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鉴宝大亨

第八百四十章买一送一

    丁毅找个借口走了,去跟上头卡尔请示。

    “看吧,做个淘客就是惨,人家都不放眼里。”老管家摇头道。

    楚烨眼皮翻了下,道:“捡漏是为了赚取差价,而不是等人拍马屁。”

    “是吗?”老管家迅速接话,道:“那你为什么特意提出来,物件都不好。”

    “我乐意。”

    楚烨随口一句,把老管家气到了,接着也不给人家机会,伸手取下各自上一副字帖。

    字帖边的铭牌,有简单的信息,为清末江宁大户找先生为孩子写的‘三字经’,标价五百块。

    如此价格,对于楚烨这种层级来说,跟五块钱没区别,直白点就是垃圾货。

    所以桑眼、老管家都很是不解,自然买一送一,为什么不整个价格高一点的。

    楚烨不解释,走到八仙桌一角落座,把字帖放桌上摊开,然后拿起放大镜查看。

    他是在做样子,毕竟入手后,就确认了字帖的信息。

    “汝宁南,字明山,苏省江宁人,道光三年进士,后任邻州县丞,师从绸都大书法家黄田烨。”

    老管家看着字分析:“早期字中无不透露黄田烨风格,晚年才逐渐有了自己的神形,字俊秀而刚正,如是其一声清廉的写照。”

    “嗯,看来是早期作品。”桑眼在另外一侧低头扫字帖,接下话茬。

    汝宁南因性格刚烈得罪不少人,很早被罢官回家乡做了教书先生,就是种种田养家畜,所以即便晚年大成之作,价格也不会很高,更别提早期了。

    所以,桑眼两人认为五百块价格,也算是合理。

    楚烨并不加入两人的谈话,拿着放大镜来回扫着,表情十分认真严肃。

    柜台内店员看得分明。

    大约十分钟后,楚烨放在放大镜,道:“这幅画我要了。”

    “买一送一的规则,是只能挑五百块等价物件。”店员语气平缓道。

    “有这规则,为什么不早说?”老管家惊呼,店员表示此地所有店家都是这个规则。

    “糊弄…算了。”

    老管家想呵斥,分明是故意羞辱他们,但想到楚烨后续的目标,也就不说话了。

    楚烨并没有翻脸不买了,而是让桑眼从背包拿五百块,跟店员要发票,自己去架子找个过得去的赠品。

    “对了,请问如果我看中超过五百块,能不能补差价?”他问道。

    店员给了肯定的答案。

    他就随手拿起,标价一千块的水晶杯,让桑眼补差价。

    “杯子我看也不值一千二,带着不闲占位置吗?”老管家说道。

    楚烨一手杯子一手卷起来的字帖,微笑道:“我喜欢呗。”

    “我早晚会被你提前气走。”老管家摇头不已。

    杯子没有任何型态修饰,就一个圆柱型,收口的圆弧甚至肉眼可见的扭曲,若不是水晶本身材质色泽均匀,被说一千二,一块儿都是亏了。

    钱确定,发票拿到手。

    楚烨就带着两人离开,都不给丁毅返回来找茬的机会。

    当然,身为这个市场的五级管事,想介入完全是随时可以,除非楚烨不再逛了。

    出门后,桑眼迫不及待道:“字帖还是水晶杯是大漏?”

    “都不是。”楚烨边走边说。

    桑眼两人顿时无语,合着就纯粹任性爱花钱?

    “宣纸是特别的,乃乾隆时期有位两江总督,为皇帝六十大寿,委托徽州最好的工匠配合制作,每一张都用了最好的材料,总共三十张。”

    楚烨拿着卷起来的字帖晃着,解释:“盖章狂魔,当月就用掉了,我手里这张,是其准备写个天道,只是第一笔就不满意于是卷起来扔掉,身边侍从偷偷捡起来,年老离宫带出来,然后送给的本家人。”

    “还真是捡到漏了吗?”桑眼两人异口同声。

    “到了汝宁南这一代,都经过百多年,根底都忘记看,他当时也不懂宣纸的好坏,当江宁大户趁着他回乡省亲,为自家孩子求字,他随手一拿写下三字经。”

    楚烨自顾着解析:“后来那个巡抚的后代,有人嫁给江宁大户,于是发现宣纸秘密,字帖便有了该有的价值,一直留在大户家里收藏,其后代跟着光头去了海峡东岸,很多东西来不及收,字帖跟着一箱子字画一起,被贼子给盗走,至于为什么出现在这边,我就不清楚了。”

    “有点离谱,但也正常。”老管家感叹不已:“无论中外,总有些古董物件,有着离奇的背景经历。”

    “价格多少?”桑眼问道。

    “小桑,任何物件第一关注点,都不该是价钱上,不然就落入下成了。”老管家提醒。

    楚烨点头,解释如果念头一直挂在价格上,很容易被有心人捕捉,进而埋坑。

    桑眼明白两人的好意,但不放心上,直言身为助理,就该以老板利润考虑。

    老管家想好好教育,找到不到下嘴的方向,只能憋得慌老眼翻得厉害。

    楚烨就没那么在意,反正提醒到就好,他边走便看着字帖,道:“价值十万。”

    “乾隆名头,就这个价?”老管家不信。

    “他是皇帝又不是书法大家,即便现在有些闲得无聊给他吹牛,不行就是不行。再则是用废的纸,说起来跟他没直接关系。”

    楚烨摇摇头。

    他给宣纸定价,依照的是工匠、两江巡抚,以及稀缺性,至于乾隆,从头到尾就没在考虑范围,说出来不过是交代背景。

    “宣纸的制作方法,是那巡抚从一个老相识道人手里求来的技术,工匠用精湛技术打磨出来。你们也知道,咱们先人就那死德性,好多都是秘传,不巧那道士回山途中偶感风寒,治疗不及时挂了,技术就失传,所以……”

    楚烨顿了下,缓解下情绪才继续开口:“这张纸最大的价值,是等到能够复原技术的人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