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多元宇宙帝国

第十二章 签订

    “早就听闻,皇帝不喜太子,今日想来,太孙是立功心切,欲稳固储君之位吧?”

    微风吹过来的戏曲声围绕着他俩,孙若微双鬓的发丝随风飘舞。

    “而皇帝最大的心病,是谁呢?”孙若微笑意盈盈,一改酒楼上的作风,到了水上,她也不怕被抓,大不了一起投湖呗,有太孙垫底,想来黄泉路也不寂寞。

    朱瞻基**皱了皱眉,闭着眼睛,无奈笑着摇了摇头,似乎是戏曲唱得不够动听。

    “你想要什么?”又睁开眼,冰冷的目光刺得孙若微有些心颤。

    她故作镇定,笑道:“把昨日抓得人放出来,赦免靖难遗孤,再送我几卷史书?如何?”

    “史书?怎么,反贼也想找找往日情怀?”朱瞻基**冷笑着。

    又转而说道:“你呢,你能给我什么?”

    “一个刺王杀架的幕后主使,还有……”

    孙若微顿了顿,“建文帝,如何?”

    “什么?你们果然知道建文帝的下落!”朱瞻基**脸色大惊。

    “哼哼,就不怕我把你们抓回去严刑拷打吗?”又淡然一笑。

    “太孙,昨日那人可有招供?”孙若微反问道。

    朱瞻基**哑然。

    “想见建文帝,需七日之后,若我们觉得不可,那便不行。”

    “我爷爷老了,见一下他侄儿,最多安慰一下他的不安,并不会杀他。”朱瞻基**真诚地说道。

    “一步一步来,你先将聂兴放出来,再给全册大明史书?”孙若微问道。

    “可以!”朱瞻基**点点头。

    “但你们若是骗我……”他威胁道。

    “哈哈,从那一天起,我们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你要杀便杀!但陛下的心结可就永远解不开了!”孙若微似乎有些自豪。

    “我就把你爹他们活剐了,在你眼前杀。”朱瞻基**哼哼了一句。

    孙若微缩了缩脖子:“明天,我要一起去见他!”

    “见可以,但放,还需几日,总得让我准备准备。”朱瞻基**说道。

    ……

    “如何?”待孙若微回到古玩行,朱棣又偷偷摸摸摸了进去。

    “你就不能走正门吗?”孙若微有些无奈。

    “盯你们的人太多,我不方便露面。”朱棣解释道。

    “他就是朱瞻基。”孙若微肯定道。

    “至于那些条件,他也都答应了。但建文帝,你必须证明那件事!否则,你也别想逃。”孙若微威胁道。

    “放心!凭我这张脸,足够朝廷放过你们了。”朱棣比了个安心的手势。

    “过几日,你徐滨大哥就回来了。”孙愚对着孙若微说了一句。

    “真的吗?”孙若微眼神中透露着浓浓的喜悦。

    “他不放心你!以为你被这‘妖人’给糊弄了。”孙愚看了眼朱棣,端起茶喝了一口说道。

    “不过,建文还是过来了,他要来了却他四叔的心愿。徐滨告诉我说,他会安排好,若有不对,他会立刻带着建文逃离。”

    朱棣装作若无其事:“心愿?”

    “那日,他带走了传国玉玺。”孙愚叹口气。

    “传国玉玺?”朱棣心中大惊,那东西不是早就失传了吗,他爹都没有,这里居然有?

    “爹,若是假的,一切都还来得及嘛,但若是真的……一切也来得及。”孙若微又神情有些黯然,声音也越来越低。

    但可惜她并不知道这是两个不一样的大明。

    孙愚叹口气,人生谁没有遗憾呢?她最大的遗憾……随她去吧。

    ……

    “老哥哥可真是勤于政事,日夜笔耕不缀,该休息休息了,抓得太紧也不是好事啊!”

    朱元璋*身后跟着满脸好奇的朱雄英*走了进来。

    朱元璋此时正在一边批奏本,一边教导朱允炆。

    他抬起头看了一眼朱元璋*,放下了手中的奏本。

    “咱不像你,自己倒是逍遥快活去了,政事呢,全丢给儿孙。”朱元璋脸对着他,但眼神却盯着书案,眼睛都不眨一下地说道。

    朱雄英*瞪大双眼看着朱元璋,显然,即便早有准备,但如此奇异之事依旧让他的心灵大受震撼。

    “见过,这位……这位爷爷!”朱雄英*一时不知该叫什么,拱手说道

    “听咱一句劝,该放手就放手,天下这么大你管得过来吗?”朱元璋*劝道。

    朱元璋笑了笑点点头:“这孩子长这么像标儿,英俊威武,想来是他的儿子吧。”

    “这可是徐达之外孙,咱皇太孙是也。”朱元璋*得意大笑道。

    “标儿没娶常遇春*之女?”朱元璋疑惑道。

    “常遇春*?他哪来的女儿?”

