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侯宗衡

第56章 马屁拍马腿上

    闵州一千公里外,京都大殿之上,正在早朝。

    梁曼若是将朝服换成一袭白衣,也是一个翩翩公子,比如空虚公子。

    他的黑眼圈每天都很难消下去,太医不敢劝诫太明显,只是说些来日方长的话暗示杜太后该管的也得管管。

    杜太后不敢多加干涉,梁曼才死了儿子,你一个名义上的嫡母就去批评他,按他的性格,一怒之下故意不耕耘,岂不更糟糕。

    来和站在太监总管苏威旁边,皇帝梁曼的身上,丝毫看不到梁瓒那种沉稳的端庄气象。纵欲过度的黑眼圈,毫无血色的脸庞,人中极短,嘴唇微微上翻,母家的鹰钩鼻,面相短寿,真是令人担忧啊。

    若是宗衡看见他的长相,定会一语道破:陛下,您一只脚已经踏进阴间了。

    传说中很像昭灵帝梁彪做派的当朝天子,却有一点最不像昭灵帝,梁曼竟然是个勤政的。

    “苏威,朕这个地方怎么没画小星星?我没有早朝吗?”梁曼认真的回忆,不应该啊。

    “回陛下,那日。”小太监伏贵刚想解释。

    “休要多嘴,圣上怎会记错。”来和一言打断,一脸真诚的看着梁曼,眼神里透着坚定的支持:圣上,您说什么都是对的。

    伏贵记得很清楚,那一日圣上突然早上也有兴致,从淑妃屋里安慰完,又去了容妃院里,一个接一个的安慰妃子们,让她们都高兴了,早朝就错过了。

    这位天子,是一个中央空调。

    “来和,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如实记录。”太监总管苏威终于发话了。

    “有的,圣上早朝了,只不过,晚了一刻,您就没有议事,让臣子们回去了。”来和大着胆子给皇帝找补,晚到午时三刻才过来上朝,忙了一上午的中央空调,那叫晚了一刻?!真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苏威满意的点了点头,两人默契的演着双簧,让皇帝高兴,是他们的职责。

    “苏威,你记错了,我肯定早朝了,给朕画上星星。”梁曼说完,来和赶紧俯身请罪,硬着头皮在记录上画了小星星。

    本来在争执的将作大匠赵芬和礼部侍郎孙万寿终于停了下来,两人尴尬的站在那里,自始至终,皇帝陛下没有听他们说话。

    这位皇帝痴迷于小星星,只要全勤记录,他就纳一个妃子奖励自己。

    六爷这支子嗣凋零,梁止三子二女,儿子里头,只有梁曼的爹活到了成年。

    多娶妃子多造娃,梁曼责无旁贷,没日没夜的耕耘,谁敢说他不是一位百善孝为先的明君呢。

    “那个,谁是孙万寿,谁是赵芬?走近点,朕这几日劳累得很,眼睛不好。”梁曼话音刚落,两位臣子马上跪下,向前爬了三米,扬起小脸给皇帝看。

    “孙万寿,你明知道朕第一个儿子,夭折了,朕很伤心,你,你还站出来说话,你是要气死朕吗?”梁曼嘴角上翘,很不满意的说:“万寿万寿,你怎么不叫万寿无疆啊?”

    “臣死罪!”孙万寿五体投地,战战兢兢,敢情这个皇帝是厌弃自己的名字,偏偏自己不识趣,站出来拍马屁,想要跟礼部讨一个太子之礼,大办特办丧事,应该改一个名字再来拍马。

    “赵芬,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下去吧,我儿丧事就归你了。”梁曼打了个哈欠,这事了了。

    “臣领旨。”赵芬心生疑惑,我乃礼部的人,我纯粹就是站出来批评孙万寿铺张浪费,不该如此,自古以来,未满一岁既夭折的皇子,丧葬之礼都很简单,都不会大操大办。

    一来怕皇帝触景伤情,二来要节省一点啊。怎么埋个孩子的事儿,就变成我的事情了。

    孙万寿也诧异的看着赵芬,赵芬,你也一样,白费口舌。这不还得跟我合作,修坟造墓,选陵寝的事儿你也干不来啊。

    “好了,大事已定,那个,没别的事儿就散了吧,裴道基,你留下。”梁曼眼皮也没抬一下,堂下的大臣如释重负,有序退出。

    阳光灿烂的日子,又能活着回家啦,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一天哟。除了赵芬和孙万寿有点不高兴,大家都很高兴。

    偌大的朝堂,只剩下裴道基一人,年过花甲的老夫子,镇定的拱手垂立,等待皇帝的任命令下达,他已经等了半年了,该给他任命令了吧。

    “裴詹事,多年未见,我已经忘记你的长相了,你离开京城的时候,朕才7岁多,如今朕马上就十八了。过来,过来让朕瞧瞧。”梁曼热切的挥手,裴道基连滚带爬,涕泪交零,像老狗一样忍住呜咽之声,在梁曼能看清脸庞的十米外停下。

    “朕其实想了很久,重新起用你,年纪又这么大了,给你当个什么官好呢,太累不行,怕您老吃不住。太闲也不行,怕臣子们说我对你依旧有意见。我那时候才多大,未满八岁的孩童,哪会对你有什么意见呀。该给你封个什么官职当呢,伤脑筋。”梁曼一手托腮,思索着。

