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混在明末当军阀

第43章 粮牌和城防营

    在南江城北面有一座山名为米仓山,翻过米仓山就到了汉中地界。

    米仓山之中有一处峡谷,入口狭窄,但是里面的空间却相当宽阔。

    一条诺水河从米仓山上发源,经大峡谷流出,汇入南江。

    而南江又汇入巴江,巴江最终汇入长江。

    米仓山大峡谷距离南江县城也就五六十里路程,步兵行军最快一天就能赶到,若是骑兵的话最多只需要两个时辰就能赶到。

    这里的地形易守难攻,只需要在峡谷入口建造围墙工事,就能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而且其中地形广阔平坦,还有水源,背后又是高山,非常适合作为一个军事基地。

    李恒正是看中了这些优点,所以决定在这里建造自己的第二座军事基地。

    他已经派林锐带着一部分士兵以及工程营五百人,押着上次战斗缴获的几百名流寇俘虏先一步前往米仓山大峡谷开始基地建设前期的筹备工作。

    自己则暂时留下来还要处理一些必须要做的事情。

    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当众处决了马典成等十七名流寇主将和大小头目。

    这些人在被县衙大牢里那些善于用刑的狱卒们好生招待了一番后,都把自己能交代的情报全都交代了出来。

    那些口供的内容,别说李恒了,就算是那些见惯了生死,本身也不是什么善类的狱卒们也是一个个面色难看,大骂流寇残忍,禽兽不如。

    怀着怒气,所以有好几个流寇头目在审讯中没能扛过去被弄死了。

    剩下马典成等人也是被折磨的半死不活,奄奄一息了。

    李恒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让人在城外的空地上栽了十七根木桩,然后将马典成等人绑在上面。

    又将县城的百姓们聚集起来,让人当众宣读马典成等人的口供,那上面桩桩件件的恶事听的众人一个个义愤填膺,大骂不止。

    李恒又很贴心地让人运来了一堆石头瓦砾堆放在一旁。

    这时候不用动用,就有愤怒的百姓捡起石头瓦砾向着马典成等人砸了过去。

    有人带头,很快众人一拥而上,都捡起石头瓦砾当做武器砸了过去。

    没多久,马典成等人就被砸的面目全非,成了一滩烂泥。

    这一波操作,让李恒又收获了一波声望值。

    第二件事,则是李弘在城中开设了两家李记粮铺,专门售卖粮食。

    不仅价格很公道,粮食的质量还非常好,全都是新米,没有腐烂发霉的陈米或者掺了沙子的烂米。

    唯一的要求就是每家每次最多只能购买三天的粮食。

    之前县衙已经对县城的人口做过一次统计清查,无论是原住民还是后来搬入县衙的,只要在县衙备案,编入户籍的,都会每家发放一个有特殊标记和编号的木牌,每次去购买粮食的时候都要带上这个木牌。

    有点类似于后世的粮票,这个木牌也被南江的百姓称为粮牌。

    实行计划配给,这也是战争时期常用的一种供给手段。

    每次去买粮的时候带上粮牌,负责售卖的人都是李恒从市场招募出来的商人承担,这些人既熟懂得做生意,又对李恒忠心不二,办事自然稳妥。

    他们会对每次来买粮的人进行详细的登记,包括时间,买了多少都要记录的清清楚楚。

    粮牌不允许外借,若是被发现一次,先是警告一次。

    若是再犯,县衙就会收回粮牌。

    若是家中有人去世,必须第一时间前往县衙报案,经过仵作检验后确认非他杀才允许家属下葬。

    县衙也会因此核减该户购粮的份额。

    还有其他一些规定。

    这么做的原因一个是保证粮食的稳定供给,同时也能避免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官售的粮食牟利。

    其实好处不止这两点,比如说可以用粮牌来促使百姓们踊跃来衙门登记户口,方便衙门掌握辖区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

    还有,可以用来甄别防范混入城中的敌方谍探习作。

    比如细作要混入城中,如果不去县衙登记的话,就算有地方住,也难以买到粮食。

    就算城中有内应,能混上两三天。但是因为每家每户一次只能购买三天的粮食,所以时间长了必然是无法维持的。

    如果这些谍探习作冒险去县衙登记的话,则暴露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再者,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县城变得更有吸引力,能让那些散步在各处的百姓更加愿意进入县城生活。

    当然,这对于那些有钱有粮的土财主们自然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

    不过对付这些土财主们,李恒自然有其他的办法。

    第三件事则是组建城防营。

    李恒对于自己的嫡系人马的定位是攻城略地的野战军。

    系统召唤的出来的士兵虽然精锐,但是人数必定是有限的,随着以后地盘越来越大,不可能每一处地方都派自己的嫡系去守卫。

    那样只能摊薄自己的兵力。

    所以建立一支承担地方守备任务的城防营就成了刻不容缓的大事了。

    城防营的主力自然是从当地招募的青壮,但是主将和其中的骨干,李恒肯定是要派自己信得过的人去担任的。

    就比如李恒之前不是留出了两百人作为巡防队,打算配给知县吕兆波调配。

    现在巡防队要升级成城防营,这两百人就是这支部队的基石和骨干。

    同时,李恒还打算将自己从李家湾带出来的李大山和李石头等人全部编入城防营。

    李家军第一支城防营就在南江城诞生了,暂定的编制是一千人。

    营地就在南江城附近,统领暂时由原来巡防队的队长赵虎担任,下面设十名百户,每名百户领一百人。

    百户下面设总旗和小旗。

    李恒有心培育李大山和李石头,但是他们现在并没有从军的经验,所以暂时给他们两人都安排了一个小旗的职位,相当于后世军队中的副班长。

    以后等他们经过历练成熟一点,再立下功劳的话再行提拔也不迟。

    城防营的士兵都是有军饷的,而且参加城防营的士兵,家属也可以享受到一些优待,比如在购买粮食的时候可以多购,比如在有诉讼的时候县衙会优先处置,比如军属可以见官不跪等等,比如门口会钉上“光荣之家”的木牌……

    有些优待是实打实的,有些则是精神上的,面子里子都有。

    所以,城防营招兵的告示一发出来,城中的百姓瞬间沸腾了,前来报名的人差点将衙门的大门给挤破了。

    最终还是李恒让人在县衙外面的广场上搬了十几张桌子作为报名处,又让县衙的书吏全部去帮忙,又让李成派出士兵维持秩序,才让报名工作顺利进行。

    在这样踊跃的气氛下,不到一天时间,一千个名额就全部招满了,而且质量还不错,基本上都是十六岁到三十岁之间的青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