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塞:混在明末当军阀

第51章 巴州城能保住了!

    深夜,巴州城,知州衙门的三堂之中还点着蜡烛。

    桌案后面坐着一个文士模样的中年男人,眉头蹙起,正在和旁边一名师爷模样的人在交谈着。

    “钟先生,流寇抓了许多百姓帮他们打造攻城器械。如果快的话,明天可能就会再次攻城。之前流寇是没有料到先生会组织百姓守城,所以吃了亏。但是等到明日,他们有了足够的攻城器械,又用抓来的百姓当肉盾的话,那我们要想守住城池就很难了。为今之计,还是要尽早设法突围啊。”

    师爷模样的人忧心忡忡地说道。

    此人也的确是个师爷,不过是原本的巴州知州的师爷,名唤吴方舟。

    前些日子,在流寇大军攻入保宁府,占了阆中等地的消息传来后,巴州知州就提桶跑路了。

    同知和通判,一看一把手跑路了,也很快跟着跑了。

    衙门里那些胥吏也大多数都跑回了家,衙门里没剩下几个人。

    而这剩下的几个人里面其中就有这位吴师爷。

    钟子清一看衙门指望不上了,所以干脆就自己出面,以自己的声望筹措钱粮,招募人手,抵抗流寇。

    而这位吴师爷因为原来是知州的钱粮师爷,办事也颇为干练,就被钟子清招募为自己的临时幕僚,替他掌管钱粮,出谋划策。

    这个中年文士自然就是钟子清了,原大明崇祯朝兵部武备司郎中。

    钟子清听了吴方舟的话,沉默了片刻后问道:“吴师爷,这衙门里面的官员都跑了,你为什么不跑?”

    吴方舟愣了一下后叹口气,脸上露出了苦笑:“老夫是湖州府人士,家中本就清贫。早年三次乡试不中,也就绝了仕途之心。发妻早逝,只有一个女儿,也早就嫁人生子。后来飘零半生,辗转来到蜀中,到现在依然一事无成。你说我要是跑,还能跑去哪里呢?”

    湖州府在江南,跟蜀中相隔千里。如今兵荒马乱,能活着回到家乡的概率不能说没有,但是也绝对是危险重重。

    况且,江南也不一定安全啊。

    再说了,他如今家中也算是没人了,也就等于没有什么牵挂了,

    钟子清平静地道:“你无处可去,我又能去何处呢?巴州是我的家乡,我从小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这里有我历代先祖的坟茔,有我的的家人,有我的亲朋好友,有我熟悉的一草一木。知州能跑,同知能跑,通判也能跑,但是我钟子清却不能跑。就算最后挡不住流寇,我也要将我们的尸骨埋葬在这巴州城里。”

    吴方舟闻言神情复杂,刚想说点什么的时候,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匆匆的脚步声。

    两人都闻声看去。

    只见一名身穿半身罩甲,腰间挂刀的英武青年快步从外面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封信。

    “父亲,这是刚刚有人从城下射上来的,信封上写着要父亲亲启。”

    这个说话的青年正是钟子清的长子钟恪,字恒毅。

    钟自清疑惑地接过儿子呈上来的到信,当他看到信封上的字迹时,突然眼前一亮。

    “竟然是他派人送来的信?难道?”

    钟子清认出了信封上的字迹正是之前自己的同年,之前还拜访过自己的南江知县吕兆波的字。

    一开始的确是有些惊喜的,但是很快他就想到了一点。

    如今城外到处都是流寇,这时候吕兆波写给自己的信却被射上了城头,难道他竟然投降了流寇,今日写信是为了劝说自己投降吗?

    一瞬间他生出一种将手中的信直接撕碎的怒气,但是很快又冷静了下来。

    那位不像是那种能够屈身事贼的人,自己应该不会看错人的。

    难道南江也没有被流寇占领?吕兆波写信给自己又是为何?难道是来向自己求援?他怎么知道自己在巴州这边的事情?

