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年

第四十三章 厚颜无耻

    至于将灾民滞留原籍,更是一派胡言。

    自古以来,传统文化注重的,从来都是安土重迁。

    以小农生产为主要经济形式的社会中,倘若不是实在活不下去,没人有会选择背井离乡。

    无论是走西口、闯关东,抑或是下南洋。

    无一不是因为大的灾荒,实在是留下就只有死路一条,不如放手一搏。

    索额图这时候提出这份建议,目的非常之明显,就是要把灾民饿死在故乡。

    而且这样做,还会附带出一些明显的好处。

    比如赈灾,从来都是件肥差。

    当朝廷需要再某一项事情上发力的时候,泥沙俱下,总是容易造成一定的浪费。

    至于提出户部粮食赈济灾区的事情,那就是赤裸裸的宣战了。

    这个老王八蛋,不可能不知道户部粮食的现实状况。既然如此,还保持这种论调,那就是故意找茬了。

    胤禵不打算惯着他这个毛病,出列道:“启禀皇阿玛,索大人的建议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户部的仓场,由于之前索大人和佟大人的弹劾,还在清查,暂时动弹不得。”

    “不如皇阿玛下旨,由索大人出面,向京城的粮商们借粮,向百姓低价售卖。”

    “等到南边的粮食运到之后,再分批还给他们。”

    胤禵这招也算是比较不要脸了,只提粮食,不提银子。

    如果真的办成了,粮商们估计要哭到姥姥家。

    好家伙,这就是一场粮食化的货币战争。

    现在五两银子一石粮食,价格下来之后五两银子五石粮食还要再多一点。

    凭空把粮商的四两银子,转手就给了其他群体。

    听了这话,几大王爷终于站不住了,纷纷出言道:

    “粮商也是朝廷的子民,不可如此盘剥。”

    “赈灾从来都是朝廷的职责,不可让他人逾。”

    ……

    看着菜市场一般热闹的朝堂,康熙瞥了李德全一眼。

    就听李德全高声喊道:“肃静!”

    见群臣都已经安静下来,佟国维出列道:“启禀皇上,奴才以为,户部的粮食暂时不能动用,不如由朝廷出面,对粮食进行大宗采购,或许能够取得一个不错的价格。”

    康熙冷笑一声,问道:“你以为什么样的价格,算是不错的价格?”

    佟国维躬身答道:“回禀皇上,这价格不是奴才等说了算的。需要户部同京中各粮商,共同商议之后,才能最终确定。”

    康熙见这个老家伙又开始耍滑头,故意嘲讽冷声说道:“照你的意思,就是说,即便粮商们开出了天价,那朝廷也得认了?”

    佟国维赶忙解释道:“这自然是万万不能的,朝廷只要不让粮商们蒙受损失,奴才想着,这些粮商们还是愿意为朝廷分忧的。”

    这话是特么什么意思,什么叫不让粮商蒙受损失,才愿意为朝廷分忧。

    康熙心中暗骂。

    见康熙脸色很差,佟国维还是补充道:“奴才窃以为,朝廷对于粮商不宜过严,严则生怨,对朝廷风评不利。”

    这话还真特么是胡同里抓驴,两头堵。

    一边想着朝廷出银子,还不降价的买粮食,另一边用风评和物议组织朝廷采用强制手段。

    看来这甘蔗还是有两头甜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吃到而已。

    康熙看着这些满心为了朝廷好,积极出谋划策的大臣们,有点忍不住自己心中的恶心。

    抬手指向马齐,问道:“马齐,你是户部尚书,你来说说应该怎么办这件事情?”

    马齐出列躬身,道:“回皇上的话,奴才以为粮价高到今日之地步,已经到了不控制不行的地步。”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不如还是先把下半年的开支腾挪出来一部分,购粮赈灾。同时暂时不要再继续清查,先把仓场的存粮多拿出来一部分,以纾民困。”

    “双管齐下,会是一个比较好的开端。”

    “另外还要严查粮商囤积居奇,对于故意扰乱朝廷秩序的粮商,必须严惩。”

    康熙点了点头,今天到这,总算还是听到一句人话。

    虽说还是有点和稀泥的意思,但是处置方式已经算是有点进步。

    气愤了一早上的心情,终于开始有点平复。

    康熙回到座位上,坐下之后,转向几位王爷说道:“博果铎,朕听说这次故意囤积抬价的粮商们,大部分都是你门下的奴才,有没有这回事儿?”

    庄亲王博果铎,立即出列躬身答道:“回皇上的话,这些都是污蔑,和奴才概无关系。”

    康熙点点头,不置可否,接着向其他几位亲王郡王,问道:“那和你们有没有关系?”

    众人非常果断,齐声答道:“和奴才等毫无干系。”

    见如此状况,康熙也没有多说什么。

    这一问一答之间,在胤禵看来,简直就是在走过场。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由于胤禵之前没有接触过皇族内部事务,所以对于这些亲王郡王,没有更多方面的了解。

    毕竟都是自家血缘关系很近的族亲,没有什么打的罪过,例如谋逆、大不敬之类的。

    皇帝那他们也没什么好的办法,都是同一个祖先,也都是立过功的。

    只是皇帝这一支在传承皇位,其他支在传承王府爵位。

    这把事情在发生之前走了明路子,就是为了避免后续打击过程中,再被这几家王府轮番上阵来找补。

    问完之后,康熙撇了一眼正在打瞌睡的胤禵,向众大臣问道:“咱们现在议一议,由谁来主持,负责在京城筹粮赈灾。”

    不等众人开口,马齐直接出列道:“奴才以为,四阿哥和十四阿哥比较合适。”

    “两位阿哥在户部观政期间,对于相关事务的处置和把握都已经非常完善。”

    “而且才刚刚处理了户部仓场的相关事宜,是主持筹粮赈灾的不二人选。”

    马齐的想法十分简单,就是赶紧把这位十四阿哥支走,最好永远离开户部。

    这才来了多长时间,就靠着一张张表格,都特么快把去年的账册查个底掉了。

    这段时间胤禵太忙了,还没顾上好好分析,一旦腾出手来,不知道还要出什么幺蛾子。

    不如趁着这次的事情,把人先支走,成与不成,估计短时间都不能回户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