    “圣上为难,臣斗胆祈求,让臣官复原职即可。臣能有幸伺候圣上,是臣的福气。”裴道基的感动终于稳定了下来,既然小皇帝不好安排,那就让老夫做10年前的官职吧,轻车熟路,都是自己手底下的门生故吏,倒也不为难。

    “裴詹事,我儿子死了,我没有太子。皇后冷清,不喜宴饮交游。可是你却这么能干,还做詹事?东宫,后宫没人给你管理,不大妥当吧?要不你直接告诉我,你跟那个,跟我那个朝中最厉害的,想尽一切办法把你弄回京城的沈肃,丞相沈大人,你跟我说说吧,你们俩怎么商议的,直接告诉我就行。你们想要什么官,我就给什么官,你俩说了算。”梁曼眼神中充满了笑吟吟的杀气。

    “臣,臣并未结党,请陛下明鉴。”裴道基脊背发凉,这个10年前规规矩矩的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阴阳怪气,话里藏刀,他以前不是这样说话的呀,怎么完全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可是,他就那么天真可爱,俏皮的样子瞅着你,好像在说,我这么无邪,你还有什么不高兴的?

    对啊,对啊,他像昭灵帝梁彪,他像梁彪啊。这神情,举止,挑眉一笑的轻蔑,像极了梁彪。

    “裴詹事,怎么能叫结党,你的一片忠心,朕了然于心,朕不是那个意思。”梁曼招手,来和赶紧将一卷书递了上来。

    “这半年在京城,朕晾着你,不是故意的。朕只是想着你年纪大了,十年离京,要些时间熟悉熟悉,京城,已经不是十年前的京城了。听说这半年,你什么人也没见,只是在书房里写字,然后呈给朕这么一篇讼文。”梁曼漫不经心的翻着。

    “是,臣无职位,不敢与亲戚故旧走动,以免影响别人前程,也让陛下担心。臣想着,陛下跟先皇一样圣明,臣的职位,陛下自然是有安排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十年,我都等了,在京城半年,怎就不能等。闲来无事,感念先皇,就写了这篇讼文,望圣上垂怜臣一片忠心,日月可鉴。”裴道基叩首。

    “天皇帝皇,道绝迹远,耳目所不追。至于人入穴登巢,不输于羽类,取类于毛群。这段看着无趣,下一段,若昭武皇帝,韬光养晦,龙颜日角,哟,你这儿写得够长,昭武,昭襄,我父皇,终于到我父皇了。正文开始了:四海九州,万王千帝。那个来和,你后面的小太监过来。”梁曼不耐烦的把书卷给了来和。

    伏贵赶紧上前,从来和手里接过书卷。

    “这篇颂文,做的不错,就是太长了,我看着头疼得很,朕自然知道你对先皇的忠心,日月可鉴。这样吧,你,小贵子是吧,你数一下这篇讼,多少个字,有多少字,就代表裴詹事忠心有多少颗,你给我数清楚些。”梁曼戏谑的看着小太监伏贵。

    “陛下,容臣。”

    “詹事勿扰,小贵子数数呢,别干扰他。数错了,我要治罪的。你莫说话,稍安勿躁,你在京城都等了半年了,这一时半刻的,耐心一点,马上就好,马上就好。“梁曼很开心的看着跪着的人,猫玩老鼠的乐趣,不过如此。

    裴道基的圆圆鼻头已经出汗了,额头褶子也是汗,他已经全然不知小皇帝什么段位,到底跟昭灵差不多,还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禀告陛下,400个字,不多不少,正好400个字。“伏贵将书卷交还给来和。

    “400个字?这么多吗?你数错了吧?“梁曼反问伏贵。

    伏贵扑通一声跪下,战战兢兢祈求:“陛下,容奴才再,再数一次,这次,必定不会错。“说话间,来和飞快的计算着字数,排列整齐,20个字一行,整整20行,没错啊,很容易数,这是很规整的颂文。

    “人生不能出错,没有第二次,知道吗?今天就是宝贵的一课,朕好心教育你,你可得记在心上。来人,拖下去,不能再用了,不会数数,这哪行,我身边的太监,哪个不是身怀绝技。不会数数的,留不得。“梁曼回头看了一眼来和。

    来和会意,只好挥手让侍卫上殿,拖伏贵出去杖毙。

    “来和,你数一数,这颂文多少字?“梁曼好像已经完全忘记了裴道基的存在。

    “禀告陛下,单说颂文,400字,若说全篇,包括前面这部分,总共955个字。“来和微微颤抖,求救的眼神看向苏威,苏威不动声色,只是看着前方的裴道基。

    “哦?如此说来,朕错怪那个小太监了,我说的就是讼文的字数,400字,没数错,没有前面那部分天皇帝皇的事儿。来和,帮忙瞅一眼,还活着吗?打完了?来不及了?好好好,既然已经杀了,那算了算了。朕的错,朕下次会注意的。“梁曼一脸遗憾,却毫无悔意。

    “哦,裴詹事还在呢,我怎么数着数着把裴詹事给忘了。这篇讼文,我看懂了,你怀念先皇,朕也怀念得很。可是朕日理万机,无力尽孝,还是让裴詹事去想一想,除了讼文,还有什么法子,让先皇安息。”梁曼朝苏威使了个眼色,殿外进来两名侍卫。

    裴道基耳朵里嗡嗡嗡嗡的乱响,后面梁曼说了什么,一概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