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烛火

第四章 和皇帝聊闲天

    这一场御前对抗,使得之前那些说赵德是吃软饭得功名,靠着女人上位的所有的流言全部消除了。原本在周围打算看笑话的众人,看到这种结果也是如此的震惊,纷纷阿谀奉承起来,什么“当代军神”“帝国的南天一柱”“军界新星”等等各种称谓纷纷说出口来,赵德对于众人的阿谀奉承,是毫无兴致的,毕竟此时此刻,自己的做法既可以说是体现了人情冷暖,也体现了对于众人的讥讽话语的一记重拳,自此之后,整个朝堂之上,不再有人小瞧这位军官。

    随后,百官开宴,全国所有的新统一地区的税收免除三年,随即大赦天下,对于除死刑犯以外的全员服刑人员刑法免除,开释出狱,可以说这已经是做得相当到位的整治措施了,相信如此一来,必然会给帝国带来一份人情。

    宴会进行的庞大而且华丽,各种各样的表演和歌舞不断进行,甚至还有安排战败国的各处贵族进献王国玉玺和恭贺皇帝陛下的献词。

    等到宴会散去,赵德和太子以及齐王、战备、战晓玉和赵雪被皇帝带到了内庭御书房之中。

    在这个时候,太子上前称贺道:“儿臣为父皇贺喜,如今四海升平,天下一统,父皇威严加之海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时此刻,儿臣有两件政令想要请求父皇御批以推行四海。”

    “哦?难得太子时时思量国事,且说来听听!”老皇帝喜笑颜开,他现在已经做好了托付帝国给两个儿子的打算,大儿子承接帝位,二儿子作为边疆军事的主官,负责统御各区军事,给天下人心保一份稳定,这是最好不过的了。但是也的确担心,这两个儿子相处会产生问题,最终导致分崩离析的大战,这事对于哪个儿子来说都是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而自己期望太子可以稳定朝野人心,齐王可以适当退一步,加大欢喜。

    “其一,对于新占领的土地实施摊丁入田,尤其是流浪的原各国的战争逃难民众,由新组建的衙门和管理进行统一安置,对于原有主的土地,归还其私有土地,对于无主土地,则作为父皇赏赐军功之臣的封土,实施封臣领土和皇家领权相结合的统治形式;其二,对于国家的军事管理,则应该下方到原各地方的贵族之中,同时帝国的贵族与原各国的贵族只见实施结亲,统一帝国境内的各处权属贵族的联系,使得天下贵族为一家,成为帝国管理天下的手脚,稳定天下局势;其三,原各国的贵族经过重新任命,仍旧统领原国土和军团,则天下动荡皆可平复,如此一来,不过三载,帝国境内必然欣欣向荣!”

    “哦?这个想法倒是很实际啊。不过封臣之事,不急于一时,天下初定,人心思安,还是优先安置好各国民众的统一造册和安置为优先,这些可以从各个旧贵族那里去找。”老皇帝随即捋了捋胡须,说道。

    “父皇圣明!儿臣这就着人去办。”太子随即鞠躬退往一边。

    此时齐王站了出来,说道:“父皇,儿臣认为继续任用旧国贵族是不合时宜的!不应推荐旧贵族统治原本的土地。”

    “哦?为何呀?”老皇帝随即看向这个儿子,齐王有不一样的看法,也说明了两个儿子依旧针锋相对的局势,这也让老皇帝有一些头疼的感觉。

    “天下初定,人心思安,可旧贵族本身过度统治其境内人口百姓,土地兼并严重!富者之土接天连海,贫者之土方寸无一,长期以往,各处的贵族就会做大,不仅影响帝国的各项政令的实施,而且还会导致更为严重的乱局,如国家税赋,官吏考核任免,帝国权威等等,都将会成为这些旧国贵族的囊中之物!如此一来,时会导致更大的问题的!儿臣还是期望实施原有的政令,将旧贵族放置在京师,朝廷负责赡养其贵族头衔,依照对应等级发放供奉,但是其名下土地全部收归帝国国有,不再下派,成为安置各处百姓,实施兴建各处设施的用地,可以更好地推进帝国的改革。”齐王果然还是说了自己的想法,这也是赵德希望齐王可以说出来的统御治国方向。

    “齐王,你是不是忘了,经过了统一战争,整个京都的大小贵族数量庞大,他们的消耗几乎可以拉出来一个独立国家的税赋了!这些人由朝廷养着,还不如发配出去,可以有效地变成赋税!不是减少空耗的帝国开支吗?”

