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郊外的小路

第三十四章 期房

    “这事儿也怪我,非要买个新房。新房你知道的,都是期房,只能看看位置、效果图、样板间。其实有好多二手房可以选择,有的甚至还没装修呢。我是觉得给儿子买的,不着急……”沈雪埋怨着自己。

    经济降速,楼市降温,特别是小城市,开发商杠杆过高,盲目开发,烂尾楼盘早不鲜见,而且很难处理。无论谁赶上,都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开始时,开发商多次以解押资金未到位为由,拖延交房近两年,大家虽然不满,但也还抱有希望。

    后来,开发商资金链彻底断裂,十几栋十几层高的毛坯房都烂尾了,大家才真着急了,于是串联、聚集、维权……

    “你知道吗,有人在群里说要上访,马上被踢出了群,半个小时后就被叫去‘喝茶’了。”沈雪神秘地说。

    此事牵涉多方利益,政府、银行、开发商、施工方,可能还有贷款公司,最后才是业主。

    找仲裁,还是回到开发商那里,无财产可供执行。找媒体,就是有点动静,也很快被各种热点话题淹没了。找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接待了业主代表,并进行了安抚,表示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理,有新的进展会第一时间告诉大家。

    这期间,政府提出过一个“自救”计划,每户再出一笔不少的钱,就可完工交房。且不说这个方案合不合理,那些用全部积蓄交首付,已经开始还贷并且还要还几十年的人,又如何承受得起。

    从买房时的喜悦和希冀,到烂尾时的悲伤和失望,最后都归为现在的疲惫和无奈。

    生活还要继续,等待解决的同时,陆陆续续有二十几户业主住了进去,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每个人的心态都不一样。

    有的迫于生活压力不想再在外面交房租;有的情结使然,一心要住自己“家”里;有的苦中作乐,调侃自己是“城市里的吉普赛人”;有的是被迫跟家人过来的,或委屈或不情愿;有的是象征性的,表达一种对同伴的支持和对有关方面的抗议。

    这些楼没水没电,没门没窗,有楼梯没护栏,有卫生间没厕所。

    有的人在低层住,上下方便,反正随便选,没人管;有的人就住自己‘家’,十几层楼,每天爬上爬下。有的简单装修一下,安门窗、刷油漆、置办家具;有的直接搭帐篷……

    院子里坑坑洼洼,杂草丛生,还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一下雨全是积水、泥泞,只能铺一排石头,迈着走。

    “他们也适应了些,街坊邻居似的相处得挺好,一块儿聚餐、跳舞、打牌什么的。要说,人真是没有吃不了的苦。一辈子免不了有个三灾六难的。”沈雪说。

    沈雪这次回去,事情有了进展。当地有关部门表示正在积极协调项目复工,但没有给出具体日期。

    后来,项目真的复工了。

    这么说来,相比各个省,各个城市不知多少的烂尾楼,他们算是幸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