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回忆录之南城故事

第十六章、【京都】

    很多年前,曾经慕名而来。

    最开始时,一切都是新鲜的,不过那时也不再少年,不是青年。

    步入中年时,面对时的坦然,是花了时间修炼的结果。

    入世炼心,一直想要红尘作伴,但红尘的代价明码实价。

    戏不了红尘,便走了捷径,直接勘破红尘,以心演一世红尘满。

    京城很大,但终究还是被人分类,京都是京城的中心。

    以前的宣武,早已是历史中的痕迹,不再是清史故旧,围城的高楼如同仙外仙山,林立密集。

    经历了差不多上百年的人文治理,雾霾成为了故旧,清清的颜色带着夺目的光彩。

    多少人的梦想是故宫,多少人的足迹是长城,修葺一新的历史道路,依旧有潜力前行的先驱者。

    有很多的木结构与石结构拼凑的豪华宫殿,不沾染一丝浆泥之气。

    所以,它很贵,出处无人得知,游历一次,普通人如同被掏空身体,元气大伤。

    车辆缓缓的压过石块整齐平凑的路面,进入到车库,这时刚刚好是夕下。

    从车上下来,四个人多看了一眼,瓦詹琉璃相辉映,炫目夺彩。

    真是漂亮,老人家唏嘘不已,故土再遇,感觉焕然一新。

    陪的人早已物是人非,唯思念还在,路的两边是大株银杏,值秋深,早已满枝金黄,真是漂亮极了。

    很安静,在喧闹的大地中心,竟然还有如此安静的宜所,满地黄金。

    看不到一个人,错落别致的亭台楼阁,小筑有时显青石道,还有几处小梨塘。

    小梨塘的特色是都有梨树岸边,几只闲鹤在休湉,几只野鸭在浮游。

    不知道深冬时,还有没有这些,京城的冬天还是很凌冽的。

    等大约走了十几分钟,也见了一些别致景色,这才有服务员前来接待。

    看来景色也是一道菜,闲适时几人得往此处来,大概这就是金钱的魅力了。

    不由的又摇了摇头,人未至时,然然都安排好了吃饭住宿的地方了。

    安如则一脸的好奇与兴奋,住在京城十八年,竟然不知道有如此妙处。

    黄然看了看一眼姜雪,感觉她容光焕发,就连衣服也换了一套。

    虽然都是黑的,可是跟曾爷爷一起一个单独的地方,就换了一套衣服,这心中有点异样。

    看了眼曾爷爷,脸色平常,除了对环境的唏嘘之情,别无其他。

    想了想,安排好了之后,服务员用一口老京调给大家带路说话,感觉聊天也需要收费。

    英煞的外表竟然是一个年纪很轻的小姑娘,听着京腔,怪是可爱。

    “小妹妹是语言大学的学生吧?”

    老人家忽然问了一句,正宗的南普,毕竟活在历史中,没能改变多少。

    服务员一怔,有些奇怪的看着这个中年老帅哥一眼,迷人的帅气下还好这一口,小妹妹的称呼也是讲究的。

    “先生儿竟然也知道需要大学,那可是偏科”

    小姑娘是有性格的,这么一问就那么一回头,就小成熟的模样回了回话。

    “哈哈哈,小妹妹竟然真的是语言大学的,怎么会想起在这里就职”

    “有什么奇怪的,这里还有很多语言大学的实习生呢”

    听着问话,如同遇见自己的老爷爷在逗孙女问话一样,却也打开了话匣子。

    众人也是乐得了解了解,感情这个地方黄然来过几次,一般人很难预约,半路来时预约就更加的难上加难。

    许久不来京城,老人家也是话挺多,满满的怀念。

    一口一个小妹妹,旁边的几个女人都产生了异样,嘴很甜。

    偶尔也见到其他小筑,有其它的客人与服务员,这深秋的美景果然还是有些凄美的样子,偏偏都是最不懂情调的人来欣赏。

    西装革履,优秀的商人,逐利名场。

    这时,服务员带着四人,往台阁走去,经过台阁入了楼阁,到了三楼的包间。

    小筑是欣赏美景的地方,楼阁是品尝京城美食的地方,也是住宿所在。

    就像是古代的皇家别院,涵盖了私人所有的需求,进入后多了一些服务人员。

    基本上按照要求,有男有女,花钱的魅力体现的淋漓尽致。

    还没入门,就闻到了香气,不浓,舒服。

    服务员推开玄关,带着大家进了包间,尽是木石结构,经过处理晕染,每一个地方都有独特的设计。

    看来这些年的文化传承,也没有遗失,钱花在了刀刃上。

    每一寸的极致,证明了这个地方的不凡,摆件精致而漂亮。

    书法大家,或文墨丹青之品法多变,置身在文化泥潭里,不过是吃个饭而已。

    不适合住宿,却适合吹风吹雨的聚会,入目的格局是好的,甚至是奢侈的。

    古董摆件在立壁柜台上,或不置名的私人酒酿,珍惜实木的桌椅。

    人类攻克了很多合成技术,实现了资源多重合的使用,如今能够拥有书上出现的物件,也是能力出众派。

    京圈,无论是商,又或者戏圈,都在讲究一些传承,就算政圈在做革新,也依旧存在这样或那样熟悉的味道。

    不过大家都不打击少女的热情招待,在这个地方发光发大,也是一种能力体现。

    好不容易有了机会,表现一番,也是多多少少的心意。

    黄然显然兴致浓浓,带着大家入座,没等服务员介绍一番,就自己介绍。

    京城菜品讲究一个色香味俱全,还有一个是全,比如虾品,是全只虾。

    在这个出品京菜的亭台楼阁,梨塘小筑里面,是找不到其他菜系的。

    老人家装出兴致浓浓的脸色,每一道菜都吃一口,全菜就意味着量大。

    因是晚饭,都是硬菜,而其他人平时也吃不到京菜,也是吃了个遍。

    四个人大菜,小菜点了二十四道菜,前菜,后菜,甜品,又一人一份。

    这个季节还是冷羹合适口味,老人家独爱的大肉,也吃的多一些。

    一顿饭众人吃了三个小时,等闭,已是小深夜9点多了。

    住宿在附近的楼阁,是一处单独的小院子,客人一旦住进去,一些都是主人家的待遇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家里不够大,非要在这里安排了一个星期,老人家此刻成了一些都由晚辈做主的模样。

