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创从1982开始

第24章 想干什么

    陈家林的确逃学了。

    没办法,《驭风少年》正写到了主人公的姐姐和人私奔的关键时刻,墨水居然没了。

    这怎么可以?他当场就坐不住了,必须去卖。

    而且,之前买的稿纸也不剩多少,顺带一并入货。

    所以,他毅然而然的选择了走人。

    至于逃学会引起什么后果……嘿,反正他都准备提桶走人了,哪管他日后洪水滔天。

    在百货商店买好英雄墨水和稿纸,手里有钱的陈家林又买了块松糕,一边吃着,一边慢慢往家走。

    正走到离家不远的一条街道拐角,还没进去,就听见里面传来有人说话的声音。

    其中一人说道:“最新一期《小说月报》看了吗?就是我们巷姓陈那小子写的小说刊登的那一期。”

    另一人回答:“嗯,看了。”

    一听这话,陈家林顿时眨了眨眼睛,停下脚步站到一边,静静听起来。

    “你觉得那小说写得怎么样?”

    “我觉得……还行。”

    “我倒觉得故事好看是好看的,可就是没什么意思,跟小孩子写童话似的。”

    说话那人的声音有点沙哑,又说:“本来之前听说那小子拿了那么多稿费,还以为写了篇什么好文章,可就这……啧,我知道咱们返城知青里有好几个文笔好的,他们写的东西可比这深刻多了。”

    “海难,用童话似的方式写出来,大概因为以前没见过人写这种故事吧,所以才被杂志社看上了。”

    另一个人的声音很亮,笑着说:“这几年不是伤痕就是反思,总该有点不一样的东西了。”

    “我感觉这种故事更应该发到《故事会》上,《小说月报》发这样的刊头文章,还真让人捉摸不透。”

    两人又说了几句,慢慢走远。

    陈家林站在街角等了一阵,这才走出来,继续往家的方向走。

    他能听出来,刚才说话那俩应该是返城知青,而且还是文学爱好者。

    他们大概听说了自己在杂志上发表了作品的事情,看了最新一期的《小说月报》,因此才有刚才的对话。

    会有这样的观后感,倒也可以理解。

    将近十万字的《少年派》,不可能一期发完。

    所以分为上下两篇,分别发在两期《小说月报》上。

    按照马景海来信上所说,这已经是他们编辑部尽量调整后的结果。

    一期发五万字,真是很极限了。

    《少年派》的整个故事,前面只能算是埋线,故事带着猎奇的意味,最后揭秘那部分才是整个故事的精华所在。

    因此,只看了上篇的人会有不以为然的想法,也算正常。

    对此,陈家林并不太在意,反正他稿费已收,后面……嗯,哪管他日后洪水滔天。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像这样的对话,发生在全国很多地方。

    ……

    《燕京文学》编辑部。

    陈世聪捧着半人高的一叠杂志走了进来。

    这些杂志,都是这个月国内刚刚出炉的刊物,在纯文学领域比较有代表性。

    陈世聪把杂志放到了一张空桌上,供人自行取阅。

    他自己则拿了一本《收获》,坐到一旁翻起来。

    这是编辑们每个月月初必做的功课,除了看他们自己的稿件,还要看看别家出了什么好文章、好作者。

    发现了好作者,当然要想办法去约稿。

    有助于了解文学界的动向,是很必要的途径。

    其他编辑也陆续过来,挑一本想看的杂志看起来。

    陈世聪之所以挑了《收获》,那是因为陆遥在这一期发表了他的《人生》。

    他当初通过王伟玲认识了陆遥,一直想向陆遥约稿,可惜却一直未成。

    后来陆遥经过王伟玲的介绍,投向了《收获》,陈世聪更是没有办法了。

    这篇《人生》据说是花了陆遥三年时间构思、创作、重写才最终写成,算是陆遥的心血之作。

    陈世聪一边看那打动人心的文字,一边深感遗憾。

    要是能把《人生》拉到《燕京文学》来,那该多好……真是可惜了!

    “《小说月报》这一期到底怎么想的?”

    突然,编辑部内一名编辑发出这样的一声感叹。

    不少编辑都把目光投了过去。

    陈世聪也抬起头,皱眉看去一眼。

    那编辑向同事们扬了扬手里最新一期《小说月报》,面带无奈的说:“你们也都看看他们这最新一期吧,这篇《少年派的梦幻漂流》,我感觉有点奇怪啊。”

    陈世聪只看了一眼后,又再把注意力放回到《人生》,这时候,他只想好好把这一篇故事看完。

    倒是有其他编辑,好奇的走了过去,拿起那本《小说月报》,看了起来。

    等到陈世聪看完《人生》,心情还有点起伏不定,为故事里那些人物的遭遇而感怀。

    却听见有几名看过《小说月报》的编辑在议论。

    “算是猎奇吧,关于海难的故事,这可不多见。”

    “可这样的故事有什么意思,写得和童话一样……啧,那些动物是怎么一回事儿,这样的故事看着吸引人,可其实里面什么也没有。”

    “也不是什么也没有,主人公所在的地方信奉妈祖,母亲信奉佛教,故事里又出现的道观,至于主人公的父亲,则是一个现实的生意人。

    我挺喜欢主人公的父亲这个角色的,对主人公说的那句老虎的眼睛里只有你的倒影,就很哲学。

    还有,他对主人公的谆谆教导,就是想告诉儿子不管什么宗教、什么神,只要对自己有用就去利用,这个人物算是立住了……”

    ……

    陈世聪听了一会儿,走过去把《小说月报》拿起来,随手翻看。

    不一会儿,那篇叫做《少年派》的小说翻了一半,他也大概有点明白其他同事们的议论是为什么了。

    这小说……有点奇怪啊,居然是刊头文章。

    作者叫……陈家林,没听说过,居然是新人。

    一个新人写的刊头文章?

    陈世聪也开始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小说月报》……啧,他们这是想干什么?

    因为这一份疑惑,之前脑子里的《人生》渐渐放下了。

    陈世聪很快把整篇《少年派》看完,独自琢磨了一下后,终于忍不住走向电话,给津海的同行打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