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8残明血歌

第二百五十四章 仿佛盛唐气象

    哈密城破的有些,猝不及防。

    城西的瓜尔佳忙着开门,城北的哈密王仅剩的亲信也在开门。

    还有周军密探的到处鼓噪。

    号称能挡住大周半年有余的哈密城,一夜便破了,破的大摇大摆。

    白文选亲自从城西进城,在瓜尔佳的配合下,掌控住了另外两部鳌拜援军,从西向东,缓缓推进,最终在王宫外围,与城北开来的周军会合。

    说是王宫,宰相带着人在宫里,哈密王却带着周军在宫外。

    夜间的开门行动,哈密王不辞辛苦,亲自参与,如今虽然一身臭汗,仍然笑容满面。

    不能不开心啊,这讨厌的王宫,讨厌的宰相家,眼看着就要灰飞烟灭。

    “顺义伯?”

    “顺义伯?”

    白文选一连喊了两声,哈密王才在高个子的提示下,认识到了是在叫自己。

    对了,从今天开始,自己就不再是西域大漠里的哈密王,而是大周钦封顺义伯。

    “白提督!您说话!”

    “不敢,不敢,顺义伯,是超品伯,论品级还在我之上,不用这么客气。我是想问,你要再劝降看看吗?”

    哈密王看着不远处王宫城墙上、气急败坏的宰相,胖嘟嘟的身体仿佛要随着怒气爆炸,心里更加开心,坚决摇了摇头:

    “这时候都还看不清局势,想要负隅顽抗,没救了,提督大人,自便即可!”

    “真的?”

    “真的!”

    “那这王宫?”

    “自便,毁了便毁了,我如今是大周顺义伯了,哈密王宫与我无干!”

    白文选盯着哈密王瞅了几眼,转过头去,挥了挥手。

    “放号炮!”

    轰隆隆,一通号炮响起,紧接着便是火炮轰鸣。

    虽然是便携式的轻炮,射程和威力也足以掩护攻城。

    瓜尔佳指挥着降军攻击前进,王宫上的反击稀松。

    忽然,宫内传来了一阵激烈的拼杀声,却是从王宫密道进入的周军杀了出来。

    哈密王自用的密道,就连宰相都不清楚。

    这也是他能无声无息,前往城北参与开门行动的最大秘密。

    仅仅半个时辰,哈密王宫便落入周军手中,负隅顽抗者,不接受投降,被哈密王带着族人,拖出城外,亲手斩杀殆尽。

    哈密城上飘起了大周旗帜,白文选飞书报捷,按照周军标准,开始甄别、编练降兵,最终整编出一个纯骑兵镇,除了军旗,其余都是哈密军制式。

    瓜尔佳暂代统制,白文选从军中调拨了一批军官,作为中坚力量,加入了这一暂编镇。

    正式的任命,要等李定国前来,编制确定,则要等陛下的正式任命。

    瓜尔佳很是满意。

    哈密王也很满意,战事刚刚结束,他就开始会同族人整理族中财物,准备进京安置。脱离这一祖祖辈辈生存的土地,是很艰难,只是,相对于在大漠里继续吃沙子,他更想在传说中的中原花花世界过一生。

    反正五十年内,爵位不缺,钱粮不缺,还有护卫和哈密的特别税收,他很是满意。

    与哈密虽然没有了政治联系,但是商业联系,依旧能让他和他的家族富庶数代。

    万事俱备,只待定国。

    白文选等了一个月,军队也已经休整过来,就连新编的瓜尔佳暂编镇,也跃跃欲试,准备打一打老东家。

    周军的银饷、钱粮给的太足了,就算是伤残,也能有妥善安置,当个吏员什么的,地位比大清不知道高了多少。

    李定国的大军,更是浩荡,骑兵精锐只有三个镇,民夫却有十万,仿佛天边的一条长龙,落入哈密城。

    大军进城的那一天,满城沸腾,瓜尔佳、哈密王无不庆幸当初的选择。

    正式宣旨,哈密王领旨谢恩,第二天就在周军的护卫下,向东去了。

    瓜尔佳被正式任命为暂编骑兵镇统制,会同徐九亨部,加入白文选部作为先锋,出击吐鲁番,李定国延后十日路程,接应、安置,作为大军后盾。

    西域强国哈密转瞬即亡,有了这个例子,吐鲁番杀了鳌拜的信使,望风而降。

    西进行营在吐鲁番分兵,白文选领兵继续向北扫荡,攻迪化、阿力麻里,至伊犁,攻占准格尔旧地为止。

    徐九亨、高应凤沿着大漠北路,出铁门关,攻占曾经的焉耆、尉犁、库车、阿速等绿洲,与副帅王三国部在喀什会师。

    土王主动降顺者,依哈密王例,各自封爵,不想顺者,或逐或斩。

    周军轮战军镇,接连不断开来,会战两年余,局势终于稳定下来。

    准格尔部北迁,鳌拜彻底损兵折将,彻底缩进了北方草原,西域成为大周故土。

    和硕特部以青海降,乌思藏法王亦降。

    帅府以军功封白文选等伯五人,徐林、邵子良等子爵十余人,王三国在茫茫沙海中九死一生之后,终于晋升了侯爵。

    内阁以陛下建议,分省治之,新建青海、西藏、南疆、北疆、西疆等省,各置提督,新编瓜尔佳等五镇,与西进行营分出的五镇相互组合,各自驻守。

    在热海边择地重建碎叶军镇,择军驻守。

    青海提督驻西宁,西藏提督驻拉萨,南疆提督驻喀什,北疆提督驻迪化,西疆提督驻伊犁,各自开疆。

    时事纷乱,西部暂平,万幸帝国依旧蒸蒸日上,硬是撑了三年,直复全土。

    不毛之地多,人口稀少,教化任务重。

    好在,西进的商路也随着大军征伐,通了。

    马匪或死或降,税收少了,赚的多了,一条全新的、流淌着金银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了生机。

    战败的俘虏们,在修路,在治沙,在建城,在监督之下,拼命的干活。

    除了苦一些,倒是吃的饱,吃的好。

    军驿城堡连绵不绝,树立在连通西部五省的官道上。

    管理驿站、城堡的基层官吏,基本都是军伍中退下来的老兵,伤残兵。

    军中配婚、集体大婚的传统依旧,在当地有了官职,有了家庭,有了牵挂,逐渐地,开始扎根发芽。

    国库的银钱投入,随着官衙、驻军水一般的流进来。

    西部渐渐稳定,百姓开始行商,参军,务农,而不是像往常,忙时务农,闲时为匪,提着脑袋做活。

    一时间,

    仿佛,盛唐气象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