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第503章 也就还行

    【从陆游辞世往前推451年。

    这一年李白因卷入永王之乱,流放夜郎。

    当时李白著名的好友兼粉丝兼诗圣杜甫有感作诗《天末怀李白》。

    这首诗当中的“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成了两宋文人生涯最好的注脚。

    陆游一生遭贬数次,坚持抗金,却又报国无门。

    早年间隆兴北伐时,陆游欣赏张浚的主战言论,还献策数次,但张浚兵败之后也使得陆游也被卷入清算,因而罢官。

    四十多岁时闻听王炎宣抚川陕意图收复中原,陆游喜不自胜只身前往加入其幕府效力,结果短短八个月之后北伐计划被否,幕府也同样解散,北伐大计如梦幻泡影消散,独留一个怅然的陆游。

    1190年,好不容易再受起用的陆游因“喜论恢复”被言谏官弹劾“不合时宜”,主和派围攻之下最终陆游被安了个“嘲咏风月”的罪名再次罢官。

    陆游一生起起复复,先后历仕隆兴(今属江西)、夔州(今属重庆)、南郑(今属陕西)、成都、福州、严州(今属浙江)等地,可以说把不大的南宋跑了个遍。

    因此一直到开禧北伐之前,辛弃疾陆游这两位南宋文坛翘楚才终于见了一面,促膝长谈共论国事之后,两人便又匆匆分别,这一面算得上南宋文坛最值得记一笔的了。

    嘉定和议前后,辛弃疾陆游先后病逝。

    就在辛弃疾辞世的前一年,同为主战派的诗人杨万里也在家中辞世。

    开禧之败,文坛凋零,宰辅函首虏廷,南宋几有输掉国运之感。】

    〖文人在开禧北伐才凋零,武将在这之前就已经凋零干净了,UP主说的毕再遇扬名时都已经五十四岁了,独木难支啊。

    不过开禧北伐后面还是有点机会的,吴曦叛乱很快就平了,金国主帅仆散揆在军中病死,真要打还是能打的。

    换汉唐真能打,但是宋那就往后稍稍吧,尤其南宋这個弟中弟。

    辛弃疾倒是蛮神奇的,我们老师讲课时会时常把他跟别人并称,比如南宋辛陆,比如济南二安,比如两宋辛苏,反正都是他搭别人。

    没办法,词中之龙,我记得古代写诗词的都忌讳多用典,但辛弃疾除外,这哥能通篇都是典故,但还能成为名篇,可谓是猛的不行。

    孙十万真得给辛哥磕一个,风评拉回来太多。

    主要也是南宋皇帝太不给力,被赵构折磨废的宋孝宗都已经被称“南渡诸帝之首”了,南宋的皇帝水平可想而知,十万哥来了真是乱杀。

    不用乱杀,先请赵构殡天谢罪,很多事情就能瞬间简单很多。

    济南二安是谁?

    易安居士李清照这个千古第一才女呗,人家也是济南户口,而且是婉约词人扛把子,跟辛弃疾合称很正常。

    虽然说是婉约词人,但我还是更喜欢她的那首最简单的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赵明诚和赵构两个废物,真是把易安居士坑的不轻,该骂!〗

    “何止文章憎命达?”

    李世民轻轻摇头:

    “达生骄纵,后生祸患,以至于亡也,于国于家,于文于武,莫不如此。”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乃发聋振聩之言也。”

    不过……李世民又琢磨了一下,觉得这辛弃疾和陆游的报国无门是可以理解的——太上皇都一意苟安,他们这等坚持自只有“不合时宜”一个结局。

    那李白所遇之境遇反倒要复杂许多,单单这一个永王之乱就不是能轻易掰扯明白的。

    但无论如何,那一句“双悬日月照乾坤”之言还是太过大胆了一点,倒是有点应了那后世所说:

    这诗仙李白,怕不是拿对时局的辨析能力换了这诗才吧。

    不过如今想来,百年后与李白堪称至交的杜甫对成都盛景推崇得很,南宋陆游似也游成都凭吊诸葛武侯,那这……

    琢磨了一下,李世民干脆上前提笔:

    〖李世民:武侯,成都之景果可称绝也?〗

    眼见陛下又去找武侯没话找话,杜如晦等臣也顿感无奈。

    不过想想几百年来武侯之英明,倒也不奇怪,甚至有些暗叹只能与武侯用文字相谈,而不能见上一面,请武侯去瀚海去西域去南海,看看这唐追汉之功业。

    杜如晦还在那儿畅想呢,魏征已经忍不住了:

    “这韩侂胄即便再无能,亦乃一朝之宰辅,何至于使行刺之事?”

    “且即便如此,哪有函其首送于虏廷而求安的做法?有失国体,辱丧国体!”

    褚遂良一边冷静抄写,一边还有空腾出来左手拍了拍魏征的背部给这位老臣顺气:

    “魏秘书何必如此?那后世也说了,这南宋何有国格?”

    “靡乱至此,北伐之议自不可能,能使此等英杰逝前不知太多丧辱之事,便已可称幸也。”

    魏征自也知道这个道理,但听了这番劝解也还是心中不平,狠狠又骂了两句“滑古今天下之大谬”云云。

    于是那边的尉迟敬德便大笑道:

    “褚左螭之言甚善!反正等蒙古杀到,破其国如破纸,殊无不同也。”

    这般话语也使得甘露殿内一时失声,房玄龄左右看了看,幽幽道:

    “俺一时倒是不知,这宋是亡于金好,还是亡于蒙古好了。”

    李世民也从想法当中回过神来,闻言也幽幽道:

    “这宋面两虏,要么不战,要么不胜,确实如敬德所说,殊无不同。”

    “反正,还有那朱八八终蒙元,复汉统呢。”

    因为事先已经知晓了,故而李世民看待此事颇为冷静。

    经过光幕的抽丝剥茧,可知这南宋兴复之机不止一次,但皆被其婉拒,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好说的?

    就如那后辈之评一般:失共主之心,不过一割据政权耳。

    而且再换个角度想,这蒙古灭宋金,朱八八又灭蒙古。

    他李家二郎又被后人评价“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尤胜那朱八八,由此可知……

    “朕果真天下无敌也。”

    李世民叉着腰耍宝感叹,引得长孙皇后轻笑:

    “二凤,那光幕有回话也。”

    顾不得与皇后争辩称呼问题,凝神看去结果见到的是硬邦邦的几个字:

    〖刘备: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