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轮天,笼盖四野,穿越成护法神

序章:仰光王子屈尊

    共和行政2703年,众圣点记2348年,耶稣降生1862年,信士迁徙1240年,印度斯坦末代君主被不列颠殖民者囚禁在缅甸仰光、行将归真。殖民者称这囚徒的王朝为蒙兀儿王朝,正如殖民者们不愿承认新罗马,而贬称其为拜占庭一样,战败者的往日荣光也将被掩藏、被剥夺!

    一众巨队的王室仪仗,华丽庄严,由缅甸贡榜王朝首都曼德勒出发,簇拥着队伍中最尊荣的白象宝辇,顺伊洛瓦底江一路向南要行进五六百公里才能到达仰光,不列颠殖民者的盘踞之地。

    尊贵的白象宝辇在这片土地至尊至荣,白雌象身上点缀满宝石,背驮着尖阁座辇,贡榜王朝王太子端坐在白象宝辇之上。跟随其后的是王亲国戚、文武大臣、公主宫女、大臣之女两千余人,各自头戴尖顶金冠、戴宝石耳坠、身着珍珠锦服。更有仪仗亲兵、护卫侍从、宫廷采办、洒扫工人七万余四周护卫。如此庞大华丽的队伍,中途走脱五六个衣着粗布笼基长筒裙的宫廷采办杂货商人,简直如对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丝毫不引人注意。

    大队倚仗向南行进一个多月,方才到达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东侧,殖民时代世界主要的稻米输出港仰光。

    夕阳已没,古国入夜,几艘挂着米字旗的军舰停泊在码头。

    大队仪仗来到码头,跪拜的民众被持枪列队的英属印度士兵挡在身后,海岸火把照得最亮处,是即将离任的英属印度总督的贸易代表,他身后三三两两聚集着前来看热闹的小官和英籍商旅。在英属缅甸行省建立之前,不列颠殖民者在缅甸的侵略活动,由英属印度总督代管,而所谓的贸易代表并不只是单纯的贸易。

    衣着光鲜的近卫侍从或执凳、或掌灯、或撑华盖伞将王太子请下象轿。

    那位代表先生把玩着手里的英格兰猎鹿帽,心里早把眼前仪仗众贵戚身上的珠宝首饰换算成了金英镑,但表面上原地不动、眼也不抬。

    王太子走来近前双手合什向那位代表先生弯腰敬礼。

    那位代表先生也不回礼,开口便问“尊敬的殿下,女王陛下派往贵国的总督的这两天就到任了,而本代表将要离开,本代表和即将到来的总督先生都希望与贵国的国王建立友谊,请问你父亲为什么不亲自到仰光来?”

    王太子双手合什答道,“古城蒲甘将举行的纪念阿奴律陀王迎奉佛宝的庆典,父王将前往为我国民和贵我两国友谊祈福,请贵使与总督先生体谅。”

    见贸易代表冷脸并不答话,王太子又如礼佛般虔诚地道,“蒲甘是我国千年旧都,佛法兴盛无比,先生若是能多留几天前往观礼,父王一定非常欢喜。”

    贸易代表本也不急者离开,想来古城一定有不少宝物,要去就得多带些人,便转头向王太子,随便指着后面从印度带来的随员道,“本代表随行人员中我国有资深的历史专家和宗教学者,他们对佛陀都很崇敬,王子所说的佛宝他们很想观摩一下,贵国盛产宝石,这迎奉来的宝物一定是更加稀有吧?”

    这要求虽然不敬,王太子仍然面带微笑答道,“当年阿奴律陀王恭敬虔诚,从妙香国迎来一尊碧玉佛像,受千年供奉,我国大众将虔诚之心视为最珍贵的宝物。”

    贸易代表一听玉石,狠狠瞪着仪仗中各人佩戴的百样宝石珍珠,暗想这群土著野蛮人休想用碎玻璃、破石头打发一位体面的绅士。

    贸易代表冷脸默然良久,看王太子仍谦卑地躬身在侧,才哼一声、手一挥,转身引着队伍向停泊在不远的军舰走去,王太子恭敬地跟在一旁哄着说话,一队人走入夜幕笼罩海岸。

    月光静静照亮着波涛暗涌的海面,距离港口五六公里的一座园林中,一座高近百米的大塔居于正中,形状像略扁的金刚铃,正是瑞光大塔。据说有缅甸商人在印度拜见佛陀,将佛陀的头发带回建塔供奉,后经历代国王扩建才有这样的规模。在夜幕中近百座中小金塔环绕着大金塔四周,大塔小塔上悬挂着近万只金、银铃铛,风儿吹过,清脆的铃声不觉,此时没有了太阳下的金光灿烂但仍旧神圣庄重,贡榜王朝的荣耀随着两次英缅战争的失败逐渐黯淡,夜深不见路,寻声拜佛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