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山下

第186章 意外消息

    元月中旬。

    这天阴天,刮着微微北风,冷。上午九点黄桥镇召开纸厂环保工作暨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各纸厂的法人代表以及合伙人、经营负责人参加。袁桂山与唐青莲接到了开会通知,八点半的时候袁五华将两人送到了黄镇镇政府。

    袁桂山与唐青莲刚下车,孙成业的小车也到了。袁桂山看了一眼,笑着对唐青莲说道:“孙总来了,我们等等。”

    唐青莲心里叫苦不迭,只得与袁桂山站在原地不动,孙成业与孙怡芳下车后,唐青莲迎着他们走了两步,笑着与孙成业和孙怡芳打了招呼。孙成业笑着回复了一声,孙怡芳冷着脸看着别处,不理唐青莲与袁桂山。

    到了会场,袁桂山看见黄丙涛坐在正中第三排,旁边还有几个位子,叫唐青莲坐到中间去,自己招呼了一声黄丙涛,然后坐在他的边上。黄丙涛看见袁桂山,高兴地叫了一声,伸出手来使劲地握了握,袁桂山也很高兴,把头挨过去,两个人攀谈了起来。两个人声音不大,唐青莲一句也听不清。

    聊着聊着,两人声音大了起来,只听见袁桂山叫了一句:“真的?什么时候的事?”

    黄丙涛说:“我们也是刚刚听说。”

    袁桂山感叹道:“黄书记,这个人走了,对黄桥,对我们雾山都是一大损失哩!这几年他做下的这些事,对今后黄桥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黄丙涛连连点头附和,说:“袁书记,您说的不错,刚才我们村上很多同志在议论的时候,都是这样评价的。”

    袁桂山问道:“他会去哪里?”

    黄丙涛说:“听说去城关镇当书记。”

    袁桂山笑了,说:“这就对了。听说去城关镇当书记的人后来一般都做了县领导。”

    黄丙涛也笑了,说:“是呀,说明上面用人还是重品行重业绩,靠谱。”

    唐青莲听了一会也没听出一个头绪,问道:“爷,什么事?”

    袁桂山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魏书记要调走了,过几天就走。”

    唐青莲听后觉得心里像被狠狠拉扯了一下,一种强烈不舍的情绪瞬间便弥散开来,脑海中不断出现这几年来与魏志平交往的一些画面,魏志平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给了她很多启迪,无论是平时还是关键时候给了她很多的支持与帮助,这个像极了苏铁的正直、睿智、生气勃勃的男人给她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怎么说走就要走呢?

    这时魏志平与一众党政领导走进会场,可能是大家知道魏书记要调走的缘故,一齐鼓起掌来。唐青莲看过去,很多人的脸上都显得很激动,有些人的眼睛里竟然显出些泪花来。

    会议由魏志平主持,黄镇长作了报告。唐青莲大体听清了几点,所有纸厂都要按照县里的工作要求做好环保工作;凡是准备七月一日以后继续生产经营的纸厂需在三月二十日前按县政府文件内容购置相应规格的环保设备设施,并进行生产工艺升级改造,以期改造完成后达到废水排放要求;凡是计划于七月一日退出生产销售的纸厂,则要求最迟在五月二十日前将准备好的申报材料交到县淘汰落后产能领导小组办公室。

    接着魏书记进行了总结讲话,重点讲了推进这项工作的意义,要求大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做好工作。魏书记的讲话非常平实,讲完了就宣布散会。唐青莲原以为魏志平要离开这个地方了,会讲一些离别的话,结果他的讲话中没有一点这方面的内容。

    唐青莲随着大家走出会场,往袁五华的小车走去,一边走一边看着走向办公楼的魏志平。她想去与魏志平说几句话,感谢他这几年来的关照与支持,但是魏志平身后跟着一大群支部书记、村主任和纸厂老板,她又不好意思前去。

    这时孙成业的小车开了进来,来到孙怡芳跟前,孙怡芳拉开车门,上车走了。

    唐青莲来到小车前,弯下腰来看了看,只有袁五华坐在里面,便问道:“爷呢?”

