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应谋天下

第一百三十八章 漳水畔之战

    漳水河畔。

    一路急奔,大约过了一刻钟,陶应与田豫率领的两百多玄甲军骑兵来到了漳水河边。

    “杀……”

    “铛铛……”

    “呃啊……”

    “唏律律……”

    对岸尘土漫天,裹夹着喊杀声、金属碰撞声,还有人马的惨叫与嘶鸣声,不绝于耳。

    横亘在漳水上的渡桥无人防守,也容不得陶应再多想,他毫不迟疑,径直杀过了漳水渡桥。

    “国让,尽量往颜文恒身边靠拢,助其杀散乌桓叛军后,立即过河,不可恋战!”

    知道自己是个弱鸡,想救颜良,还得靠这些历史名人,他能保住性命,不拖后腿就不错了。

    “诺!”

    毫不犹豫的田豫,率先越过陶应,朝着喊杀声最激烈的区域杀奔而去。

    “杀!”

    陶应现在唯一的胆气,就靠着手中的唐刀之利,胯下的双马镫和马蹄铁,这也是他敢与乌桓人叫板的底气。

    说到杀人,陶应真正一路所斩杀的乌桓叛军,两只手估计能数过来。

    ……

    漳水北岸,原本浑身浴血,已是强弩之末的颜良,陡然听到身后传来一片喊杀声,豁然回头,便见陶应、田豫及数百玄甲军冲过漳水渡桥,朝乌桓大军杀奔而来。

    “主公来了!”

    精神大振的颜良,再次爆发出强大的战力,灵官般涨红的脸上,一双犀利的眸子更加嗜血,手中的大刀肉眼可见地恢复了它本有的凶猛与锋利。

    “玄甲军的勇士们,主公来了,我们的援军来了!”

    本已抱着杀身成仁的玄甲军,一听来了援军,顿时如打鸡血,回光返照般再次抖擞精神,奋力与乌桓叛军厮杀起来。

    “杀……”

    颜良的怒吼声,玄甲军突然振奋且夹杂着喜悦的喊杀声,不仅引起了乌桓叛军的骚动,还吸引了战阵中奋力拼杀的一员白马白袍小将的目光。

    “呃啊……”

    白袍小将又将一名乌桓叛军刺落马下,趁着间隙,回头扫视一眼。

    “泰山军!”

    这支骑兵,虽然旌旗中有“汉”字旗,但身穿黑衣黑甲,配着统一的怪异长刀,装备与处在战阵中的汉军一般无二,却与大汉其它地方的汉军明显不同,十分精良。

    “泰山军,果真威武雄壮!”

    ……

    就在白袍小将抽空打量玄甲军援兵的同时,陶应已冲入阵中,挥动手中的唐刀,瞅准机会就给乌桓叛军来一下。

    四处游走,又不脱离大队玄甲军,远远看上去,陶应杀得游刃有余。

    “咦?”

    又向前拼杀了一段距离,陶应忽然瞥见不远处,有一员未披盔甲、衣衫血迹斑斑的白袍小将,犹如猛虎入羊群,大杀四方,十分骁勇。

    小将手中的一柄点钢亮银枪,犹如出水的游龙,上下翻飞,凡是挨到长枪的乌桓叛军,纷纷坠马。

    “嘶,这小将是谁,怎未曾见过?”

    虽然离得稍远,但陶应能从小将的身上感受到那股浩然正气。

    “噗……”

    “呃啊……”

    就在陶应打量的短短几息间,白袍小将已连番出手,枪挑数人。

    “手速太快了,好枪法!”

    陶应愣是没有瞅清白袍小将出枪的姿势与手法,只看到了一片模糊的枪影,就听到一声声惨叫,一个个乌桓叛军不是落马,就是被捅了个透心凉。

    “又是一个杀神啊!”

    白袍小将的飒爽英姿,以及舍我其谁的无畏气概,将陶应震撼地无以复加。

    “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身手,想必绝非无名之辈吧!”

    一时想不清小将的来历,陶应一边应付乌桓叛军,又一边暗暗留神白袍小将的出枪姿态。

    “战力堪比颜良,这里是冀州,莫非他是赵云?”

    一道念头闪过,陶应心中猛然一动,第一时间想到了赵云。

    “‘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与罗大师的描述似乎有点吻合,又似乎有点差距,高大是高大,却没有哥帅啊?”

    正在对号入座的陶应,一时忘记了自己身处战场,稍一分神,危险已降临他的头上。

    一名乌桓叛军已盯了陶应多时,见陶应驰援白袍小将,时不时偷袭乌桓人,心中早已恼怒,抡起手中的长刀,直奔陶应扑来。

    “死!”

    待陶应发觉时,已经有些来不及应付了,眼睁睁瞅着乌桓人的长刀朝他头颅劈落。

    “哥命休矣!虞姬,哥来了!”

    即便如此,惊魂未定的陶应也没有放弃临死前拉一个垫背的想法,若两个更好,路上可以斗地主。

    “既然你想将哥当柴劈,哥就给你串个羊肉串,让你去支援淄博老板!”

    眸子里泛起一抹狠戾的陶应,也不再顾头顶落下的弯刀,扬刀猛然朝乌桓人的胸腹捅去。

    “铛!”

    “唏律律……”

    武遂县境。

    “伦直,你是反对南下,还是反对投汉?”

    目光凛然的郝次帅掠过伦直,一边沉声询问,一边环视留下来的邑落部众。

    “投汉是对的,但此时南下不妥!”

    只有十七八岁的伦直,本是辽东汉人,因与郝次帅关系好,此番被其裹挟着南下中原。

    “哦,你说说看,哪里不妥了?”

    见邑落部众神情没有太大变化,心绪稍安的郝次帅转头望向伦直,目光变得缓和。

    对于伦直,郝次帅是了解的,既勇武,又聪明,他很喜欢这个汉人,将其当作自己的好朋友、好兄弟,在辽东时,两人常在一起打猎。

    “郝帅南下投汉的消息,很快就会被苏仆延知晓,他定会出兵阻止。”

    到了这个时候,也关系到自己的存亡,伦直没有卖关子,替有些进退失据的郝次帅分析利害。

    “况且,漳水边尚有两万鲁迷小帅的兵马驻屯,我们也越不过去。”

    朝南望了望,伦直将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郝帅此番毕竟是走投无路才去投陶应部,若不拿出点诚意,恐难被陶应重视!”

    能被邑落部众推举为邑落小帅,郝次帅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如今被伦直一提醒,立即就明白了其意。

    “是得准备一份投名状啊!”

    郝次帅有些踌躇了。

    “乌桓人能拿出的最好诚意、汉人最喜欢的东西,无非是草原上的骏马而已!”

    这点郝次帅很清楚,可仓促之间,又远离幽州草原,他可没有弄马的地方。

    “乐成大营倒是有,但打苏仆延的主意,跟自投罗网没两样!”

    郝次帅目光殷切地投向伦直,他很清楚,伦直能在这个时候提醒他,定然是已有了想法。

    “伦直,你说大哥我该如何办?”

    已显得有些智穷的郝次帅,很期待伦直能给他一个可行的办法。

    “立即东进南皮!”

    早有想法的伦直,不假思索地给郝次帅指了一条明路。

    “南皮?”

    郝次帅瞅着伦直略加沉思,眼前顿时一亮,立即明白了伦直打的什么主意。

    “看来,对付汉人,还得是汉人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