,还有第十五镇、第十六镇做支撑,足够应对当面之敌。清军想要一战而胜,只能继续蓄积力量,一时半会儿,打不起来。”

    “既然如此,我军为何不趁此青黄不接的机会,利用南洋水师、东洋水师的优势,第一镇、第十二镇、联合郑军大举进攻,一举平定剩余半个福建,将战线推进至浙江呢?”

    “至少沿海一线,南到福州府,北到宁波府,是挡不住我们的。”

    “如此一来,我军威逼江浙财赋之地,清军会三思的。发动进攻的时间,只会更晚。”

    消息报到李柘那里,李柘只说了四个字:

    “甚合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