    怀着种种疑惑,钟子清拆开了信看了起来。

    信的内容不算长,只有一页纸。

    但是钟子清却足足看了半天才放下,脸上的神色很复杂,既有惊喜,也有疑惑。

    一旁的钟恪实在忍不住了,开口问道:“父亲,信是何人所写?写的什么?”

    吴方舟也看了过来,显然也想知道答案。

    钟子清回过神来,将信折好装入信封,笑了起来:“信是南江知县吕兆波写来的,他让我们再坚守两日,说两日后就会有援军抵达。”

    钟恪一听立刻兴奋起来:“太好了!没想到吕县尊竟然也知道我们有难。只是没想到这位吕县尊竟然也是文武双全,还真是让人意外啊。”

    吴方舟听到吕兆波的名字,心生疑惑。

    他作为原知州的师爷,对于吕兆波这个知县自然也是知道的,因为南江县就是巴州下辖的一个县。

    甚至吕兆波来巴州城公干的时候他还见过对方。

    在他的印象中,吕兆波虽然是个干吏,但并不是那种懂得练兵的文武全才啊。

    他怎么做到的既能保住南江城,还能知道巴州这边的情况,甚至还要派兵来救援的?

    出于谨慎,吴方舟还是开口提醒道:“钟先生,小心有诈啊。”

    钟恪此时也意识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看向了其父。

    钟子清道:“有没有诈你们跟我去城头一看就知道了。”

    因为信中提到,为了表达诚意,会派人今夜在流寇营中制造混乱。

    至于真假,上城一看就知道了。

    钟子清很快在儿子的帮助下套上了一件罩甲,带上宝剑,领着儿子钟恪还有吴方舟以及几名钟家子弟客串的护卫匆匆向着城头走去。

    城头的乡勇首领也是一名钟家子弟,正在尽职地带着人在城头上巡视。看到钟子清等人深夜上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神情有些紧张。

    钟子清摆摆手让他继续巡视,几人来到城头,选择了一个视野较好的位置。

    城头上没有点火把,也是担心被城下的流寇当成活靶子放冷箭。

    “如果他们要制造混乱的话,首先会选择流寇存放军粮草料的地方,这些都是易燃物,只要一把火就很容易制造出混乱来。”

    钟子清看着城下流寇的营盘轮廓说道。

    流寇的营盘扎的非常简陋,他们在城头上看的一目了然,哪里是主将帐篷,哪里是存放军粮草料的地方都看得清清楚楚。

    钟恪和吴方舟闻言都盯着流寇营盘的西南角看了起来,那里正是流寇存放粮草的地方。

    果然,没过多久,西南方向就突然出现了一团火光,然后火光越来越大,引发了流寇的骚乱,无数的人影在火光照耀下跑来跑去,许多人大声呼叫着。

    钟恪神情振奋叫了起来:“果然被父亲给说中了。”

    钟子清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看来吕兆波说的的确是真的。

    突然,吴方舟指着流寇营盘的另一个地方叫道:“钟先生快看,那边也有动静。”

    钟子清父子闻言看了过去,发现流寇营盘的西北方向也燃起了火光。

    “那里好像是流寇存放攻城器械的地方吧。”

    钟子清有些激动地问道。

    “没错,我白天亲眼看到流寇派人将打造好的那些攻城器械存放到了那个地方。看来,点火烧毁流寇的粮草只是用来吸引流寇的注意力,他们真正的目标是流寇的攻城器械啊。好一招声东击西啊!”

    钟恪神情振奋,狠狠地挥了挥拳头。

    钟子清喃喃道:“粮草被烧毁了,流寇还能从百姓手中抢掠。可是攻城器械如果被烧毁了,要想再打造就需要至少两三天的时间了。这一招真是妙啊!”

    到了这个时候,他原本蹙起的眉头也舒展开了,脸上的神情轻松了许多。

    巴州城能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