    吃喝拉撒全然无须担心,每天都会有人送食上门,从6点的早餐,11点的午餐,16点的下午暖胃餐,19点的晚餐,如果还有需求,连23点的夜宵也有。

    房间很大,没有现代的任何颜色,就算是电器设备,也是按照故旧的设计出现。

    竹制品用到了极致,竹藤桌,竹藤椅,竹藤沙发,竹藤柜子。

    房间的屏障有三米宽,两米高,屏障之后,是一张大床。

    床高一点二,宽四米,三米长。

    帐幔飘飘,这是窗户的风吹了进来,固定的四角架子,床成了有故事的位置。

    浅浅如兰似,淡淡如梦怜。

    尤爱竹兰,窗户上几盏,盛开了的兰花,幽幽的芬芳在房间里。

    一般来说,房间不适合竹兰,不过可能是技术下的变异株呢。

    透明的玻璃窗扇,依旧是竹制的边框,别有一番风味。

    小庭院里,又有几蓬幽莲,这是四季常开的花否,几点灯光入了叶下的水洼,几个石墩点缀,这是可以走路的。

    床上是蚕丝被单,卡了四角,与床板如同一体,把下面的小软垫锁在一起。

    床虽大,但是自己睡过的床,比这个房间还大,不过这里是商业住宿,也不能太过夸张。

    老人家看了看几眼,有些沉思,稍微走到了沙发处,错过了屏障。

    灯光不好,这玩的调调有些不明白,胜在优雅,一些书架上摆了一些书籍。

    走近一看,竟然是四大名著,还有一些京城要述,美食或胜地等等。

    新时代的书籍,无非是如今,如日中天的文学大奖得者。

    就算是名流小筑,也依旧免不了俗,没有一本自己曾经出过的书籍,未免上不了台面,毕竟带着自己走出困境的,依旧是文学。

    俗气,看完所有封面,商业手段罢了。

    所谓心灵鸡汤上的引导,终究是卖情怀与语论。

    到了11点时,终究也是很晚了,于是洗澡睡觉去了。

    这个浴室真有意思,透明的封闭玻璃,在玻璃外加一些参差不齐的不规则木棒,营造出一个简陋的浴室。

    若隐若现,从室内可见刚才的莲蓬,柔和的灯光不太明亮。

    洗完澡后,上床睡觉,尽管有助眠的檀香,但还是不能熟睡。

    也许年轻人喜欢这种气氛,不适合身心健康的老年人,总是没有很好的心理建设。

    在家时,很轻易的睡过去了,年复一年的保持了几十年。

    安静的可怕,不像一座城的中心,关了灯后的房间,陷入了沉思里。

    充满了政治的力量与金钱的魅力,彰显大国担当的灵魂地位,此时的夜也是如此。

    楼外,安静萧肃,楼内,靡靡之音。

    娱乐,是一个国强与不强的标志之一。

    每个城市,都免不了,要醉生梦死的人,寻求刺激的生活方式,应有尽有呢。

    他国,理想之地,孵化了姿色之美与炫彩的光芒。

    夜色华彩,如故宫,如长城,如纽安之城,都是如此多姿多彩。

    不多久,多次辗转难眠之后,老人家才安安稳稳的睡了过去。

    姜雪有些不确定的徘徊在屋内,其实也有很久的时间没有出来,灯光还开着。

    不时的望着屋外,看到老先生的房间已经熄灯,这才松了口气。

    按照先生的习惯,一般在外面都会睡眠不佳,所以每次出到南城时,无论多晚,都坚持回家睡。

    此时远在京城,做不到这些,只能想办法了。

    索性这里的环境还算优雅别致,足够安静,没多少明亮的装饰。

    看了看自己的那张大床,也只能一个人自己睡,小别院有好几间房,也够四人住了。

    照顾先生几十年,早已习惯了每天睡觉前的信息反馈,不过先生这时大概没什么心情了吧!

    黄然似乎给自己放假了,也逃不掉工作的命运,与安如两个人这才刚结束了手头的事情,揉捏着脖子。

    看着时间已经是11点多时,才意识到回到了京城,回到了那种身在夹缝里拼搏的潜能。

    不由自己的被气息带走,仿佛不能停下,一旦停下就会被无数追尾尾巴的人超越。

    每当谈论起京城时,围绕最多的老旧四合院里的那些戏园子,都属于文物级别的私人领地,梨园别去已多年,再回顾依旧经典。

    保留文化与传承文化的重任,一直被寄托深厚的感情,临壁文化灾难那时,一纸红头文件就清理了深层的泥垢。

    后面隔三年五年做一次清理,总算有了很长的娱乐荒,然后被更值得传承的文化,一点点的温养。

    久了,就被大众所接受,再回头放行外来时,已然根深蒂固。

    而京城,竟然做出了作为试点的首揽,意味着混合了政治的影响,发展难度会系数加强。

    文学是什么,是一种有灵魂的文化传承之一,带着我们的思想存活下去。

    这就是60年前的经历,如今科技的发达,领域上的泛宽值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