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8残明血歌

第二百四十七章 有些沉闷的决战

    没有轰轰烈烈的人海攻城,甚至,没有一次真的攻城。

    周军除了用火炮砸,用投石机砸,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沈阳城和浑河之间,依托山势、水势,绕城一周,用降兵、征发来的山民民夫,修建了一道一丈高土墙。

    土墙内外,沟壑纵横,将沈阳城死死围住。

    墙上驻守的,是大周征讨辽东的八成人马,足足十五万人,全是经历过北伐各次血战的精锐。

    一股一股清兵援军从深山老林里钻出来,在两个月里,源源不断地砸进周军的防线,最终消失在土墙和壕沟之间。

    火炮和投石机上了墙,虽然没有周军上城,但是源源不断的远程打击,让沈阳守军苦不堪言。

    李柘已经决意要用沈阳城、用清廷最后的贵胄,耗尽满清潜在的战争力量,为后续北上扩大疆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这一目标,为了围城打援,为了刺激消失的鳌拜所部,围困沈阳一年,两年,大周都支持的起。

    因为与之伴随的,是大周的新政,在辽东废奴,分田,减税,征兵,重新划分府县,以工代赈,建设新城。

    肥沃的黑土地,将是围困沈阳的周军最直接、最坚实的后盾力量。

    甚至,连火炮厂、火枪厂、造船厂等,都是缴获的现成的,军械署的专员早已北上,已经开始了就地补充。

    沿着进军的方向,大周内阁已经下令,辽河口新建营口城,鞍山驿扩建为鞍山城,新建岫岩、庄河、通化、图们、长春、吉林等县城,作为大军集聚防卫之所在。

    自从图海重伤后,沈阳清军屡次出城,干扰周军围城,未能奏效。

    两月之间,仅有从北方来的一只万人队,在损失了六成人马后,在清军的接应下,冲进了土墙范围,最终进城的,不过两千余人。

    夏天到了,

    沈阳越发凋敝。

    就连炊烟都少了许多。

    粮仓里倒是不缺吃的,水源也是充足,只是,哪里都少不了发战争财的。

    末日余晖,也有霎那间刺痛人眼。

    王公贵族和普通百姓,吃的穿的,享受的能一样吗?

    八旗这么等级森严、人身依附如此紧密的社会团体,能一样吗?

    明显是不能。

    守军还能吃个肚饱,普通的百姓已经开始饿肚子了。

    皇城依旧莺歌燕舞。

    玄烨觉得不应该如此,但是,他还小,他曾经任用的亲信,或死或降,就连图海都中了暗算,他不知道该如何。

    进军营掌兵,御驾亲征?

    就算他愿意,王公们也不会允许他上城墙。

    如今的局势,不是御驾亲征,也是了。

    围困在孤城里,清军想打,周军不想打,每天承受着越来越精准的火炮攻击,很是难受。

    “不会有援军了。”

    十月初,图海伤势基本恢复,谏言的第一句话,就表露了悲观情绪。

    若非他在围城之初就被重伤,按照他的谋划,此时应该早就突围,或在北面的茫茫林海中,或在苍茫的草原上,等候东山再起。

    只是,大多数的王公,都不同意。

    抛家舍业,有多少人有如此莫大的勇气?

    图海有,玄烨或许有,但是已经习惯了花花世界的贵族们,不会有。

    支持者了了,

    如今周军土墙-壕沟体系已经建成,朝廷已经困死在城内。

    城外的金灿灿,早已成了周军的口粮,甚至连营房,都按照关外的样式,修成了坚固的土房子,还是带火炕的那种。

    天气越来越凉,等到了初雪降临,局面只会越来越糟。

    图海和反对者们吵了数次,泱泱而回。

    他在重伤期间,手头的精锐们,已经被四面拆分殆尽,只剩下亲卫们,即使是想发动一场政变,强行将皇帝带出重围,也不可能了。

    用两个词来形容如今的局势,就是“粮草无忧,坐以待毙。”

    朝廷数次派遣使节出城,表态有条件投降,去皇帝位,重新回到建州卫都督位置,忠诚大周,愿意替大周征战草原等,均被无情拒绝。

    “已经没有谈判的条件了,怎能如此昏聩!”

