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宋联储

第19回昔日勇武夫身死城外 当朝名宰相被贬罢官

    看这太守一刀劈空,似乎早已在燕青的意料之中。

    只见燕青脚尖旋地,手中长剑便对着太守侧腰刺去。

    那太守全力劈砍之后,本以为能一击得手,便没有留力。

    怎想到这唇红齿白的小子竟然如此柔韧。

    余光看见了对着自己腰部而来的长剑,想要躲避之时已经无法稳住身形。

    “噗”的一下,剑身已没入太守腰内三分之一。

    燕青也是愣了一下,怎地这太守出门如此慎重,没想到这腰间还有护腰。

    要不是这衣裳里皮质护腰阻拦,自己这一剑就要刺透了。

    即便如此还是疼的太守瞬间绷直了身躯,手中的短刀也不自觉掉地。

    为防燕青再次加力刺入更深,也顾不得身上疼痛。

    用小臂上的金刚环使劲向下摆,砸中燕青手腕。

    震得燕青长剑脱手,手腕立刻肿起来。

    燕青被这一击也是心中咯噔一下,若不是早早射中这太守一箭,导致行动不便。

    换做太守鼎盛时期,右手持刀向自己攻来的话,还不一定今日鹿死谁手。

    虽然这么想,但是这一轮过招也只不过数秒。

    燕青身斜后两个秀衣使见对方主将又遭重创,立刻前刺补刀。

    瞬间一对横刀从胸甲下方插入太守腹腔。

    一方行伍枭雄,使尽了浑身解数,终于攀附到当朝权贵。

    怎想到这上任陈州还不足一年,便身死道消,真是命运弄人。

    若是老老实实在那军武之中做好一个偏将,也不至于惨死在这陈州城外。

    见自家太守如此勇猛都跪地咽了气,其余官兵更是作鸟兽散。

    害怕被身后弩箭射中,纷纷往官道两侧的庄家地里四处逃窜。

    燕青等人也不追,既然太守已杀,这次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

    唯一后悔的便是让那老头前去做引子,没能活着回去与老妪汇合。

    想了想,还是让人扛起老头,一行人去村中骑了自己的马,往那约定好的地方行去。

    见到老妪之后,燕青不善言辞,也不知道如何安慰老妇人。

    一旁的萧让说道:“十分惭愧,没想到那陈州太守竟然武力惊人,

    我等埋伏竟然没有一击击杀他。害的老翁被太守所杀。

    还请恕罪,如今就让我们这兄弟带着盘缠与你一同去梁山附近生活吧。

    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平平安安总是能的。”

    老妪眼中饱含泪水,顺着她面庞上的纵横沟壑流了下来。

    但是嘴上却说:“你们走吧,我不要钱,报仇这事纯属我俩自愿。

    就算遇不到你们,我们也会想办法换了几条狗官差的命去。”

    看老妪如此坚持,燕青等人也不好说什,便让细作队的兄弟回去东京复命。

    自己则是按照公明哥哥的安排,在村子附近留下数个《秀衣锦书》过后,前往下一处养伤,等待白胜传回后面消息。

    话说那宣抚使童贯自领了圣命,点起了兵马浩浩荡荡的向南进发。

    每日催促中军多行路,定要赶在除夕夜对方腊发起全面进攻,打他个措手不及。

    还派人往后方发令,催促北方大名府边军拔寨。

    这日正行进路上,一名传令校尉背上插着令旗,策马奔至童贯中军处。

    “报,大名府差人来信。”

    童贯并未坐车,自己骑在马上,让人读出信中内容。

    “信中说:大名府边军被风雪阻碍,人马辎重皆不能向前,至今还未出营,望宣抚使体谅。”传令校尉报出信中所说。

    童贯一听就知道是那蔡京老狐狸耍赖,让女婿梁中书迟迟按兵不动。

    自己离京之时,还听那枢密院奏报北方辽国与西夏国再起战事。

    自己已借此机会派人与辽国取得联系,计划自己灭了方腊之后举兵西夏。

    凭着自己曾经与辽国的情谊,东南两方一起夹攻,一能灭了西夏。

    二能借助辽国之力,重新获取大名府边军的主导权。

    西夏与辽国都比大名府更偏僻,气候更冷,如此都能再起战事。

    大名府竟然以大雪封路为由,拒不拔寨,公然违抗圣命。

    于是立刻让随行幕僚草拟文书,通过枢密院向皇上奏报。

    定要让那蔡京吃不了兜着走,就算扳不倒太师,也要让那大名府府尹换人。

    不出三日,这书信便传到了枢密院,众枢密立刻请呈徽宗。

    眼瞅着自己正在写字的雅兴被打扰。

    徽宗没好气的问到:“到底是何事如此紧急,非要让我今日就做决断。”

    下面伺候的宦官接过枢密院报来的请奏,一五一十的复述其中内容。

    徽宗听罢更是不耐烦:“那日早朝已经定下方略,童贯一人调配三军。

    怎地那大名府竟然迟迟不发兵,若是童贯也被方腊打败,朕还有何人可用?

    告诉枢密院,代朕下令。

    蔡京作为一朝宰相,不能与朕同仇敌忾,实在失职,令他免了官职,回家反省吧。”

    徽宗此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有了那蔡京在朝中为自己挡着,一切俗事变不用事事来问自己。

    但是此刻南方方腊势头正猛,童贯作为南征总指挥,手握大军,若是这时候不稳住童贯。

    凭借童贯在军中的威望,万一也反了朝廷可如何是好。

    若是下了那大名府的梁中书,这蔡京定会前来屡屡告状。

    而罢了蔡京的太师,留着梁中书的府尹,则兵权还在蔡京手中,这蔡京虽然恼怒,却不会真的反了。

    徽宗虽然不理朝政,但是也不是傻子,深知这用人用兵的策略。

    如今童贯要自己全力支持,为了稳住南方大局,便捏着鼻子由着他。

    等到他班师回朝了以后,再找个借口重新启用蔡京便是了。

    至于这大名府边军,作为能够与禁军抗衡的战力,自然不能全部交于童贯手中。

    于是同时让枢密院往大名府发令,让其轻装出征,尽量少带辎重。

    过路由沿途州郡补给,去淮南为童贯率领的禁军掠阵。

    这一说法就更显得徽宗老道,既让大名府出兵,又不让倾全力。

    先去淮南掠阵,而不深入江浙捉贼寇。等于去了,但不完全受童贯节制。

    也是怕蔡京担心失了兵权,狗急跳墙。

    一时间朝廷之内,官官勾心,帝王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