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刘禅当家

第7章 司马懿的困境

    点燃了马车,周娘子的遗体随着火光一起渐渐消逝,刘禅突然想起前世小的时候邻居家的老人,慈祥温和让人忍不住愿意和她亲近,但也是突然间就消失在他的生命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已记不清她的样貌。

    他感到一种亏欠,他觉得遗忘是对不起这些对自己好的人,想来以后对周娘子也会是如此,对于他前世的父母亲人,慢慢也会记不清吧。还有现在他身边的甘夫人和刘备也会一样,想到这,一股巨大的的无力感将他包裹起来。

    荀彧看着盯着烈火发愣的刘禅,张了张口想劝慰却发不出一丝声音。

    “抱歉!”

    荀彧最终只能艰难地挤出了这两个字。

    刘禅回过神,没有接荀彧的话,现在的他只想快点回家,他此时最想回到的是千年后的父母身旁,但这个愿望看来是无法实现的。

    他想到了甘夫人,他可以想象他的母亲现在是多么挂念他,想到这个女子会为他担忧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也会因为自责而一天天不愿意吃饭吧。想到这,他就想马上回到她的身旁。

    “荀令君,你会带我回家的吧?”刘禅有些迟疑地向荀彧确认。

    在魏地,在曹操的属下里,荀彧绝不是最勇武的人,也不是最有权势的人,甚至不是最聪慧的人。但所有人都绝不会怀疑他一定是那个最值得信赖的人。

    如果其他人敢像这样在质疑他的承诺,那绝对会招来众人的谩骂。甚至一向温和谦让的荀彧自己恐怕在内心深处也会觉得这是一种对自己莫大的冒犯。

    但此时,面对这个年幼的孩童的问题,荀彧却有些惶恐。

    本来他已经做好准备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因为理想的破灭也好,对多年来奋斗意义的质疑也罢,但是今天这个突然出现的孩童,用承诺将他又勾留在这世间。

    没有人愿意去死,只是他原本已经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但现在荀彧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即使只是对一个孩童的承诺。

    荀彧自己或许也没有留意他灰白的眼睛里,慢慢涌进了神采,他郑重其事地抱拳再次说到:“在下答应带公子回家,定能办到!”

    “现在得抓紧时间离开了,城内的亲卫应该很快会前来探寻。”荀彧跨上追兵遗留的马匹,现在的文士可不是明清时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君子六艺就包括骑射,寻常儒生也该掌握,何况荀彧这种文人翘楚。

    “荀令君唤我阿斗就行,家里长辈都是这样称呼我。”被荀彧接上战马,刘禅现在倒是很熟悉这个位置。

    “咦!荆州,阿斗?”荀彧看着怀抱中的孩童,估摸着刘禅的年岁大小,讶然道:“你莫不是刘备刘皇叔的子嗣刘禅吧?”

    “荀令君也听说过我?”刘禅也很惊讶,虽然他以后会是蜀汉的后主,但现在才六岁,总不会连自己的小名都已经被荀彧这种曹操重臣惦记着了吧?

    “关于你被掳去江东的传闻已经传遍天下。刘备军中也在疯狂地搜索你的踪迹,在下听说公子名讳也属正常。”荀彧道出了刘禅的疑惑。

    “哦,但我还是被孙权掳到了寿春,差点就到东吴了,都没被救回去”刘禅知道了家里人都在忙着搭救找寻自己,脸上不觉挂上了开心满足的笑容,但嘴上却还是硬说着失落。

    “哈哈,公子有所不知,孟德正是因为公子被掳才下定决心大举征伐东吴,他料定刘皇叔因为公子,即使出兵也不会倾尽全力,不会再像以往一般互为唇齿。孙仲谋吃了好大的哑巴亏,料想就算公子到达东吴,他也得乖乖将你送回荆州。”荀彧不禁有些幸灾乐祸,他一生行事坦荡,着实看不上这些阴私伎俩。

    但随即想到自己已然不是孟德谋士,甚至是要被抛弃铲除的一块挡路石,心中的一丝欢快也很快被浇灭了,攥紧缰绳的手又不觉紧了几分。

    刘禅没有注意到荀彧被勒得通红发紫的手,听到孙权的窘境让他的心情确是好了很多:“荀令君还是称呼我阿斗吧,我喜欢长辈这么称呼我。”

    秋雨漫漫,两人骑着疾驰的骏马迅速离开。

    虽然雨天能掩盖他们一部分离开的痕迹,但是荀彧知道,他们离去的踪迹是逃不过精锐侯斥探查的。

    要回到荆州刘备驻地,需要找到方法隐藏住行踪才行。

    寿春城的城门罕见的在日落宵禁后还缓缓打开。

    本以为应该是一位魁梧将领引着千军开道,没想到昂首当先的却是一个羸弱的文士。

    他身着紫色儒袍,为了方便骑乘,他束起宽大的袖筒,随意用发带挽着发,没有一点名士的风采,但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可只要你看见他那一双眼睛,就一定不会轻视于他。那是一双细长的眼睛,两眼间距较常人宽大很多,但完全没有显得呆滞。因为,他的眼睛像鹰一样子犀利,和他对视时都好像会被他刺伤。它好像能看透你心里所想,至少你能感觉到它有强烈的愿望想刺探你的想法。