    图海大悲,在他看来,皇帝是聪明睿智的,有圣天子之资,太皇太后也是女中豪杰,只是,时运不济罢了。

    城中越来越虚弱。

    朝廷的条件已经降到了只要求保证满清皇室、王族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一条,也被无情拒绝了。

    大周的意思很简单,必须无条件投降,无条件接受大周后续的处置。

    “行就行,不行就打!”

    这是曹振业在不耐烦之下的原话。

    大军围城数月,他这个东线的统帅,同样在城外军营数月。什么时候解决了沈阳清军,什么时候他才能彻底安心,换个驻地。

    先前的东、中、南、偏四路周军,如今只剩下他一个还在执行使命。

    中线的李定国一路干到了长城,如今各部回防休整,中线已经解散。

    南线事实上名存实亡,偏师的李勋,也向他交卸了职责,除了留下北洋舰队,以及新调任北洋的梁思明提督外,已经率军返回了广州。

    北洋舰队正在重建,东洋舰队正在补充,南洋舰队已经开进了安南近海。

    潘善宇在安南数年,终于混出了名堂,在王三国的支持和策动喜爱,假借黎朝名义,向大周求救,将安南北部土地、户籍奉上,要求归附大周。

    李柘已经下诏,划归顺之地为定安府,以黎朝王族黎正源为知府,享受伯爵待遇,暂归广西管辖,晋王三国为侯,以第六镇为基础,扩编为第六镇,第三十一镇,以潘善宇为第三十一镇统制,驻守定安,对抗南朝。

    李勋此次南下,也是同样的原因。

    沈阳初雪降临,清廷仿佛认了命,连城墙上的人影子都少了。

    不断有人顺着城墙,用绳索溜出城投降。

    周军仍未攻城,连炮都不打了,将土墙上原先预留的口子,堵的死死,同时泼冰,将土墙化作了冰墙。

    留在城内只能等死。

    出城投降只能任人宰割。

    对于普通旗丁不是二选一的问题,到了朝廷那里,依旧是争吵不休。

    最起码,保住手中的钱财,能够维持过富家翁的钱财,这是贵族们最后的底线了。

    依旧被周军无情拒绝。

    城内不知山河变化,承明五年,就这样过去了。

    平平无奇。

    图海死了,在一次朝臣争吵引发的大乱斗中,被下了黑手,回家后吐血不止,几天后就死掉了。

    死的无声无息。

    城门逐渐打开,大规模投降开始。

    只有皇城依旧沉默。

    周军仍未进城,也未打开土墙缺口,只是让他们相互检举,军中佐领以上,朝中子爵以上,均另行关押。

    清理一营,放出一营,直至承明六年二月底,再无投降者。

    曹振业分兵占据了沈阳城墙,对皇城依旧只是围困。

    虽然生擒敌酋是个光宗耀祖的活儿,但是大周皇帝李柘并没有这么要求。

    他觉得,就地消灭满清最后的皇族,挺好的,最好是不费一兵一卒。

    至于费钱嘛,开发东北不要钱?

    一样的,一样的。

    大军在沈阳驻扎近一年,距离沈阳最近的辽阳、抚顺、铁岭等地,已经渐渐恢复了元气,成为人烟辐辏之地。

    大周政令通行,是个本地人都知道,大周就连征发徭役,都是给钱给粮,绝不拖欠的。

    至于骚乱,十数万大军聚集,哪里会有?

    名声立起来了,地方也安定了,就连内阁也觉得钱花的很值。

    沈阳的皇城陷落了,由内而外。

    玄烨最终还是鼓起了勇气,留下大篇绝命词后,用祖传宝刀,自刎身亡。

    太皇太后、皇后等一众人,追随而去。

    曾经盛极一时的满清,

    自此宣告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