    朱元璋了然,转过头亲和地说道:“不必多礼,就当自家一样。”

    朱允炆左看看朱元璋*,右看看朱元璋,指着朱元璋*大惊道:“爷爷?这…这……”他有些傻眼,难道这是爷爷的替身?

    朱元璋叹口气,说道:“允炆,你迟早要知道的,你先看着,有什么疑问下来问爷爷。”

    朱元璋*也并没有疑惑,但还是问道:“这是你册封的太孙?”

    朱雄英好奇地看向朱允炆,心中多留了几分心眼,他也是大明*的皇太孙,日后少不得和他打交道。

    他小声说道:“弟,你好!”

    “兄长!”朱允炆微微欠身。他还有些回不过神。

    “是也不是,咱还没想好。”他看了一眼朱允炆,也没有避讳。

    朱允炆听后有些失落。

    “蒋瓛,去,带他俩出去逛逛。”

    “是,陛下。”蒋瓛单膝跪地。

    这些时日,朱元璋为方便他们办案,因此,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也见识过天命,对朱元璋的敬畏与崇拜已经深入骨髓,之前他从来不信什么鬼神,现在他信了,朱元璋就是他唯一的神。朱元璋*他也见过不少次了。

    “哈哈,雄英这几日可对这个世界好奇的紧!多次想让我带他来看看呢。”朱元璋*大笑道。

    “咱这儿有啥好瞧的,外面兜一圈,全是茅草屋,还会吹一身灰。”朱元璋自嘲地笑了笑。

    朱允炆听着他们讲话,有些摸不着头脑,什么一个大明两个大明的,天下难道还有一个大明?

    “还有,雄英?”他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人影,看不清是谁,他只知道他也曾有一个雄英兄长。

    “兄长,我带您去逛逛皇宫。”朱允炆很有眼力见地说道。

    “皇宫有什么好逛的!我听我爷爷说,咱两边皇宫基本都一样!要去就去外面玩,这个有趣!”朱雄英*小声说道。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虽然话多是朱雄英*所说。

    待他俩出去后。

    “咱这些时日,时去你那儿考察,每去一次都让咱震惊不已……,咱想送他去你那儿,给你的宝贝孙儿做个陪读。”朱元璋缓缓说道。

    “自无不可,咱孙儿,高兴还来不及!只要咱订好规矩,来多少人都不拒。”朱元璋*摸着胡须笑呵呵说道。

    “老哥哥,考虑得如何了?”

    朱元璋拿出一卷白绢,递给了朱元璋*:“这是咱这些时日,深思熟虑的结果,对于一些咱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做出了修正。”

    朱元璋*接过仔细看了起来。

    片刻后,朱元璋*越看越震惊,不对啊,这谁这么重视商贾,说道:“大才!不知是出自何人之手?”

    其中主要对大明*在大明的一些经商行为做出了严格限制,诸如一些矿业,大明境内不允许大明*开采,海外由于大明尚无余力,大明*可开采但必须上缴大明一半。来自大明*的货物,需缴纳时空税。

    大明*工厂招工必须足够满足大明百姓脱产生活所需。不得以大明百姓为奴。

    等等诸如此类条款。

    大部分都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了诸多限制。

    而付出的代价,是大明在大明*内,除了设立可能的领事馆外,放弃一切商业权利。

    这也是朱元璋权衡利弊后的结果,因为大明根本没这个实力,大明*有的大明没有,大明有的大明*全有。

    对于大明*援助大明修建铁路、医院、学校以及工厂等,朱元璋表示感谢大明*的慷慨援助,但大明必须派出官员监督管理,且大明*经营权,特别是铁路,不得超过五十年。

    对于海外之地,大明*需经大明同意,由大明出兵,大明*援助武器占领,允许大明*少量驻军,大明*所占年限不得超过五十年,且大明与大明*共治。

    当然,这些也仅仅是让大明看起来处于平等地位,实际上,接下来最少五十年,大明*会从大明赚取无数的财富。

    这是可以预见的结果,大明落后了大明*几十年,想要快速追赶上去,不付出代价是不可能的。

    但也不必妄自菲薄,大明还有另一个同样落后的时空,等朱棣探明情况,到时……

    当然,大明*如果作出过火的事情,大明也不是没有反制手段,朱元璋大可关闭所有时空通道,这一点是朱元璋*所不了解的,他一直以为时空通道是他想开就开的。

    而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朱元璋*想都没想便全部同意了,他心中想得是:“五十年?想得挺美,日后可由不得你了。咱不能通过政策掌控你,咱就通过经济掌控你。若经济也不行,咱还有……”