    正常人都会自豪自己有一双这样犀利的眼睛,但司马懿却不禁连连苦笑。

    因为这双眼睛,他得到了很多称赞和看重,但接踵而来的却是重重的提防和排挤。甚至连主公曹操也一直对他很是防备,如果能选择,他一定不愿拥有这样的一对眼睛。

    就像这次,他奉命伴随荀彧劳军,临走前却接到曹操密令,务必在途中将荀彧杀死,具体行动不用他执行,但必须监督确保任务完成。

    世上本就无不透风的墙,此行过后,料想以荀彧在曹操军中的威望和功劳,想想他所提拔举荐的众多文臣武将,他司马懿算是自绝于众多势力之外,只能老老实实做一辈子的曹家孤臣独臣,毫无反复的可能。

    想起那个常挂着和煦甚至憨厚笑容的主公,司马懿就浑身打起寒战。

    现在的他甚至不敢耍什么小花样,他马背上的身躯不动,头却奇异地像狼一样直接转动窥向身后跟随的一众曹操亲卫,只要他有不同寻常的举动,他相信这些亲卫会直接把他和荀彧一起送走。

    他的主公是不会留下什么纰漏和意外的,但是奇怪的是今天执行杀死荀彧任务的亲卫却迟迟不回,等待许久,司马懿不得不亲自带队走一趟探明情形。

    现场横七竖八的亲卫尸体和已经烧成焦炭的马车表明这里发生过一场恶战。

    不用吩咐,侯斥们顺着现场的痕迹自行铺开搜索。

    “司马主簿,现场已经搜索完毕,只发现有一骑离去的痕迹。”不多时,领队已经汇报了搜寻结果。

    “追!”司马懿下令道。

    众人顺着马蹄印迹和一路的蛛丝马迹,顺延而下。

    追着跑了小半个时辰,只见到便见到一匹被扎伤的战马,停在路旁休憩。

    “料想荀令君必定在中途已经下马逃匿,尔等马上沿着来路再仔细探查,另外再回城调拨人手协助。”司马懿毫不含糊,立马安排亲卫行动。果断迅疾毫不拖泥带水,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想来他此时的境遇也不敢让人挑出毛病。

    一行追兵来得快,去得更急,疏忽之间已经消失在寿春城外茫茫夜色中。

    却不察夜色中树干后转出来一大一小两个身影,正是荀彧和刘禅二人。

    “荀令君我们快点走啊!”刘禅眼见好不容易骗走了曹操追兵,连忙催促荀彧离开。

    “阿斗不用着急,他们走了就不会着急回来的。”荀彧胸有成竹道。

    刘禅不解,荀彧难道也像诸葛亮一样料事如神吗?

    “为什么啊?”

    “因为领头之人是司马仲达啊。此人鹰视狼顾,不是平常人啊。”荀彧说出他的理由。

    原来是他!又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人,刘禅看向追兵离去的方向。他刚刚并没有见到司马懿的长相,如果不出意外,他所奠基的晋国是这乱世里最后倾覆掉蜀汉的最后赢家,也是囚禁软禁他前身的最大凶手,同仇敌忾感同身受到是说不上,但是心中却有止不住的好奇。

    “听起来这个人很厉害啊?那不是更容易找到我们吗?”刘禅想知道更多司马懿的信息。

    “司马仲达做事果断,且心思细腻。但是他根本不想找到我,他越机警,越会想方设法为我们寻得方便的。”荀彧或许不能像诸葛亮一般运筹帷幄,但是他却懂得识得人心。

    刘禅还想问下去,但是他也知道现在不是满足自己好奇心的时候。

    身后和前路依旧都是茫茫夜色,刘禅一脚深一脚浅的行走在泥泞的路上,确实是十分狼狈,但是他也不是三岁小孩,这点辛苦他还是能忍受得了的。

    突然刘禅发现自己被抱了了起来。

    “抓紧!”荀彧提醒道,往身后一递,他已经将刘禅背在身后。

    荀彧身上的儒衫湿哒哒的伏在他身上并不舒服,而且这个清癯的老人虽然身量很高但却很瘦,并没有以前骑在他三叔张飞宽阔肩膀上那般稳当坚实。

    但他却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安心,让他莫名想起了甘夫人,一股疲倦不知从稚嫩的身躯上何处渗透出来,但很快淹没了刘禅全身,不知不觉中他很快的睡去。

    荀彧听见背后孩童轻轻的打呼声,他突然想起来这是个才六岁的孩子,刘禅真的很容易让人忽略他的年龄。

    荀彧并没有多少疲惫,他已经习惯,这么多年来他背负着家族的期待,背负着汉室的兴衰,甚至背负着天下众生的兴亡。这些伟大而恐怖的词汇连接着多少压力、责任和痛苦,但他都承接下来了,而且如此完美从容,没有人包括他自己会去怀疑他的能力,品质和意志。

    但是当将这一切卸去了的时候,荀彧发现自己孱弱得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耄耋老人,甚至恨不得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庆幸的是他遇见了刘禅。

    在背起这个稚嫩孩童的时候,即使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承诺,却让荀彧又再背负起属于他熟悉的责任。

    世上总有一些人,像荀彧一样一定要负重前进,这仿佛是一种诅咒,也是一种高贵到不得了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