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江1970

第46章穿越众点评置牛大战

    从十月三十日周二,香江置地宣布以两股置地股票,收购牛奶公司那一刻起,写入教科书的置牛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其实用后世的眼光来看,从当时的数据与一些文字描述来看,这是一次双方不对等的较量,一方有备而来,一方大意轻敌。

    而且,双方都不想花钱,这样牛奶方就处于劣势,而且双方全是嘴强王者,一直在隔空打嘴炮。

    中间又是分红,又是净值重估,又是拆股,又是送股,把没见过世面的香江韭菜们,忽悠的团团转。

    靓坤可不管这些,如果没有其他阴谋,那置地明明可以抢的,却搞这一场收购大戏,将置地的股票拉高,然后出货。

    他可不管这些,在240到290这个区间,将牛奶公司的股票全部清空;置地公司的股票在100的位置全部清空;不仅看了戏,还赚到了钱,此次获利二亿港元。

    回顾此次收购战,靓坤可是意犹未尽;置地提出“二换一”的收购计划,建议以10月27日收市时每两股94元的置地股票换取牛奶公司股东手中的一股135元的牛奶股票,换股截止日期为11月29日。

    注意,整项收购不动用现金,不动用现金;从这一点看,前世的万A收购战可以说非常良心了。

    当时置地公司称牛奶股东手中的股票将升值,他们通过简单的计算,换股之后94×2=188元,增值约40%,并称收购后在母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牛奶公司将得以飞速发展等等。

    这饼画得好,意思是原来的周家不行。

    当天股市一开市,牛奶股价便开出188元高价,并以196元的高价报收,比27日收市价135元,大涨了45%;置地股价也涨至104元,升了10元,升幅约11%。

    整个股市忽然间沸腾无比,令当时没有经历过收购战的股民膛目结舌,并迅速转入疯狂。

    在嘴炮全开的置地公司兵临城下,牛奶公司居然迟迟没有反应。从这一点上看,周主席非常的轻敌,或者说,没有经验。

    本以为是双雄争霸,狭路相逢;结果是置地的独角戏,当天牛奶股价回落到191元。

    而置地方面却极其活跃,为提高其股票身价,置地公司发布大量利好,第一步实行重估资产,并将重估增值的17.5亿元盈余拨作资本金,派发“数量可观”的红利,还声称:保证1972年度派息不少于1.2元,增幅26%,1973年股息1.5元,增幅25%,1974年股息2.02元,增幅更高达35%,以此提高股价,显示出对这次收购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志在必得的决心。

    这些宣布利好的操作手法,对后来的香江股市影响很大。

    11月3日,面对置地的恶意攻势,牛奶公司才聘请罗富齐父子(伦敦)公司研究置地的收购建议。并呼吁牛奶股东在作出任何决定前,先等待董事局的进一步通知。

    这种行为有种守株待兔,不作为;如果换成包船王,估计会以高价,现金直接买入,打破置地这种白嫖行为。

    11月7日由于受收购消息多翻刺激,牛奶股价又升22元,以228元收市,置地股价亦从前日回挫中又升上104元,股市恒生指数创700点历史纪录。

    11月9日,牛奶公司主席周锡年出席记者招待会,由罗富齐公司提出反对收购三大理由,不过那三大理由,在靓坤看来,有个鸟用?

    炒股炒的是预期,在股票暴涨的前提下,谁在意那点股息?

    说对方收购目的是利用牛奶的优势来扩充自己业务,那家收购不是为了扩充自己的优势业务?这不是开玩笑么?