    虽然他并不想吃力不讨好,但五十年后他早化成一抔黄土,后代的事情,谁知道呢。

    朱雄英*与朱允炆两人骑着马走在洪武大街上,朱雄英*看着脚下的砖石路,有些嫌弃地说道:“你们这里连水泥路都没有吗?这还是内城!外城那得什么样?土路吗。”

    朱允炆瞧着他心高气傲的模样,有些恼怒。说得京城好像和乡下似的。

    “砖石不好吗?平平坦坦的,那什么水泥一听就像稀泥一样。”

    “哈哈,弟,这你就不懂了吧?水泥干了之后,可比砖石硬多了。”

    “等你爷爷与我爷爷商议好后,不出十年,这里必然大变。”

    朱允炆并没有接话。心里不以为意,他没去过那边,也就没什么朱元璋那样的感受。

    ……

    朱雄英*两人来到外城。

    “瞧,那还有一群乞丐。”朱雄英*指着紧靠着城墙的乞丐说道。

    “少爷,你们行行好吧!俺快几日没吃饭了。”一双双饥饿的眼神跪在街道两旁乞求。

    若不是两侧带刀的锦衣卫,他们恐怕早就一拥而上了。

    “这样的景象,我只在大明*的偏远小县城见过。大一点的地方,基本都有工厂招工。最少衣食住行都不愁。”朱雄英*叹道。

    大明*有着朱元璋*互联众生,可以说,但凡人多点的地方,就会有工厂建立。朱元璋*对民众的掌控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往往都是他一说什么,民众就纷纷紧随,哪儿有困难,应天大学就会派谁去哪儿,最不济也是个远程手把手指导。又加上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这不他发展快谁发展快?

    朱允炆撇撇嘴,没有说话,在他心里,泥腿子就是泥腿子,算不得百姓。

    他老师教他,民贫,才可以更好地牧民。民愚,天下才会安安稳稳。当他们饿的时候,他们只想着吃,稍微释放些许善意,他们就会感恩戴德。给他们几亩土地,他们就会拼命卖命。

    “来,我这里有枚玉佩,你且去换了钱,设一粥棚,虽治标不治本,解解百姓燃眉之急还是可以的。”朱雄英*皱着眉,招来一锦衣卫。

    “感谢,感谢少爷。”一衣衫破烂的妇人抱着一个孩子不断躬身说道。

    “少爷大恩大德!多子多福。”

    朱雄英*笑了笑。

    高声说道:“大家再坚持几日,大明*皇家商行不日即将招工,只要你踏实肯干,到时,人人有饭吃,顿顿能吃饱。”

    “他们最缺得就是希望!”朱雄英*随后叹口气。

    朱允炆有些不屑地看着他,这个皇太孙也不咋样,经商就罢了,还冠个皇家名号,真给皇家丢脸。若换成自己,那必是归民于田,让他们认真种地,踏踏实实过日子。

    “兄长,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不然爷爷会骂我的。”朱允炆见粥施完,面色恭敬地说道。

    天空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朱允炆心情却挺不错。毕竟,看着这么“差劲”的皇太孙都可被立,自己岂不是更容易。

    第二日,两时空互派使者,在大明奉天殿签订条约。

    尽管两方使者皆有心理准备,但相互见到时,还是不免一阵惊奇,特别是大明这边的官员,直呼不可思议。而他们看过这些条约后,心中又颇有微词,但碍于朱元璋的刀,却也不敢不签。

    事后,皇宫外也传出了一些风声,但世人大多当作宫廷传说、饭后茶余的笑谈,只有当事人知晓,那日究竟发生了什么。

    但大明*则不同,它是一个互联众生的世界,“天命”这样奇怪的东西都接受了几十年,“另一个时空的大明”似乎并没有什么难以接受的。

    顿时引发了轩然大波,无数商人纷纷奔走相告,寻找关系,有些激进的,甚至已经开始扩大生产规模囤货,以便在大明赚上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