    袁五华用手指了指会场门口,说:“在那里。”

    唐青莲回头一看,看见袁桂山与孙成业在交谈着。唐青莲有些奇怪,孙成业的车走了,他怎么还在这里。她看了看时间,才十点多一点,拉开门,坐进车内等着。

    过了一会,袁桂山走了过来,说:“五华,青莲你们两个先回去,我还要去魏书记那里跟他道个别,十一点半的时候五华你来接我。”

    唐青莲也想一起去,叫道:“爷,等等我。”

    拉开车门下来,往袁桂山身边走了几步,猛然觉得这样去不妥,停了下来。

    袁桂山问道:“青莲,有什么事吗?”

    唐青莲笑了笑,说:“爷,没事。您去吧!”

    袁桂山点点头,与孙成业两人往办公楼三楼去了。

    唐青莲回来后与袁五华在二车间办公室翻看前进纸厂的申报材料,对照这次会议的要求,需要补充的材料不多,现在离五月二十日还有四个多月哩!她心里放松下来。这时袁桂山打来电话,要袁五华去接他。

    袁五华到镇政府接上袁桂山,叫道:“爷,你不是说十一半吗?现在才十一点哩!”

    袁桂山不理他,问道:“青莲呢?”

    “在办公室清理资料。”

    “走,去办公室。”

    父子俩来到二车间办公室时,唐青莲仍在整理资料。袁桂山说:“青莲,五华,你们坐下来,我跟你们商量一个事。”

    唐青莲走过来坐下,笑着问道:“爷,什么事啊?”

    袁桂山看了他们一眼,道:“孙总说,孙怡芳可能会提出诉讼,他做了很多工作了,做不通,要你们做好准备。”

    两人听了大吃一惊,连忙问是怎么回事。袁桂山便把与孙成业谈话的内容述说了一遍。

    原来,散会后袁桂山刚出大门,就听到孙成业在后面叫他,便站住了。孙成业告诉他,孙怡芳不知从哪里知道了他代为偿还周伟明三万块钱的事情,坚决不同意,并说只要孙成业这样去做,她就死给他看。孙成业无奈,只得取消那个办法。隔了几天,杨清流告诉孙成业,说孙怡芳来进行了咨询,准备走诉讼这条路。

    袁桂山吃惊不已,不明白孙成业为什么要将孙怡芳准备去打官司这事说出来。孙成业笑着进行了解释:这借条纠纷事情本来就不大,而且从证据和种种迹象上看孙怡芳都站不住脚,但是孙怡芳却很固执,无法说服她。既然调解不成,通过诉讼来解决也是一个途径。为了将此事对双方的伤害降到最低,孙成业就将诉讼的事情说了出来。

    袁桂山说到这里,看了看两人,道:“看得出来,孙成业也是用心良苦。”

    袁五华叫道:“这孙怡芳发癫了吧?为三万块钱去告状!”

    袁桂山看了袁五华一眼,点头道:“当时我心里也很奇怪,同样问了这个问题。孙成业说孙怡芳钻到牛角尖里去了,一时半会出不来。”

    唐青莲听后觉得脸上有些发烧,看了一眼袁桂山,问道:“爷,今年这一期的承包金怎么办?”

    袁桂山说:“孙成业的意思是,既然孙怡芳要去诉讼,你们暂时就不交了。”

    袁五华笑道:“正好,我们还欠清芙阁项目三十万哩!可以用它来抵项目欠款了。”

    袁桂山瞪了一眼,道:“该交的还是要交,不要只想占便宜!”

    袁五华嘿嘿笑了,说:“我晓得,爷。噢,爷,我这就与满舅联系,告诉他这个情况。”

    袁桂山想了想,说:“还是等等吧,假如怡芳改了主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