    “太子,你别忘了,当年太阳王实施的就是如此的贵族自治!结果造就了百年的乱局,而且对于旧贵族,旧国的百姓早已民怨沸腾,你今日让这些人回到贵族的位置上,就意味着要引起各处的混乱!你这是一国储君想不到的吗?”

    “哎哎哎,行了行了,大喜的日子,这种嘴仗,就停了吧,太子和齐王,你们先各自回府,明天的大朝议会的时候,你们再继续吧!”

    “儿臣遵旨!”“儿臣遵旨!”两个人异口同声,说完就退了出去。

    出门之后,对于老皇帝把赵德兄妹和战和家的俩孩子留下,是为了什么?也不好说,于是太子在门口犹豫了一下,被战和捅了一下胳膊,问道:“太子啊,你什么时候有了偷听的毛病?”

    “齐王误会了,我在思考齐王提议的合理性。”

    “哎哟,那可多谢了!他朝太子临朝,我也必会支持太子的朝议国策的。”齐王随即一挥手,说道,“请吧!我们该回府了!”

    太子和齐王两个人分别朝向两个方向拂袖而去。

    而此时此刻的内廷御书房内,几个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老皇帝随即开了口:“对了,小子,你的爷爷是赵兵是吗?”

    “回陛下,是的,微臣祖父是赵兵。”

    “这是你妹妹?”

    “是的陛下。”

    “亲的?”

    “额,是......”赵德有点犹豫,突然感觉到手上一阵吃痛。

    “陛下,实际上我和哥哥不是亲兄妹。”赵雪随即拧了一下赵德的手,撅了噘嘴,她有点担心老皇帝这幅样子是想赐婚了,自己不能让哥哥糊里糊涂的娶个女人回家,于是说道。

    “哦?这样啊,你就是那个捡回家的女孩吧?”

    “是的,陛下知道?”

    随即老皇帝捋了捋胡须,继续问道:“有过耳闻。也都差不多,就当你们是一家的吧,你们俩对你们的爷爷赵兵知道多少?”

    “小的时候,对于祖父的印象比较模糊,后来长大一些了,觉得祖父是一个有很多故事却不言说的人,我只知道祖父年轻的时候是随军征调的士兵,经过几年战争变成了一名教官,后来直至退役,全家从远处搬到了今天的青城。”赵德随即说道,“赵雪那个时候还小,她没多大的时候,祖父就过世了,因而赵雪对于祖父的事情知道的不多。”

    老皇帝随即一脸和煦的问道:“你们两个实际上,是有娃娃亲的吧?”

    这次换战晓玉一脸懵了,她随即盯着赵德一副吃惊的表情,旁边的战备一副吃瓜群众的戏谑表情,赵雪实际上知道一点,她看过爷爷的日记,而赵德则是更懵,他不知道这个老皇帝到底知道什么,好像自己的事情他都单向透明。

    “哦?哈哈哈哈,你们别紧张,毕竟人老了,喜欢知道点八卦。不过,从看到你开始,我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现在一想,果然是对的,你是赵兵的后人。”老皇帝随即放下了笔,笑出了声,随后又低下头,继续批阅一些文件,继续说道,“实际上,赵兵没和你们说过太多,我呀,年轻的时候和你祖父一起去百姓的地里偷过玉米,还有那个所谓捡来的姑娘,你和你的祖父之间的关系,也并不远。”

    “陛下您居然认识我的祖父!”赵德继续一脸吃惊,信息量太大有点烧脑子。赵雪此时也有些宕机,什么叫也不远?会不会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故事?她有些慌乱,不由得抓住了赵德的手,赵德也抓着赵雪的手,而战晓玉也不高兴了,赶忙抓住了赵德的另一只手,只剩下战备一个人抱着肩膀,歪着头看着这三人。

    “何止是认识,战场上,我的命还是他救下的。”老皇帝继续笑着,思绪回到了过去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