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踏歌行

第十章 惨烈的胜利

    嗖嗖嗖,几只响箭穿破半空;紧接着,武军大营方向也传来鸣金的声响;伴随着暴雨的滴答之声,一阵阵地传到庐州城中。北城墙上,武军士兵听到己方撤退的信号,本就低落的士气更加消散殆尽。一队队武国军士顿时化作鸟兽四散而逃。接着城内的武国士兵也如潮水般迅速朝城门退去,先是东城,再是西城。一路溃散,丢盔弃甲,偃旗息鼓,才小半个时辰,便接连退到城外。而庐州守军则趁此机会,不依不饶的追击着溃逃的敌兵,沿着护城河一路追杀到北城郊外!

    直到武军东、西两门的部队与北城的主力部队会合后,才渐渐撤退的有序起来。殿后的部队也逐渐稳住节奏,慢慢挡住了追击的庐州军。

    双方军马一路拉扯,直到武军溃退到距离大营不足两百步时,异变又起。只听东面林中陡然传出一阵号角声,又一支不知何时埋伏于林中的黑骑兵,如同幽灵一般突然杀出,像一柄尖刀将武国军队拦腰截断。这支黑骑兵如同猛虎出笼,狼入羊群,来回冲杀,顷刻间就冲散了刚整合起来的武国军队。随着冲锋号的响起,武军大营中那支追杀耶律蒙的黑骑兵竟也调过头来,由北向南朝这边冲锋而来,转眼间便杀至近前!

    武国残兵见此情景,纷纷惊的魂不附体,肝胆俱裂,许多人更是连惊叫的机会都没有,便丧命于铁蹄之下,也有部分人干脆直接举手投降。还有部分残兵败将则是四散逃溃,朝东边密林中窜去。

    两队黑骑兵本就是瑾国精锐,只几轮冲杀过便杀得武国残兵溃不成军。再加上后方庐州守军的步步紧逼,三面受击的武军残部,根本就没抵挡多久,便土崩瓦解、兵败如山倒。放眼望去,整个战场上只见武国士兵的尸体铺天盖地,密密麻麻,各种损坏的攻城器械不计其数。满地的泥泞和水洼浸满了血水,赤地千里,血腥恐怖……

    另外一边,庐州东城外,小山坡上,一群骑着马黑衣人居高临下地悄然观望着这场战斗。

    其中一名女子,胯骑一匹洁白骏马,身着一袭如雪白衣,头上罩着一巾朦胧薄纱,连人带马皎如玉雕,仿佛天上雨水和地上的泥泞也不忍玷污她一般。迎风伫立,白衣女子的头纱被轻轻扬起,只见她满头的细小辫子上绑扎着许多精致的银铃。发辫随风飞舞,银铃霎时作响,‘叮叮当当’极是动听。再看这女子眉目如画、眼神明亮、鼻梁高耸,樱唇点绛。她皮肤细腻莹白,身材妙曼起伏,简直美的不可方物,直如天上仙子临凡。

    “看来这场仗是瑾国打赢了,剩下的也没什么意思了,咱们走罢。”说完,白衣女子调转马头,领着众人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这场大战自子时开始,直到卯时方才结束。此战武军惨败,八万武军军士除去主帅耶律蒙的一万中军,在损失三千的情况下撤离,其余七万人,几乎折损过半。而瑾国方面虽然大胜,却也是惨胜,庐州守备军三万,伤亡接近一万五千余人。

    整场庐州战役,武国二十万军队折损十五万余人,被俘一万余人。而瑾国这边,庐州常驻守军八万加上附近城镇增援的两万余人,共计十万人次。仅阵亡人数就接近七成,再加上一万余伤兵,现在的庐州城尚有战斗力的士卒只剩下一万五千人左右。最终庐州城攻防战以武国大败而告终,其主帅耶律蒙则率剩余两万残部撤回武国境内的颍州城。

    三日后,金世杰率领的其余部队顺利抵达庐州。四日后,***率领的主力也抵达襄阳城外,又过了三日后,襄阳也传来捷报。在***部到达战场的当天,便配合先头骑兵部队和襄阳守军内外包夹武国军队,纳兰赫敏率领的武军只坚持了几个时辰便被完全击溃,全军覆没。主帅纳兰赫敏战败被俘,其手下将士伤亡者、被俘者不计其数。

    建武十年,七月二十六日,这场武国发起的侵略战争仅仅持续了二十几天,便以瑾国全胜而告终。这也是武瑾两国,自文康之耻后的十年以来,瑾国的首次在大战中取得胜利。

    时间退回到瑾国增援部队出征之际……原来,杨靖忠和金世杰两人在出征之前便做了详细地推演计算和周密的作战部署。据他们推测,武军在收到己方出兵增援的情报后,肯定要加快攻城的节奏。如若调动全军齐头并进的话,怕是在他们赶到之前,庐、襄二城便要失守。(后来事实证明也的确如他二人所料。)

    所以,他二人在出征当日,便各自秘密派遣一万精骑轻装先行。以求速达襄阳、庐州,若敌人按兵不动,他们便绕其后方,截断粮草,拖延敌人攻城节奏,等待后续增援大军的抵达。若敌人强行攻城,则配合城内守军,伺机偷袭敌人后方主力,围魏救赵,拖延时间。也幸亏他们地运筹帷幄,支援庐州的这支骑兵,正好赶上双方战事焦灼。于是这支驰援庐州的黑骑兵顺利按照作战计划奇袭成功。但是出乎杨、金二人意料的是,赶来庐州的这支黑骑兵,竟然一战功成,直接击破了耶律蒙的大营,更是差点生擒他,逼得他仓皇而逃,于是才有了之前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