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

第九十五章 治疗

    听到要让自己治疗蔡邕的女儿,刘璋看向一旁面色有些苍白的少女。

    少女的气质本就带着一丝柔弱,脖子上还有细小的伤口,少女身躯微缩,给人一种我见犹怜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想抱到怀中。

    “这是否不太妥当,毕竟男女授受不亲。”

    包扎伤口需要触碰到身体,到时候可别说自己是个登徒子。

    见到刘璋做事有分寸,蔡邕眼中有赞赏之意。

    “无妨,事急从权,只能劳烦刘将军了。”

    “蔡大家不必如此称呼,我是晚辈,唤我季玉就是。”

    听到蔡邕已经同意,刘璋走到蔡琰面前。

    “蔡小姐,得罪了。”

    随后看向蔡琰脖子上的伤口。

    刘璋的手触碰到蔡琰脖子周围的时候,本来苍白的面色,竟然缓缓变红。

    “他只是给我处置伤口,不必慌张。”

    蔡琰心中给自己打气,只是双手用力的攥在一起。

    “还好,没有伤到血管,只是皮外伤。”

    检查完伤口后,看到蔡琰紧张的表情有些失笑。

    蔡琰平时待人也落落大方,有大家闺秀的气质,今天不知道怎么了,特别的紧张。

    刘璋拿着酒精,用棉花沾了一些准备擦拭脖子上的伤口。

    “蔡小姐,要先进行消毒,防止感染,你忍着点。”

    蔡琰点头以后,刘璋慢慢擦拭脖子上的伤口。

    “啊!”

    蔡琰忍不住张开嘴发出痛呼。

    蔡琰正闭着眼睛,张着樱桃小嘴发出痛呼,眉头不自觉的微微一皱,楚楚可怜的样子更让人忍不住想要疼惜。

    “蔡小姐,有些疼,忍着点,我尽快处理完。”

    不能再看下去了,再看下去就该控制不住了。

    将她脖子上的伤口包扎完后,刘璋又回到蔡邕的面前。

    “蔡大家,此地不是久留之地,此去洛阳还有一日行程,我来护送你们吧。”

    蔡邕回望眼身边的剩下的人,距离出发前死伤过半,就剩十几个人了,连赶车的人都凑不齐。

    “那就劳烦贤侄了,把东西都收拾好,准备走了。”

    他们的细软都在地上呢,蔡邕让仆人把细软都收拾起来,放到马车里。

    “去几个人,帮助驾车,我们出发。”

    刘璋见他们收拾完了,也安排士兵帮忙。

    大部队缓缓出发,天色渐晚的时候,走到了一处山谷附近。

    “主公,山谷周围适合休息,是否让将士们在此地扎营。”

    黄忠见到天色马上黑了,这边的山谷可以避风,跟刘璋请示能不能在这个地方扎营。

    “确实是个好地方,把帐篷都拿出来,在此地扎营吧,给蔡伯父他们也搭几个帐篷。”

    “遵命。”

    在黄忠他们扎营的功夫,刘璋来到蔡邕马车的旁边。

    “蔡伯父,天色已经晚了,今夜就在此处扎营,明日一早再启程,明天傍晚前就能感到洛阳了。”

    蔡邕正在马车内闭幕养神,对于他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来说,动手都时候挺爽的,动完手之后是腰酸背痛,险些站不起来。

    “就依贤侄的安排来吧,都下车吧。”

    在蔡琰的搀扶下,蔡邕下了马车。

    刘璋把他们带到了已经搭建好的帐篷里。

    “今夜就在这里歇息吧,想要什么跟小侄说便是。”

    蔡邕对刘璋的印象可谓是极好,汉室宗亲,少年得志,对他们萍水相逢的人都能这么耐心的照顾,不像有的世家子弟,有一点成就就傲的没边了,拿鼻孔看人。

    隐晦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女儿,蔡邕有些惆怅。

    “可惜了,若是早一些遇到他该有多好啊。”

    婚约已经定下,便不能再反悔,着实有些可惜。

    “去埋锅造饭,多做一些好菜,再拿两坛泡好的虎骨酒过来。”

    这些人今天受了惊吓,经过半天的赶路平复了一些,再喝点酒,好好睡一觉,明天起来应该没什么事了。

    不多时。

    饭菜都端上来,刘璋给蔡邕倒了一杯酒。

    “蔡伯父,这是小侄的珍藏,猎杀了山中猛虎,取其骨泡的酒,喝了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伤情有好处。”

    文士哪有不好酒的,蔡邕也不例外,听到这酒有活血的功效,拿起举杯,小小的抿了一口。

    虽然是一小口,但这酒甚烈,直达肺腑。

    “好酒!贤侄竟能拿出如此美酒,老夫今天有口福了。”

    喝了一口之后,蔡邕脸色红润了许多,看起来容光焕发。

    “大家别愣着,都坐下,尝尝这美酒,确有活血的功效,老夫喝了一口,感觉胸口似乎有一团火焰一般,美妙无比啊。”

    本来大家都很饥饿,听到蔡邕发话了,都坐下开始吃喝起来。

    下人们被安排到了另外的帐篷,家里的女眷有些害羞,草草吃了一点就不动了。

    见到女眷还是有些放不开,蔡邕让他们先去休息了。

    “琰儿留下,其他人先回帐篷里休息吧。”

    “好的老爷,我等告退。”

    这些女眷的离开,也没有打扰到蔡邕的性质,他说道。

    “有酒岂能无乐啊,琰儿,你且弹奏一曲,来助兴如何。”

    兴致一起来了就收不住了,喝酒必须还得听音乐,蔡邕让自己女儿弹琴助兴。

    蔡琰也知道自己父亲的性格,从马车上把古琴拿出来。

    蔡琰坐到一旁,先调试了两下,随后轻轻弹奏起来。

    “噔~噔~”

    古琴在蔡琰巧手的拨动下,发出悦耳的声音。

    蔡邕本人就是音乐大家,蔡琰更是得到了其父的真传,弹的曲子正是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不光是一首简单的曲子,还是一个传承了千年的成语。

    其来源出自伯牙子期知音相遇相知的故事,感人肺腑。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正因为有这样的情感,有这样的人文因素,才使得这样一个故事,仍然被人念念不忘。

    刘璋在益州的时候也听到过别人弹奏过此曲。

    只是同一首曲子,蔡琰弹奏起来意境更加深远,清幽入耳,让人处于宁静的状态。

    曲罢。

    “啪,啪,啪。”

    刘璋忍不住鼓掌。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不光曲好听,低头弹琴的人更美丽。