    而且周主席认为本公司声誉良好,现金充裕、土地存量庞大,盈利能力也比香港置地高出许多。

    牛奶公司管理层认为有实力自行开发地产,无须他人染指,因此香港置地的收购将损害牛奶公司股东的长期利益。

    因此,牛奶断然拒绝建议,周锡年也充满信心地认为收购不会成功。并且,牛奶公司为吸引股东,打击置地的收购建议计划,提出将股份拆细,一股牛奶股票拆为5股,然后每1新股送一红股。

    换言之,优势在我,我不怕。

    11月10日牛奶股价最高升上290元,最后以268元收市,一日升了50元,升幅达23%,比10月27日收市价升了几乎1倍之多。同时,置地股价当日也升上127元新纪录,最高曾上升154元,恒指亦再创759点历史记录。当时牛奶的市盈率高至73.4倍,置地更高达98.5倍!可见股市的疯狂已到不合情理的地步。

    虽然此时收购战已达到白热化,但收购双方却自始至终没有动用现金来收购或反收购,甚至没有用提高收购价的方式来吸引股民。

    除了用换股、拆细和派息的优惠条件吸引股民之外,双方只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来指责对方、抬高自己。

    11月13日星期一开市便出现一轮暴跌,牛奶股价一度跌至202元,最后以212元收市,跌幅20%,置地更大跌33元,跌幅23%,整个股市恒生指数狂跌87点,跌幅11.5%,创下当时跌幅纪录。好在次日大市即告反弹,没有演变成股灾。

    11月24日牛奶公司为了挽回局面,宣布与华懋置业公司合资组成新公司,定名为牛奶地产有限公司,新公司将拿出25%的股票分送给原牛奶股东,然而这时离收购截止期29日只有5日,时机已晚。

    何况华懋的声势形象不及置地,而置地此时又宣称它所控的牛奶股权已足以否决牛奶宣布的与华懋的协议。因此牛奶与华懋合作,显然不如与置地合作对发展地产有利,这一来,牛奶弄巧成拙,效果适得其反

    11月27日,牛奶还作最后一次挣扎,向股东晓以大义,刊出“家和万事兴”的广告,说是“婚前情侣口角频仍,婚后怎能有美满的家庭生活”,“业务兴隆,端赖于衷诚合作,口角争执决非生财之道。敬请全体股东注意”,这则广告就像是一个月来“口角”广告战的总结。

    当时靓坤就笑到不行,不谈利益谈感情,谈感情伤钱;谁和你谈感情,谈钱才是硬道理。

    11月27日,置地公司再出“绝招”,宣布按1送股置地送5股新股的比例大派红股,这个条件对许多牛奶冰厂的股东来说,等于1股牛奶可换到12股置地.此举一度令置地股价上升至超过300元,除净后创下历史高价的67元。当日除净时67元高价只是维持了一段短时间,但是比牛奶公司股价高出许多,结果大部分牛奶公司股东愿意接受收购,并将牛奶股票换取置地发行的新股。

    11月28日,牛奶冰厂似乎再想不出应对之策,只有继续再刊出整版广告,剖析双方业务前景,劝股东悬崖勒马,但已回天无力。当日,置地宣称已控有牛奶51%股权。至此,置牛大战已面临谢幕,置地一方已稳操胜券。

    11月30日,即收购截止期后一日,置地刊出最后一个收购取胜的全版大广告,宣称已持有的牛奶冰厂80%股权,至此,历时整整一个月的“置牛”收购大战,以置地有限公司获全胜而告终。

    从10月11日置地首先发动广告战开始,直到收购截止的前一天,双方都是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其中的许多话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实际是误导股民,有违规的嫌疑。但在那时香港股市法规尚不健全,因而也就无人去追究了。

    这比起以后那些动辄以数十亿港元现金统收的收购战来说,也算是一个罕见的景观吧。

    由于双方互相指责、质询、揭短,引起双方股东心理恐慌,再加上汇丰银行主席警告股民:“股市已形成纯投机性行动,许多股价已升至超过合理程度,”

    为时一个月的收购落下帷幕,有人欢喜有人愁。

    没有听东旺证券分析报告的人,他们失去了一次发财的机会,而那些听的人,却发了一笔小财,他们没有坚守到最后。

    但是,这些全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置地公司感觉有些不对劲,他们是收购了牛奶公司,而且是一次教科书级别的胜利,可是,他们感觉公司的股票数量有些不多,好像多了许多,但是又没有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