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星球计划

第4章 调查

    派出所的民警并不是很重视,王启所在的大榆村相对镇里有点偏僻,平时村民相处和睦,一般没什么大事,即便有什么纠纷,靠着村民自治协调也能解决。

    镇里的麻烦就挺多,东西丢了,吵架斗殴,甚至小情侣闹别扭也会报警。听到王启说有飞行器落到自家屋里,民警一开始也没当回事,知道没人伤亡后,打算处理完眼前的案子再抽空去一趟。

    有这个时间差,王启瞒着二老,把装着物质枪的盒子拿出来,仔细藏到了一个更隐秘的所在,除了他自己以外不会有任何人找到。

    坐回屋内,他的心开始动荡不安!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理智告诉他,这个东西一定是上交给国家最为妥善。以他的能力,一定发挥不出物质枪最大的用途。

    他也知道,这样的功能一旦被世界所知晓,将会带来多少天翻地覆的变化。最起码,引发科技的变革是绝对的,大概率还会让表面和平的各国再起战端。

    原子级别的物质重组,意味着以往的材料结构、精度、纯度的限制被轻松突破,半导体、核物理等尖端技术将迎来新春。

    但或许是一瞬间的自私冲昏了头脑,他知道,无比接近未来的机会只有这一次,错过了,自己还是只能从文字中获取幻想的科幻迷。

    这一次,他想亲手开启那个未来!

    “先用用功能,过足了瘾,再上交国家吧。”王启这样想。

    老民警开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终于来了。他疲惫地问道:“谁报的警?说导弹落后院的?”

    围观的村民一阵哄笑。

    王启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思考,已经趋于平静,此时又微微紧张起来:“我报的。警察同志,跟我来。”

    老民警虽然对高科技不太了解,但也看出这东西不一般。他严肃地报告了上级单位。

    晚上来了市公安局的警察,调查后很快从航天部门确认了当天没有火箭发射,遥测也没有监测到残骸入境。在初步鉴定后,各种压抑着震惊和兴奋的电话开始向上打去。

    国安局人员和技术专家是连夜赶到的。

    此时,现场已经是灯火通明,各种检测设备被运进了小屋后院。由于担心未知辐射的危险,调查人员都是穿着三防标准的防护服来的。

    附近的村民都被迁移到了邻近的村子,现在正挨家挨户的签署保密协议。

    至于王启爷孙一家,已经被安置到了市里的宾馆,准备次日协助调查。

    相比于奶奶惦记着那些菜和鸡鸭,爷爷显得有些得意:“我就知道这东西来头不小。老伴儿也别惦记你那些菜了,抓到了间谍,政府会给咱奖励!”

    ...

    “下午1点半左右吧,我听见一声巨响,就去后院小仓库查看。就看见这玩意儿笔挺插在地里,把水泥地都砸穿了。那个盖子弹开了,里面什么都没有,我就上手摸了摸,感觉这东西不一般,就马上报警了。”

    “你确定你最初看见它的时候,盖子是打开的是吗?这很重要。”负责询问的女警察和旁边的专家对视一眼。

    “我确定。我来的时候就是打开的。”王启笃定说道。

    “里面什么都没有?”

    “是的。里面特别光洁,一尘不染。”王启面不改色。

    警察转头看了专家,点点头。此时那位头发花白的专家却神使鬼差地问道:“王启同学是吧?你是江淮大学的学生吧?说说看,你觉得这个东西是什么?”

    这...王启有点懵,我总不能说是达坦邦联的大气再入I型逃生舱吧?

    专家无视旁边警察和国安人员为难的脸色,微笑着鼓励道:“没事,发挥你的想象,随便说。”

    “额...我觉得是境外发射的探测器,搞测绘间谍工作的。”

    专家点点头,示意可以结束了。

    女警赶紧说道:“你这个年纪有这么强的国防意识是很宝贵的,我们一定会抓紧调查这个事情。这段时间就委屈你们在这边住一下,补偿问题一会儿会有相关工作人员接洽。先把保密条例签一下吧,事关国防,这些事情嘴上要把关。”

    王启严肃道:“我明白的。”

    他看了一下条例,从巨响开始到调查结束之间的任何事情都不能向任何人透露。

    粗粗看完,他爽快签下了名字。

    这段时间,王启爷孙俩领着政府的补偿,在市里吃香喝辣,过得是自由自在,专家组却是忙的焦头烂额。

    从气动外形和材料测试上看,专家组已经确认是大气再入飞行器无疑了。而上面所使用的技术,即便是搞懂一个简单的照明原理都是难题。

    可以大胆的推测,这是一个来自地外文明的飞行器,其所使用的技术远远超过地球。那么既然落地时就是空的,那么其中的地外来客去了哪里?

    一时间,大榆村及其周边城镇被严密封锁,大批部队被调动过来,分成数支搜山队带着生命信号探测器翻来覆去的找。

    所有人都不相信外星人会无的放矢的丢一个空的轨道舱到地球。

    专家根据轨道舱的设计判断,这是一个仅支持单人的飞行器,推测外星生物的身高在2.3米到2.5米。

    这么大的外星生物,能藏哪里呢?

    数十天的搜山最终无功而返。

    “会不会,外星生物是一种能量生物,身躯只是它操纵的外壳,本体可以转移到人类身上?”

    各种猜想涌现,于是相关人员和附近村民又接受了一系列心理测试。

    折腾了半天,还是连外星人的影子都没找到。于是工作重心回到了对轨道舱的研究上。

    根据轨道舱对电磁波、激光、震动等外界刺激的反应来看,唯一引起轨道舱变化的是磁场变化。专家推测,轨道舱能依据磁场变化的信息指令作出响应,资料已经被发往首都,由相关语言学专家加班加点破解。

    在确认移动轨道舱不会出现自爆之类的纰漏后,一架重型直升机在当日凌晨将飞行器吊走。不得不说,效率很高,等到次日早晨,连小仓库都已经被施工队修缮完毕,现场看不出任何残留信息。

    这件事在内部的反响很大,上级十分重视。考虑到消息可能会向境外泄露,附近的派出所都重新接受了反间谍培训,加大了巡逻密度。

    要不是担心“此地无银三百两”,本来都打算直接驻守一支部队严防死守。

    研究所学者三班倒,争取破解出轨道舱更多信息。

    “这种东西,消息肯定瞒不住,到最后还是要交出去的,不然就成了世界公敌了。在那之前,握在手里一天,就得拼命研究一天。刨出的东西越多,越容易实现弯道超车。”上面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