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8残明血歌

第二百四十四章 雪夜下雁门

    当冬天的第一场雪纷纷扬扬落下,大规模战事便停止了。

    今年冬天,格外冷,西北风刮的呼呼作响,仿佛要掀翻这个乱糟糟的世界。

    山一般的物资像大运河一样,从南到北,送到了周军的各个军营里,南方来的兵受不住这么大雪,窝在营盘里睡觉。

    军旗飘扬,周军攻长城未果,退而求其次,在险要之地、交通要道,修筑了营盘里堡垒,以大军、火炮、壕沟,构成了坚固的防线。

    京城已经清理出来,原先诺大的宫殿皇城,只剩下城墙和地基,尽管内阁一再上书请示重新修筑皇城,至旧时规模,都被李柘挡了回去。

    连李柘都是临时找了家还算完好的院子办公,内阁、帅府自然也是。

    废奴令、均田令等平南军新政,在河北、山西等新占领区执行的很好。天知道为何会有那么多百姓、奴仆藏在四处的山里,经过数月的搜寻、宣传和食物供给,下山成了潮流,奇迹般多了几十万人,大多还都是青壮。

    他们被安置在京城周边,有了田地,有了户籍,有了新身份,有了新盼头。

    周军在各城的清理活动,都是以工代赈,给钱的,大周皇帝即位后,从南方各省先后迁来了近十万人,都是打前站的。

    尽管长城、鳌拜、图海的威胁还在,新帝国的诞生,给了他们自信。

    “人口还是太少了!”

    张煌言站在城楼上,喃喃自语。

    “各省新户籍造的如何?”

    李柘遥望远处被白雪覆盖的群山,心里关心的,却是这帝国的根基。

    大战数十年,越往北越是激烈,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人的混战,李柘自认自己是没有那个本事指挥的。

    前线有曹振业、李定国,李勋、王三国,帅府有李来亨在,他还是比较放心。

    就是这人口,想到这里,李柘就想将鳌拜等人推到菜市口。

    自从在西安葛诸哈焚城之后,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满清像是恢复了与大明对峙时的入关劫掠,将人口、财富席卷一空,拉回了草原和辽东。

    留下的,只是烂摊子,没有十来年,恢复不了。

    “长江以南,除了云贵,基本造册完毕,有一千一百万户,广东最多,有200万户,四川最少,只有不到30万户。长江以北至长城,尚未完成,预计不到五百万户。”

    “帝国只有民籍和军籍,其余所谓奴户、逃户、隐户、贱户、匠户等一概不承认。江北民风剽悍,刚刚收复,清理工作,任重道远。”

    张煌言一点一点说着,内心有些唏嘘。

    从崇祯年间满清、流寇开始,到现在将近40年,天下便是一锅粥,几乎无日不战,无日不杀,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满目疮痍。

    “好在,快要结束了!”

    张煌言看着站在身前、近在咫尺的李柘,形象愈发高大。

    不揽权、不奢华,不懒政,不残民,这样的主上,已经足够英明了。

    “加紧进行吧,官员少了,再组织考试,军中不是退下来很多老兵、伤残弟兄嘛,各种安置工作要进行好,他们都是大周的英雄和基石。”

    李柘话音未落,就看到城外官道尽头,几匹军中驿马飞奔而来,背上插着红旗。

    “走吧!”

    一众人再无赏雪的心思,匆匆下了城楼。

    “陛下,我军五日前,攻破雁门关、宁武关,夜袭朔州、应州、马邑,已站稳脚跟。”

    信使从中线而来,带来了李定国的最新战报。

    “哦?这么大的雪天,如何破关?讲来听听?”

    李柘起了兴致,刚刚他也借着赏雪的名义出去了,冷的令人发指。更何况是山西前线,没有城池保护的大营。

    信使激动地不能自已,就算当初爬上了雁门关,都没有这么颤抖过。

    “是李帅的谋划,李帅说,唐代有个姓李的将军,雪夜入蔡州,周军也是不差。祁三升统制和马宝统制亲自上阵,带的头。王都统制和许都统制挑选了军中精锐,约期行动,一同发动。”

    “卑职参加了雁门关破城。我等花了一天一夜功夫,借着大雪,找了个离关城颇远的墩台,一点一点往山上爬。尽管准备充分,中途冻死的,约有百余人。”

    “趁敌不备破了墩台,换装之后,走钢丝般一点一点向关城靠近,血战一场,里应外合,破了关城。”

    “只是,伤亡很大,和我们一起破关的精锐们,只剩半数,就连祁三升统制,都被一枪打在腿上,好在无性命之忧。”

    “李帅说了,来年春暖花开日,必定攻破大同府城,消灭图海,请陛下放心!”

    信使说的激动不已,李柘听的心花怒放。

    “赏!该赏!”

    李柘大声赞叹,李来亨连连点头。

    就连旁听的张煌言、夏时勉、顾炎武等人,都是如痴如醉。

    “命令,以此大功,晋李定国为平凉侯,王归正、许名臣、马宝封伯。祁三升封子爵,职务晋一级。”

    先前灭清军水师、在辽东站稳脚跟,福宁伯李勋已经被升了侯爵,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周第一侯”。

    虽然眼热,但是战绩放在那里,几乎是鳌拜撤退的最直接原因,谁也说不出个不字来。

    谁是第二个封侯的,人选几乎固定,只是谁先谁后,还真不好说。

    论实力,曹振业最强,只是京城一事,吃了大亏,严重拖慢了进军步伐,也失去了第一时间冲进宣府镇的机会,战功打了折扣。

    恐怕只有攻破了宣府镇,才行。

    论指挥,李定国最好,麾下也集聚了各路援军,强兵。若是按照功绩,恐怕也要等到破大同。

    只是,这雪天夜袭,太过故事性和画面性,不仅破关而入,更是接连攻破了三座县城,将钉子牢牢地打在了大同府境内。

    战场一下子到了敌境,太原府成了后方,对于各级府县的恢复,大有利好。

    大周帝国的第二个侯爷,就这样封出去了,还不是克复京城的曹振业,而是后来居上的李定国。

    “将战报送去曹振业等各处吧,通传天下!”

    李柘赏功之后,笑着对李来亨说话,此时看屋外大雪,格外亲切。

    李来亨小小地开了个玩笑:

    “这下,曹振业坐蜡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